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农业种植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高效栽培方法是众多种植者追求的目标。草莓,这种备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其高架栽培技术的出现就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给草莓种植带来了全新的景象。
传统的草莓栽培方式,草莓植株直接生长在地面上。这种土壤栽培存在着不少弊端。就拿土传病害来说,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壤栽培草莓的地块中,约有30% - 40%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土传病害侵袭,像根腐病、枯萎病等。这些病害一旦爆发,往往会导致草莓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而且,地面栽培使得种植过程较为繁琐,弯腰劳作不仅辛苦,还降低了劳动效率。从采摘数据来看,地面栽培的草莓采摘时,平均每个工人每天能采摘50 - 80斤草莓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这是受到身体姿势和工作难度的影响。
那么,如何改善这些状况呢?高架栽培应运而生。高架栽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草莓植株离地种植。这样做首先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将草莓植株与地面隔绝开来,切断了土壤中病原菌传递到植株的途径。有研究表明,在高架栽培的草莓园里,土传病害的发病率能降低到5%以下,这数据与地面栽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看采摘的便利性,高架栽培的草莓植株高度通常根据种植需求设置在50 - 80厘米左右。这样的离地高度,使得采摘工人不需要弯腰,站立操作即可。经测试,在同样的工作时长下,采用高架栽培采摘的工人,平均每天能采摘120 - 150斤草莓,效率相比地面栽培整整提升了1 - 3倍。而且,由于采摘环境干净整洁,工人采摘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从草莓的生长环境来说,高架栽培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高架上可以通过安装遮阳网、补光灯等设施来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长。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段,通过遮阳网可以降低光照强度至地面光照的40% - 50%,避免草莓遭受过度强光的伤害。而在光照不足的季节,如冬季,补光灯能将光照强度补充到地面自然光照的80% - 90%,确保草莓的正常光合作用。
在高架栽培中,种植介质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于土壤的成分复杂,常用的种植介质如蛭石、岩棉块、椰糠等,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排水性。比如,蛭石的孔隙率可以达到85%左右,能很好地保持水分的同时保证根系的呼吸。岩棉块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也相当平衡。相比土壤,这些介质更有利于草莓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栽培中,根系的生长主要集中在30厘米以上的土层,而高架栽培的优质种植介质能让根系在更深层次也能健康伸展。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高架栽培由于植株离地,使得很多地面害虫难以接触到植株。比如红蜘蛛,在地面栽培的草莓中,红蜘蛛的虫口密度在发病初期可能就达到每平方厘米20 - 30只,这会对草莓的叶片、果实造成严重损害。而在高架栽培的草莓园,由于植株位置较高,红蜘蛛的虫口密度在相同发病初期可能只有每平方厘米5 - 10只。
从经济效益来看,高架栽培的前期投资确实相对较高。建设高架系统、购买优质种植介质以及配套的环境调控设备等,每亩地的前期投入可能比地面栽培多出3000 - 5000元。然而,随着产量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其效益优势逐渐显现。地面栽培草莓每亩平均产量约为2000 - 3000斤,而高架栽培在良好的管理下,每亩产量能够达到4000 - 6000斤。以市场平均收购价5元/斤计算,地面栽培亩产值为10000 - 15000元,高架栽培亩产值可达20000 - 30000元。
在品质方面,高架栽培的草莓也表现出色。由于环境条件的精准调控,高架栽培的草莓果实形状更加规整,色泽更加鲜艳。在果实大小上,高架栽培的平均果重能达到20 - 30克,而地面栽培的平均果重多为15 - 25克。果实糖含量方面,高架栽培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到12% - 15%,地面栽培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常为10% - 12%。
综上所述,草莓高架栽培通过离地种植,克服了传统地面栽培土传病害严重、劳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在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为草莓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