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瓷器,景德镇声名远扬。不过,今天笔者要介绍的是一个同样历史悠久但却相对低调的“瓷器大户”——山西。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山西瓷器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其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从瓷器釉色来看,山西主要以白瓷为主,其次是黑瓷。此外,有些窑场也烧造黄釉瓷、红绿彩瓷、青瓷、钧釉瓷、绞胎瓷和三彩瓷等。在装饰技艺方面,常见的有画花、印花、剔花、刻划花等多种制瓷工艺。
从考古发掘来看,山西陶瓷产区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南部以河津窑、长治窑为代表,陶瓷种类繁多,特别是红绿彩瓷、卧女枕和黄釉黑虎形枕等精品。受磁州窑与河南中西部窑场的影响,创新品种有剔花诗文八角形枕以及三彩枕。中部作为地方政治中心,与河北较近,瓷器种类与定窑系类似,主要以霍州窑、介休窑、榆次窑为代表,受河北定窑和邢窑的影响,产品以白釉刻花、印花、划花瓷为主,器形包括枕、盒、碗、炉、盘、台盏等。北部则以怀仁窑、浑源窑、大同窑为代表,主要烧造黑釉剔划花瓷。
从出土实物来看,山西省与周边的河南省、河北省及陕西省在陶瓷领域有过紧密的技术交流,且这些地区的陶瓷风格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导致山西省的陶瓷艺术往往被定窑、磁州窑等著名窑场所遮蔽。
今天,本文将对宋金时期的山西重点窑口进行梳理,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解析,以供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宋金时期,山西是中国古代北方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窑址遍布南北各地,共计70余处。这些窑址包括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的瓷器产品及地方特色精品瓷器,代表了山西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
二、主要窑口及其特点1,怀仁窑
怀仁窑位于山西大同市怀仁县,主要烧造黑釉瓷器。该窑的器物包括瓶、罐、碗、枕等。其特点是釉层划花和剔花技术,其中黑釉剔花、划花是在黄土釉烧成黑色后,通过剔除或划刻的方式露出坯体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的花形图案,呈现出独特的单色艺术风格。而白釉剔花、划花则是在化妆土上进行剔除或划刻后,再覆盖一层透明釉。
2,当阳峪窑
北宋时期的当阳峪窑,位于怀州,隶属于河北南路。到了金代,该地区划归河东南路管辖。由于与山西南部的窑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当阳峪窑的瓷器在金代河东南路尤其是潞州地区广泛流传,侯马、垣曲、闻喜、运城、翼城等考古遗址均有其产品出土。
3,介休窑
据介休市洪山镇《源神庙碑》记载,介休洪山窑自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起便开始烧造瓷器,其烧造历史长达千年之久,这在北方瓷窑中较为罕见。北宋时期,介休窑在效仿定窑白瓷的基础上,不仅大量烧造白釉赭花瓷器,还创烧出了成熟的白釉黑花瓷器,开创了北方装饰类瓷器的先河。此外,介休窑也烧造黑釉、白釉釉下褐彩瓷以及黄褐釉印花瓷等。其装饰技法包括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等多种方式。
4,河津窑
河津窑是宋金时期的重要窑场之一,烧造年代自北宋延续至清。2016年,在固镇窑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制瓷作坊和窑炉等遗迹,以金代遗存为主。该窑所烧造的瓷器主要以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和低温三彩釉陶为主,其中白瓷为大宗。器形以碗、盘、碟和枕为主。装饰技法包括剔花、填黑彩、白地黑画花、珍珠地划花和印花等,主题图案以诗词花草为主。
5,大同窑
大同窑位于山西大同市云冈镇青瓷窑村,是黑釉剔花瓷器的代表产地。该窑主要烧造黑釉和茶叶末釉瓷器,另兼烧少量白瓷。其产品以小口方唇的经瓶罐(俗称嘟噜)等盛酒器为主,装饰上以硕大卷叶纹、球形开光及鱼纹划花为特色,刀法纯熟。
6,榆次窑
榆次窑位于今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其金代产品主要以民间实用的碗、碟为主。该窑受到定窑印花工艺和白地黑花装饰的影响,釉色以黑、白釉为主。其中白釉瓷釉色白中带黄,多有印花装饰,线条粗犷。盘、碗内壁常见印花缠枝花纹,采用涩圈叠烧法烧造,此法既节省燃料又提高装烧量。瓷枕多为腰圆枕,造型独特,枕面出沿气势宏大,有白地剔花、划花等品种。枕面图案装饰气势豪放,书法具文人气韵,枕的立面一周多有印花装饰。
7,长治窑
长治窑位于长治市八义镇,主要生产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瓷器。其中,白釉红绿彩绘碗以其折枝花卉图案的装饰而独具特色;白釉刻花纹饰简洁大方;白釉黑花则多采用折枝花卉手法进行装饰。
金代时期,长治地区的陶瓷产业因太行滏口陉的交通便利而得到显著发展。虽然受到磁州窑的影响,但长治窑在造型与装饰方面探索出了独特的路径,其虎枕、山水枕以及白釉黑花精品瓷枕的艺术水平可与磁州窑的精品相媲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治窑场的白釉黑花釉下彩装饰不仅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还在花朵局部巧妙运用了白釉和褐彩两种颜色点缀,部分禽鸟形象也通过褐彩渲染,使白釉黑花瓷器成为长治窑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之一。
8,霍州窑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陈村。据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载:“彭窑,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制折腰样甚整齐,故曰彭窑”。明代谷泰著《博物要览》载:“元时,彭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日彭窑,又日霍窑”。叶喆民在《中国陶瓷史》中指出:“彭窑是以人得名,霍窑是以地得名,彭窑实际上就是霍窑”。
金代时期,霍州窑取代了介休窑,成为当时烧制并流通广泛的主要窑口。该窑以烧造白瓷为主,所产器物胎釉洁白,大多为素面无纹饰,偶有少量印花装饰。
三、地域特色与艺术成就宋金时期,山西陶瓷品类丰富多样,名窑精品云集,地域特色显著。通过与其他窑口的交流与借鉴,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装饰工艺和区域风格,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令人赞叹。山西陶瓷独树一帜,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