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应该直接抄还是提炼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8 09:15:16

这是困扰很多考生的一个问题。

在官方没有公布真题卷以及答案的情况下,申论这种主观题的答题方式就尤为重要。

毕竟主观因素波动极大,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然而,各个机构都宣称自己拿到了标准答案,或者有考官的评分标准。

这样的标准是否一致?

某机构内部,三个不同的申论讲师能够拿到三种不同的评分标准,其实就能说明问题。

因为这样的标准其实并不存在,或者说在官方没有明确公布的情况下,任何一种评分标准都会有质疑,因为猜疑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的答题方法基本由三种构成。

第一种,回归本质,该抄就抄。

第二种,初步归纳,将非口语化的表达原文照抄,口语化的转化成规范词。

第三种,提炼归纳,将各种词语都转化成规范词汇。

举个例子,修路灯。

第一种就是修路灯,第二种模糊,第三种既可以是修建照明设施,也可以是完善基础设施,这取决于不同的高度。

但这仅仅是表象。

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出题人不想给标准答案?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不给能够减少纠纷和相应的工作量,省得大家麻烦。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筛选出匹配度高的人才。

注意,为什么是匹配度高?

在一种固定模板的环境下,大家都背板,如同现在的AI围棋,拼的就是算力,谁背得又多又好,就赢。

也就是说抹杀掉方向,单纯拼长度。

而官方其实希望比拼的并不仅仅是长度,而是向量。

明白这个概念。

只要方向不正确,也能有长度,只不过这个长度会打折。

说明一件事,官方其实并不反对方向的多样性,但他需要的是和自己契合的方向,但同时也要注重长度。

二者兼备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不论市面上的各种模板是什么样的,你仍然需要注意一点:

那就是,出题人在刻意筛选和自己想法相符合的考生,而出题人是会变的。

有些年份,出题人喜欢完整表达,如果两个词语没有同时出现就不给分,而其他时候,只要点出来就能有分。

因此,分数波动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出题人不可能一直让一个人来做,出题人的思维可能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严格按照官方的指标来,这就需要学习官方文件中的表达方式;

第二种就是怎么回答都行,只要意思到位就能给分,这样能让大家自由发挥,选择自己的强项。

但有没有发现,只要机构这个东西出现,那么方向其实就会被限制。

我并不是说机构不好,毕竟机构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尽可能有信服力。

怎么有信服力?

在保证答案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官方,然后拿官方背书表示自己才是正统答题思路。

虽然官方也不会承认就是了,但不管怎么说当机构需要引经据典的时候,都需要搬出官方,因此机构必然需要简化官方的文件来提供答题思路。

只不过仍然无法确定出题人需要规范表达还是百花齐放。

既然如此,如何选择答题规范就很重要了。

需要明白的是,你的竞争对手永远是人。

既然是人,你就要和人对比。

当你确信你的能力在对手之上时,直接采取大多数人的答题方式,通过实力碾压。

例如应届生就直接摘抄,往届就使用提炼的方法。

大家通用的前提下,就把问题从用什么方式好变成谁用得更好了。

而当你的实力没法稳定碾压对手的时候,你就需要转变思路,采取和对手不同的思路,应届提炼,往届直接抄,博概率。

除了答题规范,在答题方式上也仍然有多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有多少写多少,尽可能确保每个点下去。

第二种思路,挑重点写,但是一个重点要使用两三个词语概括,确保切实得分。

第一种思路可能答案是五个点,答八个点,就看能中几个;

第二种思路可能答案是五个点,就答三个点,但确保这三个点都能拿到分。

这两种思路孰优孰劣,看篇幅。

篇幅是你决定思路的关键。

大篇幅的时候一般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小篇幅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后一种方式。

因为小篇幅的时候点少,大家都能答全,但是分值很重,如果你因为答了点但是用词不合评分标准,那么就是血亏,而大篇幅会帮你分散这种风险。

以上便是在申论这种不确定标准下的答题思路,灵活应对才是王道。

0 阅读:16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