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风雨如歌
2025年4月22日下午3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
一个名为“抵抗阵线”的组织,宣布对袭击负责。
“抵抗阵线”是恐怖组织“虔诚军”的分支,印度一直指责巴基斯坦政府是“虔诚军”的幕后支持者。枪击事件后,印巴两国军队在边境发生交火。
印度很快宣布,对巴基斯坦采取三大报复措施:
1.关闭两国边境的口岸,暂停向巴基斯坦人发放签证,已经入境的巴基斯坦人,必须在5月1日前离开,等于中断人员和经贸往来;
2.驱逐巴基斯坦驻新德里的三军顾问,而印度驻伊斯兰堡(巴基斯坦首都)的三军顾问也将撤回,等于中断官方层面的军事交流;
3.掐断巴基斯坦的水源。
前两条对巴基斯坦来说伤害不大,毕竟两国长期敌对,大大小小的冲突就没断过,不论民间往来还是官方交流,都是聊胜于无。
唯独第三条,伤害很大。
一旦缺水,社会就要崩溃,偏偏巴基斯坦最大的河流“印度河”,上游是经过印度控制区的。
巴基斯坦官方表态,如果水资源受到威胁,将视为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相信这几天,不少朋友都刷到了类似的报道,说印度宣布掐断巴基斯坦水源。
于是一些人担心,巴铁会不会完蛋。
其实,“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不过是新闻学魅力时刻。
印度河虽然叫印度河,但它的发源地并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中国境内部分叫狮泉河,其主要流域也不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

如图所示,准确来说,印度河应该叫印度河系,由若干条支流组成,最终汇聚到了印度河而已。许多给干流补水的支流,并不在印度境内。
想给印度河干流断水,几乎没可能。印度官方的正式表态也不是断水,而是冻结IWT。
IWT,是双方1960年签订的《内河水条约》(IWT),印度获得了三条东部支流——拉维河、贝斯河和萨特莱杰河的水资源使用权。
巴基斯坦则获得了三条西部支流——印度河(前段)、杰赫勒姆河和奇纳布河的水资源使用权。恰好,这三条河的上游都经过印度控制区。
印度冻结IWT,能断巴基斯坦的水吗?
不能。
最简单的道理,你就算修了水坝,水往哪里流?
印度的确在6条河流上修建了不少的水坝,但这些水坝都是径流式水电项目,并不是拦水用的,蓄水能力非常有限。
从5月份开始,天气转暖,积雪融化,几百亿立方米的水流下来,你说断就断?不怕把自己大坝冲毁?
为啥印度不修具有蓄水能力的大坝?
一方面是IWT有规定,双方不能在争议区域修建具有蓄水能力的大坝;另一方面,是克什米尔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这里修建水坝,难度极大、成本极高。
中国在青藏高原修水坝都极其费劲,何况印度?
如果印度想马上开始修,那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起码得十年八年。
咱们退一万步说,就算印度真的修建成了,巴基斯坦趁它枯水期没蓄水的时候把它给炸了,印度人咋办?是修的快还是炸的快?
印度的真实意图,不是断水,而是放水。IWT中有分享水文数据和水坝使用情况的通报机制,冻结IWT,就是不再向巴基斯坦分享数据。
巴基斯坦最怕的,是印度在丰水期不打招呼,来个“突然放水”,那样处于中下游的巴基斯坦,很容易被淹。
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了一场大洪水,经济损失估计达300亿美元,约为GDP的十分之一。距离大洪水不过三年,巴基斯坦依旧心有余悸,生怕哪天,又来个大洪水。
而洪水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制造。
4月26日的最新消息,印度未事先通知巴方,突然向杰赫勒姆河中下游开闸放水,已经淹没了巴基斯坦一些区域。
看到没?停止水文数据和通报,才是印度的大杀招。
没想到有些媒体想搞个大新闻,愣是把冻结IWT说成“断水”。印巴相争数十年,要是能断水早就断了,何必等到今日。
那么,两国接下来的局势,会不会升级?
