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这次会谈最突出的一点是把泽连架在了火上,他的去留成了谈判能否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见今天上午的报告)。实际这等于美俄为排除障碍要联手搞政权更迭。
美方外交努力的这段时间里,乌军加紧了对俄本土的无人机袭击。昨天炸了俄里海石油管道的一个泵站,可能影响俄罗斯石油外输,这也是让俄方对泽连更是咬牙切齿。拉夫罗夫在会谈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狠狠地说泽连简直不可理喻,该扇大耳刮子。
彭博社的评论是泽连被打入了冷宫(下图)。有传言沙特王储萨勒曼想叫泽连过来,但遭到美俄两方或某方的反对。
接下来,如果按美俄的意思,泽连先要自废战时紧急状态法,然后才能合法地举行选举(总统和国会);不但要把自己选下去,还必须选出个俄方可以接受的人,实质性谈判才可能真正开始。而选出的这个人最终可能要签“卖国条约”,背千古骂名。
想想都觉得这个过程真是太难了。
以史为鉴,看下相关欧战历史。一战停战后,德国需要有人出来签耻辱的凡尔赛条约。这时候德皇早跑了,剩下按理说应该是对战争负最大责任的军方出个元帅来签凡尔赛条约,但人家就是不出人。
最后是出来维持局面的温和派政治家签了字,担了不应该是他们担的责任,也就背上了“11月罪犯”的历史骂名。温和派政治家在国民心中名誉受损,也为后面希特勒领导的德国极右翼纳粹党在竞选中崛起埋下了伏笔。
事已至此,教训是深刻的。如读者在前面的评论中说的,个人命运都不可寄托在他人身上,何况一个国家。后面关键看乌克兰是痛定思痛,发愤自强,还是继续伸手。
下图是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最新统计图。黑色部分是军援;黄色部分是财政援助;蓝色是人道援助。单位是十亿美元。
图上显示,美国以1192亿居首,其中军援是大头,但欧洲也拿了不少。如果乌克兰能改改毛病,自力更生些,至少别太造,欧洲或许能支撑他打下去。
英国每日电讯近日称北约指责乌军浪费昂贵西方武器。举反坦克导弹“标枪”为例,乌军经常用这种一发10万美元的家伙漫无目标地打俄军阵地,而且一打就是五六发。
北约另一个抱怨是乌军在撤退中遗留給俄军太多的“标枪”,以至于目前俄军手里的“标枪”比英军还多。
马斯克评论了美俄会谈。他在看到俄外长拉夫罗夫抵达利雅得的消息后,说这才是有领导力的样子。
他是真招人恨。
战况——第聂伯防线和河谷包围圈
Deepstates战线图显示,河谷包围圈乌军形势继续恶化,U村已大部在俄军控制下。
包围圈河北面,顿军114旅突然掉头向北攻,与刚拿下S村(红圈)的友军配合,对蓝圈中的乌军形成了一个新两翼包抄的态势。
消息称乌军死战不退,且在不断组织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