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说:“因问曰:‘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孔先生算出来你一辈子的命数是怎样的?
了凡先生把孔先生说的话,都一五一十都告诉云谷禅师了。
云谷禅师说:“你觉得你应该有功名吗?应该生儿子吗?”
云谷禅师教书育人,很是高明。
他没有一股脑儿地灌输:“你为什么没有儿子啊?因为你不孝顺。你为什么没有功名啊?因为你没有福报。”
他也没有一个劲儿说了凡先生一堆的毛病和缺点,而是引导他,让他静静地思考,慢慢反省自己。
他态度和蔼,慈祥地问:“你觉得你这么多年为什么不顺?为什么没有功名?你好好想想。”
态度很和蔼,语气很柔和。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好话要说好,不好的话要好好说。
马老师说,我们待人接物的时候,要尽量做到4个“和”:眼神祥和,语气温和,动作柔和、态度谦和。
因为同样一句话,说话的口气不一样,眼神不一样,存心不一样,对方的感受就不一样。
在人际沟通中,有一个著名的55387原则,55%+38%+7%=100%。它与马老师说的4个“和”相通。
55%是指一个人说话的态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等;
38%是指说话的语气、口吻;
7%是指说话的内容。
它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少生气,要语善、视善,面带微笑、语气亲切(55%+38%),再加上清晰的讲课(7%),学生感受好,效果才会更好。
《礼记·学记》上有3种有名的教学方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和“开而弗达”。
它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硬牵着他;正面鼓励学生,而不是否定、打击、批评他;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