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向内求,积德行善,遇见更好的自己

奥洲写作者 2024-10-19 09:03:17

《了凡四训》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江阴有一个读书人,叫张畏岩他学问好,擅长写文章,在读书文中很有名望。

有一年,张畏岩在南京参加乡试,结果没考上。他心中不平,大骂考官有眼无珠……

一开始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张畏岩有才,但没被人发现和赏识,名落孙山很可惜。

接着读,发现自己周围有很多像张畏岩一样不顺的人。

一些人明明资历够了,但是到了评职称,或升职加薪的时候,就阴差阳错评不上。

再读的时候,发现张畏岩其实就是自己,自己的亲人、朋友。

“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事与愿违的时候,没有反躬自省,而是怪别人。

我们惯性的思维状态,就是去怨,怨领导,怨父母,怨伴侣,怨孩子,从来都没怨自己,这是自己命运的障碍点。

道理也懂,我知道“要向内求”,知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知道“祸福无门,为人自召”。

知道归知道,但是到了实际的生活中,还是习惯性的向外求,惯性思维。

后来,经过一位道者的指点,张畏岩知道文章写得好是能力,能不能考中是命,是福报。

他从心上努力,长存善心,谦德之效的善果。

道者让他“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因为“科第阴间三年一考校,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

后来他从心上努力,长存善心,不断行善积德,不再去非得考中,“持身颇盛”,反而改变了命运。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行善积德,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想诸事顺遂,心想事成,就得向内求。向内求,改自己,有3种努力的方法:

从言语上改,从行为上,从念头上改。从念头上去努力,就是从心上去努力。

为什么从心上努力速度快呢?因为言语和行为,都是由心来控制的。

只有从心上去造善功德时,语言和行为受心影响。念头变了,言语、行为自然就会变。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5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