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烟稀少”的10个县,不料第一名才5万,有你家乡吗?

张守小科普 2024-11-04 13:53:26

“三晋”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距今240多万年的山西运城西侯度遗址象征着山西悠久的历史。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煤炭经济兴起以后,山西成了全国劳动力主要流入的地区之一。

2010年山西人口达到历史峰值3574.1万人,相比2000年增长超过320万。

不过近几年山西已经成为全国人口负增长最明显的省份之一,2023年山西人口大幅减少超过15万,负增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山西“10万人口以下”小县城占比高达13.7%。

并且其中还有10个县人口规模低于9.2万,最“人烟稀少”的山西县城竟然只有4万多人,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第十名,娄烦县。

距离太原97公里的娄烦县,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地名。

娄烦原本是一个横跨内蒙古、山西两地,活跃于阴山山脉附近的游牧民族势力,被赵国消灭之后娄烦才成了一个地名。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截止),娄烦人口总数只有91208人。

娄烦人口少主要和当地“三区一体”的特殊发展环境有关,虽然作为革命老区的娄烦县获得了大量政策支持,但是地处吕梁山区腹地再加上汾河水库库区的地理条件,让娄烦成了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2023年娄烦县GDP总额仅为43.5亿元,在太原市辖区内排名倒数第一,在山西全省范围的排名也比较靠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太原官方对楼烦的发展定位是“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换句话讲官方并不想让楼烦成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经济强县。

第九名,右玉县。

地处晋蒙交界处的右玉县,距离邻省省会呼和浩特的距离,反而比距离太原近大约140公里。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右玉县拥有了非常独特的“游牧农耕交融”文化,比如“晋商文化象征”杀虎口就见证了山西、蒙古、俄罗斯文化交融的历史。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右玉县常住人口仅有88212人。

作为山西朔州面积第二大的县城,右玉县的人口总数为什么会排名垫底呢?直接原因就是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右玉县是山西典型的“风大缺水”地区。

四周环山的特殊地形让右玉县形成了一个“大风口”,这里每年刮六级及以上大风的时间超过50天。

山西地下水资源本来就比较匮乏,“一年刮四季”的大风又吹走了大量云层,这让右玉县成了国家重点贫水县。

第八名,吉县。

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秦国非常看重土地肥沃的河东地区,吉县正是秦朝时期的河东屈北县。

凭借黄河带来的淤积土壤,吉县从商周时期就成为山西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县苹果是全国闻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超过28万亩苹果生产基地,让很多没来过吉县的朋友领略到了秦晋交界地区的风情。

不过由于吉县处在黄土高原地区,当地的极端天气影响非常剧烈。

就拿冰雹灾害来说,当地几乎每年夏秋季节都会遭遇冰雹袭击,2011年的特大冰雹灾害让吉县付出了超过52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这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吉县常住人口排名下降到了临汾市第13位,人口总数仅为87374人。

第七名,古县。

古县是吉县的兄弟县,位于临汾东北地区的古县距离吉县有大约120公里。

古县最早成为县级行政区是在北魏时期,当时这个地处太岳山南麓的县城是北魏军事重镇。

在山西煤炭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古县几乎被各种小煤窑彻底掏空了。

直到2013年国家开始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古县才走上了生态治理的道路。

现在古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核桃种植业和文旅产业,2022年当地GDP总额超过73亿元。

虽然它的经济总量比娄烦县、吉县都要高出将近30亿,但是它的常住人口却只有79816人。

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岳阳镇、古阳镇以及北平镇等地存在大片采煤塌陷区。

第六名,神池县。

虽然神池县距离娄烦县有100多公里航线距离,但是非常有趣的是汉朝时期的娄烦县就是今天的神池县。

之所以会有这种巧合,主要是因为神池县距离内蒙古非常近。

在这种特殊的“胡汉交界”环境下,神池县发展起了以胡麻、燕麦为主的特色农业。

没吃过胡麻油月饼的朋友,真的应该尝试一下神池县的月饼。

不过和中原地区的农业大县不同,神池县属于典型的“地无三里平”地貌,草垛山占据了该县大部分面积。

神池县的耕地大部分是灌溉和收获都非常不便的梯田,再加上当地冬季气候严寒所以神池县的人口也比较少。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神池县常住人口仅有75757人。

第五名,安泽县。

安泽县战国时期曾属于韩国的上党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秦昭襄王之所以命令白起发动长平之战,就是因为韩国私自把上党郡转交给了赵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安泽县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安泽县属于典型的“低土石山区”,虽然当地最高海拔仅有1500多米,但是牛头山、安太山、盘秀山等大大小小十几座山峰却占据了整个县城。

安泽县是山西少数几个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大规模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县城。

目前,安泽县主要靠种植连翘等中草药发展经济。

和吉县、古县等临汾兄弟县城一样,安泽县也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定居。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当地常住人口仅为75574人。

第四名,偏关县。

位于山西忻州的偏关县,东边紧挨神池县,它的名字来源于五代时期的“偏头关”。

在唐朝、宋朝、明朝等中原王朝时期,偏关县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官方重镇。

既有黄河丰富水力资源,又有山西特色煤炭资源的偏关县,很早就发展起了煤矿、煤化工等一系列工业体系。

偏关县的农业也很有特色,比如荞麦、小米等杂粮作物都在偏关县广泛种植。

去偏关县旅游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荞麦碗托和酸粥等特色美食。

在全国煤炭产业不景气的影响下,偏关县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流失压力。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当地常住人口仅有73382人。

第三名,岢岚县。

岢岚县和神池县是“一市相邻”的兄弟县,20世纪50年代两县还曾经合并为五寨县。

虽然岢岚县和神池县在历史、文化等方面高度相似,但是岢岚县却是山西忻州少有的“无煤县”,直到今天当地也只发现了一些经济价值非常有限的白云岩、花岗岩等石材资源。

近几年国家对开山采石的环保限制越来越严格,很多地区已经没有新开设的采石场。

原本靠水泥、石材等行业发展的岢岚县,正在朝着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产业经济薄弱的地区很难留得住人,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岢岚县常住人口只有69324人。

第二名,大宁县。

大宁县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北周时期,它的南面紧挨着的就是吉县。

虽然大宁县没有像吉县苹果那样全国闻名的农特产,但是当地的西瓜种植产业也有超过600年历史。

黄土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让大宁县的西瓜又脆又甜。

大宁县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当地除了有大量煤炭、石材等资源外,还分布着用途非常广泛的膨润土资源。

不过就像大多数黄土高原地区的县城一样,大宁县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整个县城“见缝插针”一样分布在大大小小的黄土塬上。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宁县常住人口仅为52166人。

第一名,永和县。

在全国1299个县城中,很少有像永和县这种从隋朝开始一直没有改名的地区,这座“千年古县”有很多值得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

就拿始建于公元13世纪30年代的永和县文庙大成殿,就是国内少见的元朝木结构建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和县还是当年红军东征的重要根据地,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不过由于永和县的产业经济薄弱,再加上当地的文旅服务业又欠缺开发,永和县2022年GDP还不到25亿元。

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永和县常住人口规模仅有49946人。

对于一个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的县城来说,不到5万的常住人口实在太少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