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伊怎么就成了“反美轴心”?美国如果想不通,惊喜还在后面

守望东北呀 2025-04-02 17:36:56

“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组成的‘轴心’(被一些西方官员称为CRINK)在乌克兰战争中浮出水面,这个松散联盟因共同反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而联合。” 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近期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报道,字里行间写满了忧虑。

但在咱们中国人看来,这种报道里面满是偏见,因为这几个国家根本连个“松散的联盟”都谈不上。

所谓联盟,应该是为了对付一个特定敌人而存在,拥有共同防御条约或联合指挥机制的实体。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现在已经瓦解的华沙条约组织,以及还苟活的“冷战僵尸”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国媒体其实是把这些国家彼此合作之中,维护自身利益,反对霸权的共同点,强行捏合到了一起。追究一下根源,美国一门心思要压制这些国家的发展,甚至妄想颠覆它们,这才让它们有了共同需要对抗的对手。

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那句老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自己先犯贱去欺压别国,反而责怪对方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今天美国这种强盗逻辑,哪怕希特勒活过来了也要直呼内行。

《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具体担忧的是,随着四国通过交换食品、石油、武器、外交支持和军事援助的方式深化合作,这种关系在西方的制裁体系之外稳步发展——言下之意,也就是会失去控制,让美国难以再有抓手。

文章认为,如果特朗普能促成俄乌停火,四国之间合作的纽带可能松动;反之,若谈判破裂,加上美国再对伊中施压加剧,可能意外强化这个“共同市场”。

想得很美,但是很难。即使俄乌冲突结束,要美国改变自己的行事逻辑也非常困难。因为美国的霸权不止是军事上的拱火,还包括了金融霸权、文化霸权这些手段。

现在美国自己经济面临衰退,就只会更加路径依赖,对中俄伊朝这些国家采用不公平的方式竞争,这当然不会收获什么好脸色。

当然,要是美国不支持乌克兰继续打仗,在军事方面的挫败感会没那么明显,朝鲜和伊朗给俄罗斯提供的最主要是中短程的战术武器,在乌克兰战场很有用,却不可能打到美国国内。

不过长期来看,如果俄罗斯朝鲜伊朗的武器技术“混合摇匀”一下,势必是会扩散到一些真正的反美势力手里的,比如真主党或者巴勒斯坦的抵抗组织,这样西亚地区的美国军事基地和美国的盟友以色列肯定会有些头大。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从历史上来看,这四国的合作其实一直就在或多或少地开展。比如俄罗斯和伊朗曾联合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中国则长期是朝鲜的主要支持者,中俄关系也已深化多年,中国的工业能力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但正是乌克兰战争开始之后,才使这些联系成倍增长,并将四国编织成紧密的网络。

这一点倒也没说错,如果没有一个矛盾激化的点,力量不会聚集到一个方向。但这个聚焦点,说到底最初也是美国或者主要是美国民主党人自己弄出来的,2014年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幕后功臣”是谁,大家可都还没忘记呢~

仗如果继续打,俄朝伊之间的军事合作就会越发紧密。至于中国,虽然没有在军事上站队,给俄罗斯提供任何武器,但俄罗斯得到的战争经验和北约武器的弱点情报,也大概率会输出给中国。

美国情报机构近期评估显示,四国正在“推动替代体系与美国竞争,主要集中在贸易、金融和安全领域”,而俄罗斯对战争资源的需求使其成为“联盟核心”。

这话有点偏差,俄罗斯并不是联盟的核心,只是现在负责“拉仇恨”当盾牌而已,从各方面实力上来说,真正的核心是谁,美国人应该心知肚明。

现阶段这个“真正的核心”并没有被激活和发力,这是美国人的幸运,否则局面早就不是这样了。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今年1月曾经说过一段很明白的话:“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当然,俄罗斯虽不是核心,作用也很重要,除了拉仇恨之外,它也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俄罗斯领土横跨亚欧,只有通过它和与它相连的中立国家(比如中亚国家和印度),伊朗和朝鲜的军事技术流通起来才成为可能。

