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尔斯三世用流利的德语做演讲:这原本就是他老祖先的母语

祥子谈历史本人 2023-04-03 15:00:10

最近,访问德国的英王查尔斯三世在德国联邦议院用英德双语做了演讲,两种语言全程互相穿插,切换自如。

演讲中,他大赞两国民族关系密切,文化彼此欣赏和交融,经济上相互依赖。而且,为了紧扣“政治正确”这一主题,表达英国王室“捍卫民主”、“反对暴政”的立场,查尔斯三世还向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致以高度评价,认为“德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如此巨大的军事支持是非常勇敢、重要和受欢迎的。”

总之,现场的气氛相当和谐,掌声不断且经久不息,议会大厅里人人面带微笑表情轻松,就好比正在热情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亲戚一般。

其实呢,咱们开个玩笑说,查尔斯三世这趟访问,如果从血缘上看,似乎也有点“回老家”的意思。

这次,德国还专门把查尔斯的老爹菲利普亲王的两个姐姐的后代安排到了欢迎国宴上——查尔斯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是德国人。

其中,菲利普亲王大姐的孙子霍恩洛赫兰根堡菲利普王子和二姐的孙子巴登的博恩哈德王子还曾被邀请出席过2021年老亲王的葬礼。

这两位德国王子,是不是跟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当然,德国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废除了君主制,并立宪取消了贵族称谓,这些“王子”,“公主”的头衔,虽说真是祖上传下来的,但并不被德国官方承认,更没有任何法律效应。

但时至今日,在欧洲贵族圈子里,很多人,还是挺认这一套的。

好了,咱们再说回查尔斯三世国王的德意志血统。

可以说,无论是从他妈妈伊丽莎白二世,或者他爸爸菲利普亲王身上,随便一捋,都能追溯出来一大把德国血统。

英伦正统“德意志”?

咱们先看菲利普亲王这边。

“入赘”英国温莎王室前,他被称作希腊和丹麦王子菲利普。

他的曾祖父是当年的“欧洲老岳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他爷爷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他爸爸是希腊和丹麦王子安德鲁。

而他妈妈这边,就是德意志符腾堡公国的爱丽丝公主。

爱丽丝公主是“欧洲老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外孙女——爱丽丝公主是黑森-莱茵公主维多利亚的长女;而黑森-莱茵公主维多利亚则是女王维多利亚的二女儿爱丽丝公主的长女。

爱丽丝公主和安德鲁王子的合照

可惜的是,爱丽丝虽然颜值非常出色,但患有先天性耳聋。

面对与生俱来的不幸,她坚毅地通过“唇语”,学会了英、德、法、希四门语言,可以做到像正常人一样自如交流。

爱丽丝公主和安德鲁王子结婚后,两人陆续生下了四女一男,菲利普是最小的那个儿子。

少年菲利普和父母、四个姐姐

不过,后来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困境中丈夫对婚姻的背叛,再加上战争的刺激,导致爱丽丝公主选择了皈依上帝,做了一名修女,专心慈善工作。

菲利普亲王和妈妈在一起

查尔斯王储和德国奶奶在一起

1947年,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大婚时候,除了他妈爱丽丝公主外,他的三个姐姐(四姐塞西莉1937年死于飞机失事)和其家人均被禁止出席婚礼现场,

因为,这三位姐姐找的丈夫,都是德国人,并定居在了德国。菲利普的姐夫们曾效忠过希特勒,给纳粹德国出过力。特别是早早去世的塞西莉,跟纳粹走得最近,她的葬礼上还充斥着各种纳粹元素。

塞西莉生前和德国纳粹走的很近

二战中,菲利普的大姐玛格丽塔的丈夫兰朗根堡亲王曾担任国防军军官,参加过波兰战役和巴巴罗萨计划等一系列的东线作战;四姐索菲的丈夫克里斯托夫王子也是国防军军官,还加入了纳粹党;另外的二姐一家也跟纳粹政府搞得很暧昧,其家族成员的男丁们很多都有过加入德军参战的经历。

那么,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那菲利普他妈妈爱丽丝公主,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德国公主,为啥她却能来参加儿子的婚礼,还受到了英国王室的盛情款待?

年轻时,漂亮的德国公主爱丽丝

爱丽丝公主,是坚决反对纳粹的,而且还不顾个人安危,付诸了行动。

1920年代末,原本娘家信仰路德宗的爱丽丝公主皈依了希腊东正教,在四处流亡之中,依旧坚持着慈善活动。1937年,她返回了希腊。两年后,二战爆发,她并没有选择投奔德国的女儿们,而是毅然留在希腊,为国际红十字会工作,倾其所能地帮助战争中的人们。比如,协助抵抗组织从瑞典向希腊走私医疗用品,宵禁时间偷偷转移粮食物资,掩护犹太人过境等等。

当人们问她难道不害怕的时候,爱丽丝公主微笑着回答:“我是个聋子,不可能听到杀死我的枪声,所以我为什么要担心呢?”

