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现象揭示医院的真实面貌!

凌青谈健康 2025-03-29 02:34:35
十大现象揭示医院的真实面貌!

原创 胡子帮 幸胡医声

矛盾定律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只能缓和或被新矛盾取代,旧矛盾的消失则是新矛盾的形成。这个定律用在医改中再贴切不过了。医改了几十年了,由于部门间权力结构的碎片化等等因素,而导致了旧的矛盾还没消失殆尽,新的矛盾就又产生了,或许这些矛盾就是国家一直倡导“三医联动”的背后逻辑。下面笔者总结了医疗领域改革中,涉及到医院层面的十大矛盾现象,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01公益属性 VS 自负盈亏 国家满心期待医院 “变身” 公益小天使,可现实是财政补贴这 点“零花钱”,也就只占医院收入的 10% 左右,甚至有些地方不超过5%,剩下的大头,医院只能自个儿搞创收。院长们每天想的都是咋让床位快点周转起来,想法设法搞点豪华病房、口腔、医美、高端体检等特需服务,来搞点外块用于补贴因为医保控费导致的收入损失,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的拉锯战绵绵不断。

02政策考核 VS 医疗本质

DRG/DIP 支付改革这 “紧箍咒” 要求使劲儿控费,可患者的病情却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就拿骨科手术来说,用国产耗材倒是能给医保省下不少钱,可术后感染风险却可能 “蹭蹭” 往上涨 ,还有的病本可以一次性手术完成的,却因为医保规定,不得不采取两次手术解决患者的问题。医生们纷纷吐槽,感觉自己就像戴着镣铐在舞台上跳舞,还得摇身一变成为财务专家,太难了。

03 分级诊疗 VS 虹吸效应

上面使劲儿推着基层首诊,可基层的技术水平呢,基层的医疗设备呢,基层的人才呢?都还没有完全匹配到位,老百姓怎么信任基层,大家有时候不是想小病大治疗,而是怕小病也拖成大病,因此多出的医疗费用谁出呢?老百姓还不是要一股脑儿地往三甲医院大门里挤。所以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基层卫生,开始全力支持基层建设,开始关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咱们都期待着以后在自己家门口的社区也能把病治好,再也不去大医院打堆堆了,大医院的医生们也能减轻些压力。

04 技术更新 VS 成本控制

大医院之间为了竞争和生存,不惜花重金购置大型先进设备或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性设备,比如有些医院眼巴巴地想买最新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台就得超 2000 万。可医保局却像个严格的 “管家婆”,死死严控大型设备采购 ,导致技术更新这股热情和控费指标这盆冷水 “杠” 上了。

05薪酬制度 VS 职业价值

三明市作为医改的先锋,实施医生年薪制旨在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待遇和稳定性,以期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然而,医改试点中年薪制的实施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一方面,固定年薪可能导致部分医生缺乏工作动力和创新精神,有医生吐槽医生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06患者维权 VS 医疗不确定性

有些医院的门诊大厅,大大咧咧地贴着 “如果看病不满意,可以进行投诉,投诉流程标注的一清二楚”,可医学这玩意儿,本就是个概率科学。有医生苦笑着说:“治好了,那是应该的;治不好,就成事故了。”

07行政化管理 VS 专业自主权

医生们除了看病救人,有时候还要忙着填各种表,迎接执法、医保飞行检查等各类检查,忙得晕头转向。有数据统计显示,某三甲医院医生 30% 的时间都花在这些非医疗事务上 。有主任医师自我调侃道:“我现在都快成填表界的副教授,看病界的讲师了。”

08 科研压力 VS 临床工作 评职称虽然不强制要求论文,但有了 SCI 论文那就更具竞争力,但实际工作中,医生动不动日门诊量破百,忙得厕所都没时间上,一线医生在科研和临床之间常常迷失了自己,甚至还自我怀疑:“我到底是医生还是研究员啊,怎么感觉身份都错乱了呢。”

09 医保控费 VS 医疗质量

有一家肿瘤医院,为了达到DRG(疾病诊断相关组)控费的目标,管理层采取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措施:劝说晚期癌症患者出院。这一决策不仅引起了患者家属的强烈不满,更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医疗质量和控费政策的深入思考。许多人开始质疑,在控费的过程中,是否应该牺牲患者的权益?如何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实现控费目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10 政策频繁调整 VS 运营稳定性

今天,医院刚刚推行了检查结果互认政策,然而,这项政策实施不久,明天又宣布取消门诊预交金制度。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要掌握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对于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也给医院的运营带来不小的压力。

写在最后:医疗改革宛如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其内在的矛盾并不会突然消失,而是像顽皮的小精灵一样,不断变换着形态。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既要低头仔细阅读政策指引的路标,又要抬头仰望医学这片璀璨的星空。请铭记:患者的良好口碑远比KPI重要,技术的精湛远比论文更有价值,内心的安宁远比职称更难能可贵。让我们携手共进!

2 阅读:595
评论列表
  • 2025-03-29 12:18

    医疗收费标准只有美国的百分之一。医院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