朝鲜和伊朗是两个相对封闭的末端节点,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器技术,都有一些资源(能源、军工产品,或者是能打仗的人力资源),但因为遭受制裁,没法和外界正常交往,俄罗斯这个连接的渠道就重要起来。

俄罗斯加入之后,就有希望更好地浑水摸鱼,把一些原产伊朗和朝鲜的东西打着“俄国出产”的幌子输送到第三国去。

美媒指出,长期受国际制裁的朝鲜已向俄提供大量弹药及1.2万余名士兵,乌克兰上月称俄军半数弹药来自朝鲜,这种支持帮助俄罗斯基本将乌军逐出库尔斯克地区。

伊朗则是为俄提供无人机技术,在这场以无人机为主导的冲突中给予关键助力。德黑兰不仅提供“见证者”系列无人机,还交付图纸并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俄提升自主无人机制造能力。

在被欧洲拒之门外后,莫斯科转向中国企业采购对制造乌克兰战场武器至关重要的物资。有了“在俄乌冲突中让北约打输”这个隐含的共同目标,这几个参与国合作的方向性也会更加明确。

美国媒体天真地认为,乌克兰战争结束可能削弱这个松散的“四国联盟”存续动力,因为俄罗斯可能尝试修复与欧洲关系从而降低对华依赖,而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中国(其他三国则不然)可能会认为支持该联盟得不偿失。

但现实可能没有美国人想象的那么如意,俄罗斯在冲突开始之后逐渐发现自己可以不那么依赖欧洲也活得不错,为什么还要自己犯贱去低声下气求欧洲?

对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过度依赖,理论上确实不是好事,但还得看实际情况。中国总比欧洲值得依赖多了,咱们讲信誉,也没有自视高人一等的臭毛病。

欧洲自从俄乌冲突开始,逐渐现出自己的原形:没有战略自主权,又非常依赖外部市场和第三世界的原料。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欧洲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并不是无可替代。

所以俄罗斯更合乎逻辑的做法,是稳住与中国这个基本盘的合作,然后作为补充,去尝试恢复和欧洲的生意,但不会再以欧洲为主了:有你也可以,没你也不会死。中国和东南亚、非洲的市场,可远没有欧洲那么难伺候。

俄乌冲突会如美国人希望的那样快点打完吗?还真未必,起码俄罗斯、朝鲜和伊朗都不会希望那么快打完,在战时环境下有些合作比平时更容易推进,现在的战争时期,对这些国家来说可能都是战略机遇期,不能让它轻易结束,朝鲜加大军事援助俄罗斯的力度就是证明。

欧洲其实也不情愿打完,因为打完就得面对惨淡的结果,就真得算账了。乌克兰要是一败涂地,欧洲的援助就算是打了水漂,虽然乌克兰理论上会欠欧盟很多债,但如果这个国家最有价值的部分(资源丰富的几个州)已经被俄罗斯拿走了,美国人还要获得重要矿产的主导权,欧洲人还能拿走什么?所以虽然欧洲知道不可能打赢,也要耗下去。

只是从现在的战况来看,战线上俄罗斯占优势,人员上乌克兰已经捉襟见肘,武器上北约已经几乎被掏空。不论打多久,输的都不会是俄罗斯了。

而且打的时间越长,厌烦了美国的干涉,愿意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的国家恐怕会更多。

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中俄伊朝这个“轴心”,但其实还有很多外围国家或多或少对美国“实力至上,以大欺小”的做法不满,比如南非、委内瑞拉这些,它们中不少也是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

只要这些国家愿意不受美国干扰,坚持和中俄伊朗朝鲜来往,只要美国的外交政策继续往回退,放弃自己对这个世界应该担负的责任,美国人担心的这个“轴心”迟早会发展成更大的规模,让独自和整个世界“逆行”的美国感受一下,彻底的众叛亲离是什么味道。

0 阅读:31

守望东北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