二战后,以色列的政府授予了她“正义之士”的荣誉称号,希腊政府也多次对爱丽丝的慈善义举做出表彰。

所以,爱丽丝公主作为一位英勇抵抗纳粹的德国人,自然属于英国王室的贵客,同时也为儿子的“入赘”背景增色了不少。

爱丽丝公主走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礼宾道上

对于菲利普的婚礼,爱丽丝公主是非常用心的,她将自己仅有的两顶传家王冠拿了出来,一顶王冠上的宝石被改造成了儿子的求婚戒指;而另一顶则用作了送给儿媳妇伊丽莎白的见面礼,继续在英国王室传承。

不过,虽然查尔斯三世国王的奶奶爱丽丝公主是个德国人,但她却出生在英格兰的温莎城堡。

在温莎城堡,爱丽丝公主儿时的玩伴是弟弟巴滕贝格王子。维多利亚女王是他们的曾外祖母。

看这位王子的名字,你也能猜到,他是个德国人。

不过,他后来改了个英国名字——路易斯·蒙巴顿。

对,他就是菲利普亲王和查尔斯王子的精神导师,大名鼎鼎的英国海军元帅、英属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伯爵。

菲利普和老舅蒙巴顿——这老舅和外甥长得确实像

不过,虽然德国血统流在身,但自小在英国长大并上了英国军校的巴滕贝格王子,却更愿意做一名英国人。

1917年,17岁的他宣布放弃了黑森亲王的身份及殿下头衔,效忠大英帝国,改作英国公民。与此同时,他把姓氏巴滕贝格((Battenberg)也改成了自己老妈(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的娘家姓氏蒙巴顿(Mountbatton)。

后来菲利普王子要跟英国王储伊丽莎白二世公主订婚的时候,为帮他顺利得到英国人民的认可,蒙巴顿伯爵,就直接将自己的姓氏“蒙巴顿”,送给了这个要娶女王储的大外甥。

路易斯·蒙巴顿(1900-1979),一个最“英国”的德国王子.

说到这儿,查尔斯三世的老爹那边的德国血统,应该捋的差不多了。

论血缘,他的爸爸妈妈,都属于“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

而维多利亚女王的德国血统,那就相当浓郁了。以至于当年国际上都曾打趣说——英国女王是个矮小且无趣的德国女人。

女王的奶奶是德国人(普鲁士公主出身的夏洛特王后),她爸爸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爱德华公爵,她妈是来自萨克森-科堡-萨尔费的玛丽公主。

维多利亚女王从小在母亲的故乡萨克森公国长大,被按照德国规矩严格管教,后来因其伯父英王威廉四世没有正式子嗣(私生子无继承权),大侄女维多利亚才被立为王储。

油画中的少女维多利亚

那么,为何英国国王,总带着德国血统呢?

这还得往100多年前的18世纪初追溯。

1714年8月,大约等同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那个时代,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名义上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封建领主)乔治·路德维格在弥漫的浓雾中乘驳船驶向英国,来继承英国王位。

他,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创者——乔治一世。

乔治一世(1660—1727)

乔治从小在德国长大,英语对他而言,属于一门完全零起点的外语。此前,他只去过一次英国,那还是三十多年前,听从长辈的安排向安妮公主求婚的时候。当然,这个目的并没能达到,他最终被包办娶了自己的堂妹。

此后,乔治一直过着平淡无奇的德意志贵族生活。

没成想,到了年过半百之时,竟然被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王冠砸中——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作为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远房亲戚,乔治成了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1701年,鉴于多次流产后,已经很难再留下后代的安妮女王,议会为了保证英国王位不至于传给天主教徒,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法案规定,安妮公主若无嗣,死后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已故波希米亚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帝侯索菲娅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禁止与天主教徒结婚等等。

在当年的英国政界看来,血缘的联系都是次要的,继承人的“新教徒”身份,才属于他们权力地位和财产安全的靠谱保障。

就这样,安妮女王去世后,参照“王位继承法”的规定,王位应由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德国公主索菲娅继承。而此时的索菲娅公主也早就去世了,英国王冠就自然落到了索菲娅的儿子乔治头上——已故英国国王的曾外孙。

