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目睹冲突,真的不能把孩子教得太“老实”了!

Simba妈妈 2024-10-07 22:22:19

真的是活久见! 今天在图书馆,亲眼目睹了一场孩子家长间的冲突,这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也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真的不能把孩子养得太“老实”。

图书馆里的暴力一幕

事情发生时,我正专心挑书,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啪啪”的声音。一名大约8-9岁的小男孩愤怒地用书本猛击坐在他左边的白T恤男孩头部,连打三下。让我惊讶的是,被打的白T恤男孩明显比打人者年龄大些,却一动不动,甚至没有闪躲。他旁边的两个朋友也没有马上反应过来。

起初,我以为他们是在闹着玩,但很快我发现气氛不对,这种情景远不像是孩子间的玩笑。就在我正准备走过去询问时,蓝卫衣打人男孩拧开水瓶,将水浇到了白T恤男孩的头上。 被打的男孩终于忍不住开始流泪,但仍没有任何还手的举动。此时,其中一个朋友站起来质问:“你干嘛?”这让我意识到,这几个孩子其实并不认识对方。为了制止事态继续恶化,我赶紧问打人孩子的家长在哪里,没想到蓝卫衣男孩直接丢下书,满嘴不服气地嘟囔着:“我就是不找,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随后转身跑向图书馆的大厅。

家长介入:冲突升级

我只好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与此同时,被打男孩的妈妈也赶到了现场,知道自己孩子被打后,她又气又急,碰巧蓝卫衣男孩丢书时差点砸到她。 这时,她认出了打人的孩子,上前要求他找家长来。没想到,打人的孩子态度十分嚣张,想再次逃跑。白T恤男孩的妈妈试图拉住他,但就在这时,蓝卫衣男孩的父亲突然冲过来,情绪激动地想对白T恤孩子的妈妈动手。

场面一度失控,幸好图书馆的保安及时赶到制止了他。接着双方开始激烈争吵,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讨论孩子和家长的问题。工作人员也忍不住感叹:“看这家长的反应,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

JC叔叔介入:寻找真想

最终,JC赶到后,将相关人带到会议室处理。我作为目击者讲述了事情经过:整件事源于座位问题,我看到的是打人孩子的左边坐着白T恤男孩,右边差不多2米长的位置都是空着的,说是白T恤孩子占了他的位置,但打人的孩子没有选择沟通,而是直接用暴力解决。穿蓝卫衣的孩子先用书打人,后又将水浇在白T恤男孩头上。而被打孩子一开始没有反抗,直到打人的孩子跑掉才反应过来。这孩子眼里的愤怒让我心惊,如果他手里当时拿的是开水,恐怕结果会更加糟糕!

JC询问后确认,被打孩子头部有一道小伤口,但并无大碍。打人孩子并未被对方妈妈打,只是被拉住了卫衣帽子,让他别走找家长来。但即便如此,打人孩子的父亲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说自己看到孩子被打了,继续大声斥责。这场争辩终于在JC的严厉提醒下结束:“全程就看你在激动,你孩子先动手打人,你还这么大声,你还有理了吗?”说完这话,那家长才老实了。

调节间隙:我对那位爸爸说

无论如何,我也是有孩子的,也是家长,对教育这事有点研究。站在对事不对人的角度,看到孩子这么小就用暴力解决问题,真的很惊讶。就希望找到家长反映一下我看到的情况,希望家长能引起重视帮孩子改正。毕竟孩子变成这样家庭的教育肯定是有责任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但如此下狠手的孩子,真的非常少见。我注意到这位爸爸似乎更多关注自己孩子的感受,而没有深入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这让我思考:在面对这种冲突时,家长的应对方式是否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一位帽子叔暗戳戳对那个爸爸说了一句:“人家是懂教育的,为了孩子,听一下吧。”

调解无果:打人孩子家长要求道歉

事件的处理还没有完结。双方最终没能就道歉和赔偿达成一致:被打孩子方要求道歉并赔偿,打人孩子方却坚持只赔三分之二,并要求对方妈妈道歉,因为她拉了孩子的帽子。双方意见不合,最终只能去相关部门处理。 这时,被打孩子的妈妈一脸疲惫地表示不想理这种人,觉得谈下去可能也不会有结果。而现场两位大哥都看不下去了,毕竟孩子是有受伤的,建议先去医院检查,以确保孩子身体无恙,各自该负的责任教训还是要追究的。

我不禁思考,为什么被打的孩子,在体型占优的情况下,竟然毫无反抗?这或许与家庭教育中对“乖”和“顺从”的过度强调有关,我们真的把孩子教得太“老实”了,以至于他们在面对欺负时,都没有勇气站出来保护自己。

反思:如何教孩子勇敢应对冲突

作为家长,我感触颇深。首先,尽管我不认识这几个孩子,但也希望能为正义发声。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冲突,如何保护自己。我们不鼓励惹是生非,但也绝不惯着这种臭毛病,不能让孩子在面对不公时选择退缩。

面对欺凌或不合理的行为,孩子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不能一味选择忍让。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在为自己的尊严发声。 我相信正义不会迟到,也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让那些习惯使用暴力的孩子和家长意识到,尊重他人、用沟通解决问题,才是社会法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