目前来看,两国都没有升级冲突的意愿,先说印度。
2019年2月,印巴爆发边境冲突,由于大选时间是4月,莫迪可不能怂。
于是印方立刻升级局势,派出战机越境空袭。这是48年来,印方战机第一次越过停火线。期间,印度被巴方击落了一架战机,飞行员阿比南丹被俘。
莫迪是不可能承认吃亏的,于是强行宣布,阿比南丹在被击落前,击落了一架巴空军的F-16,是力战后寡不敌众,才被俘的。
虽然假得要命(印度拿不出击落F-16的证据),但不妨碍印度民间情绪被点燃,人们争相模仿阿比南丹,连他的胡子都成了流行款式。
这波宣传,让人民党尝到了甜头。当年大选,人民党拿下303个席位,首次实现席位单独过半,可谓大获全胜。
有这样的先例,外界当然担心,莫迪会再次升级局势。
只不过,印度今年没有大选,也没有重要的地方选举,最重要的地方选举——首都德里特区的选举,已经过了。就算升级局势,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多。
所以,冲突发生后,印度在军事上的动作不大。只是中断了和巴军方高层的交流,没有再出动战机,进行越境空袭。
巴基斯坦更不想升级冲突。
自2022年美国加息以来,巴基斯坦的经济一直十分糟糕。2023年GDP增长为0,2024年的最终数据还没出,但普遍认为很难超过2%。
糟糕经济形势的背后,是两大危机。
一是电力危机。巴基斯坦电网老旧,政府缺乏资金更新维护,停电日益频繁。
2023年1月,巴基斯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大停电,波及2.2亿人口,拉合尔、卡拉奇、伊斯兰堡等大城市,都曾一度完全丧失电力供应。
2024年虽未再出现全国性大停电,但各种较大规模的区域性停电,依然不要太多,平均每月有30次左右。
为节省电力,巴政府多次发出号召,希望商店在晚上8点前关门。
二是外汇危机。
美国加息后,外资大量逃离,一度让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跌到100亿美元以下。
外汇不足,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巴基斯坦工农业不强,许多商品自己生产不了,需要通过进口解决,外汇不够,进口贵了,通胀就不断上升。
2024年,巴基斯坦通胀率一度达到22%,近期才有所回落。
为节省外汇,巴基斯坦政府多次公开呼吁民众,减少喝茶的次数(巴基斯坦不产茶叶,全靠进口)。
也是由于外汇不足,巴政府不得不向IMF借,目前,巴政府外债总额高达1304亿美元。这个数字,已超过其年度财政收入。
同时,IMF不会白借钱,会提出一堆要求,比如,要求巴政府提高能源价格,电力本来就不足,再提高能源价格,必然带来灾难。
但IMF不管那么多,你不照做,就借不到外汇。
焦头烂额的巴基斯坦政府,是没意愿升级冲突的。
时不时搞点小冲突,提高一些支持率还凑合,要是搞大了,很容易玩脱。
其实,印巴这些年的历次冲突,看似激烈,但双方总是有默契地点到为止。
给国内舆论一个交代就好,别真的打起来。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国都有核武器,都知道冲突失控会是怎样的灾难。
所以,这场风波可能以“技术性妥协”收场:印度或在雨季来临前恢复部分协议,换取巴基斯坦在反恐议题上的象征性让步,或者做出不支持游击队的承诺。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正常情况做出的判断,现在国际秩序纷乱如麻,谁知道莫迪会不会孤注一掷,利用这次机会,多占一些便宜?
毕竟,目前的巴基斯坦很虚弱,而美国,又空前地需要拉拢印度。
印巴两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社会生态,两国国内都是一团糟,克什米尔冲突,长期的斗而不破,成为了两国,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抓手,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其社会演化进程,也,从未曾停歇😛😛✌✌
万斯是个扫把星,一去梵蒂冈,教皇死了,二去印度,印巴打起来了,问问万斯,还想去哪里看一看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