尴尬的是,已经五十多岁的乔治国王对学习英语很抗拒,而身边的英国大臣们又不会德语。结果,当年的英国宫廷就出现了一种非常滑稽的场面——英国国王和英国大臣们在内阁会议上吃力的用法语+拉丁语,甚至是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没成想,因为语言方面的障碍,使得乔治一世对政务非常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无意之中,还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近代内阁制的发展。即,在国王不出席会议的情况下,大臣们讨论并取得一致后,把结果集中起来上呈给国王,国王只负责审核、签字。这种君主不直接干政的操作模式,渐渐成了英国内阁的惯例。

结果,乔治一世这个终身说德语和享受生活的英国国王,在大英帝国的君主里,竟然留下了相当不赖的口碑。

就这么着,从1714年起,英国进入了由这位德国老大爷开创的汉诺威王朝,并一直延续到了1901年。

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很多德国公主被嫁给了英国王子。英国公主们则被安排嫁入德意志的各个邦国。

随着这些王子公主后裔的枝开叶散,双方的血统也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乔治三世和王后夏洛特全家福(她是普鲁士公主)两人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感情极好,生了15个孩子11个活到成年

不过,正如前面说得那样,汉诺威王朝到1901年,随着维多利亚女王去世而终止了。

替代它的则是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这是因为,继任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改冠了父姓。而他爸爸,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则是德意志地区巴伐利亚王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王子,一个纯血德国人。

照片中真实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油画里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如今的温莎王朝,还要追溯到1917年的一战往事。

那时候,因为英国的这个“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带着太浓郁的德国色彩,遭到了各界的非议。为了保全君主制,英王乔治五世主动改掉了祖传的“德国味”姓氏,宣布开始姓“温莎”了。

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到温莎王朝,换汤不换药,还是那群德国血统的英国王室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都捋清楚了,如今的查尔斯三世国王,他爸爸是半个德国人,他妈妈某种程度上,也能算是德国人的后代。

更何况,在德国,英国王室还有一堆亲戚。

不过,有意思的是,除了英国,近代的很多欧洲王室,都带着德国血统。

典型的,像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

从1745年结婚的彼得三世开始,到1918年帝国灭亡。俄国一共出了七位男沙皇和一位女沙皇。这七个男沙皇中的六个都是德国人的女婿,唯一例外的是倒数第二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娶了一位丹麦公主。不过,如果往上稍微追溯一下,又会发现,这位丹麦公主的母亲也是德国公主,所以亚历山大三世也算是半个德意志人的女婿。

而这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她原本是普鲁士地区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的公主,名叫索菲娅·奥古斯特,15岁时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嫁地给了沙俄王储彼得三世。

俄剧《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 剧照

在那个时期,请德国王子来当君主的,也不鲜见。

除了前面说的1714年开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还有1830年,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取得了独立后的希腊,也直接请了个德国王子来当希腊国王;类似的另有挪威、比利时的王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是萨克森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舅舅),也都曾主动请德国王子来自己这里做君主。

希腊国王奥托一世(1815-1867),他原本是巴伐利亚王子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一个彻头彻尾的德国人

那么,最后咱们就有必要简单说说,为什么这些被请来“登基”的或者互相迎娶的王子公主们,大多都是德国人呢?

其实,要说他们是德国人,并不十分严密,还是被称作“德意志人”比较妥帖。

大家都知道,德国统一的很晚,历史上,德意志长期处于邦国林立的分裂状态。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邦国数量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300个。到了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解体,重新整合后的38个主权邦又组成了德意志邦联。

最终于1871年统一德国全境,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普鲁士王国,就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一个主权邦。

别看这些国王和大公们虽然统治的地盘不大,但论血统,却个个都相当体面,随便一位的祖先就能追溯到罗马帝国王室。

而整个近代欧洲上层贵族,在婚姻方面都非常讲究家族门第和血统。王子只能娶身份差不多的公主,别说是找平民,就是普通的贵族女性也不被允许。

也就是说,德意志地区的邦国量大,王子公主们多得数不清,信仰也很多样化(北方新教,南方天主教,实在不行还可以主动改)在这里寻去门当户对的婚姻,算是“便宜又大碗”。

即便在法德地区,虽然女性不能直接继承王位,但她的继承权却可以转给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孙等等。

可以说,但凡欧洲哪家王室缺继承人了,德国的王子们,总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

就这样,在非常看重宗教立场和坚持追求“纯血”的婚姻制度下,到了20世纪初,德意志的王室们,几乎跟欧洲的任何君主都能攀上亲戚关系。

以至于不久后的一战,又被戏称为了“一半德国人打另一半德国人的战争”。

各国君主,都是亲戚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有这么个感觉,难道“大英正统”原来在德意志?

这....当然不是了。

毕竟,英国君主只是个虚位元首。真正有实权且说了算的,还得是唐宁街10号的这位吃素食的印度裔首相大人。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