泰国汽车市场,日系车一家独大,中国车企杀进去,能分一杯羹吗?
这问题,咋一听,好像有点悬啊!
毕竟人家日系车在泰国扎根多少年了,根深蒂固,势力庞大,你一个“新来的”,想撼动人家的地位,难度系数堪比登天!
但事实是,一大波中国车企,愣是挤进了这个“高手如云”的市场。
比亚迪、上汽MG、长城(欧拉、坦克都来了)、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埃安、哪吒……等等等等,名字都念不过来,反正就是来了很多!
你品,你细品,这阵势,是不是有点吓人?
2024年前四个月的泰国汽车销量排行榜,虽然日系车还是稳坐钓鱼台,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车企没有机会。
泰国市场这块蛋糕够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嘛!
说白了,泰国这地方,对中国车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泰国地理位置优越,是右舵车生产中心,可以辐射东南亚、澳大利亚、南非等市场;而且,泰国和不少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低,方便出口;泰国政府也挺支持新能源汽车,给补贴,减税啥的。
挑战呢?
那也是一大堆!
泰国经济现在不太景气,汽车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
2月份的汽车产量只有11.5万辆,连续19个月下降!
预计2025年泰国市场能消化50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也就7-8万辆,但中国车企在泰国的产能,开足马力能达到80万辆!
这,你品你细品,这竞争压力,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
泰国人民的购车喜好,和咱们中国人可不一样。
他们特别喜欢皮卡,占了市场35%的份额!
还有小型两厢车,也占了20%!
加起来,超过市场一半了!
而咱们中国车企,大部分都是带着纯电动SUV过去的,这玩意儿在泰国城市里还能看到点,但郊区?
基本都是皮卡和两厢车的天下了!
为啥泰国人这么爱皮卡?
原因有很多,比如税低,政府补贴柴油,还能合法改装,实用性强。
这就好比,同样价位的车,轿车要交30%的消费税,而皮卡可能只要交10%,这差价,能买多少东西了啊!
再来说说比亚迪、上汽MG、长城这些“先行者”。
他们早早就在泰国建厂了,产能也高,广告也打得响,经销商网络也建立起来了,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算是占了先机。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比如,劳工问题!
泰国劳动法很严格,工人假期多,请假也频繁,流动率高,招工难,这给生产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你想象一下,工人动不动就请假,生产线停滞不前,这损失有多大?
还有售后服务问题。
在挪威路测的时候,就出现过车辆爆胎、挡风玻璃开裂的情况,挪威又没有补胎服务,这可急坏了车企,紧急救援能力和配件储备,一下子就成了大问题。
泰国市场也一样,供应链本土化率低,一些供应商不愿意供货或者报价高,这都会增加成本。
另外,产品本土化也很重要。
咱们国内流行的大沙发、大冰箱这些配置,在泰国可能就不好使了;智能化功能,比如语音识别,在泰国也可能水土不服。
这就好比,你拿着一个高科技产品,却卖给一群习惯了老式工具的人,他们不一定能接受,更别说买单了。
挪威市场的情况又不一样。
挪威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2025年以后,燃油车都上不了路了!
路上跑的,都是纯电动轿车、SUV、MPV。
中国车企在挪威市场,MG表现相对较好,比亚迪也有一些测试车,但还是大众、奔驰、宝马这些欧洲品牌更受欢迎。
澳大利亚市场和泰国有点像,也喜欢皮卡,但中国车的能见度比较低,只有比亚迪和MG稍微多一些,MG销量还算不错。
中国车企要出海,不能光想着把车卖出去,还得把产业链一起带出去,还得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尊重当地消费者的习惯,不能简单地复制国内的模式。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用来形容中国车企的海外征程,再合适不过了。
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