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团队曾高调宣称“全天候待命推进协议”,甚至暗示美国“只要给援助,条件随便提”——这看似殷勤的姿态,实则暴露了基辅政权对美援的深度依赖。2024年9月,泽连斯基主动抛出“资源换安全”的提议,试图用稀土开采权换取美国驻军和武器支持,却未料到特朗普直接掐头去尾,将“资源”单拎出来定价:5000亿美元矿产抵债,50%开采权归美,甚至港口收益和重建基金也要由美资掌控。
当美方协议草案赤裸裸要求“乌克兰交出经济命脉”时,泽连斯基终于硬气了一回,怒斥这是“殖民主义条款”,并公开撕毁协议。然而,这份强硬仅维持了十天——面对特朗普派财长贝森特“上门讨债”、威胁断供军援,泽连斯基又改口称“若美方坚持,可能不得不接受”。这场反复横跳的戏码,像极了被高利贷逼到墙角的赌徒:既想保住最后一块遮羞布,又不得不颤抖着签下卖身契。
特朗普政府的算盘打得震天响:600亿美元军援中64%回流本土军工厂,华尔街三个月狂揽47%暴利,而乌克兰得到的却是二手武器与天价账单。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要求乌方用稀土“还债”,一边将协议包装成“长期安全盾牌”——实则通过控制矿产,既满足军工复合体对稀土(80%依赖进口)的饥渴,又将乌克兰债务转化为永久性资源控制权。
这种“吸血”模式早有预兆:2024年美乌秘密谈判中,美方已删除协议中“俄罗斯侵略”“领土完整”等关键表述,被俄媒嘲讽为“默许割让领土”。而当泽连斯基要求将安全保障写入协议时,美方代表轻蔑回应:“讨论的最佳场所不是媒体,而是谈判桌”——潜台词是:战败国没资格谈条件。
俄罗斯的“笑而不语”与欧洲的“左右为难”构成鲜明对比。普京乐见美乌互撕:若协议达成,俄控区(占乌稀土50%)将成美资“禁区”,反而变相巩固占领合法性;若谈判破裂,乌军崩溃后俄军可直接接管矿区。欧盟则陷入战略焦虑:既怕乌克兰彻底倒向美国削弱欧洲地缘影响力,又无力填补美援缺口,只能空喊“组建欧洲军”口号。
最戏剧性的是泽连斯基的“中国转向”。在美俄密谋瓜分乌克兰利益的阴影下,他突然高调呼吁中国“阻止俄罗斯侵略”,却被中方“不干涉内政”的立场软钉子回绝——昔日盲目追随西方反华,如今临危抱佛脚,国际舞台的残酷法则展现得淋漓尽致。
1. **卖国续命**:签署协议后,美资公司将掌控乌能源、矿产、基建,东部矿区沦为“国中之国”,俄军以“反殖民”名义加速推进,泽连斯基成历史罪人;
2. **硬抗断供**:议会否决协议导致美援中断,前线乌军因弹药短缺溃败,俄军48小时内兵临基辅,泽连斯基流亡海外;
3. **拖延等死**:谈判拖至2026年美国大选,民主党重启协议并要求加码,欧盟趁机介入分羹,乌克兰彻底丧失主权议价权。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弱国在强权博弈中的必然悲剧。泽连斯基的“求生欲”越强烈,越暴露出乌克兰早已沦为大国交易的“砝码”——当国土被明码标价时,所谓“主权”不过是谈判桌上的修辞游戏。而顿巴斯的炮火声中,无人问津的平民正用血肉书写着最残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