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公博这个名字不容忽视。他曾是一名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当过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最终却沦为臭名昭著的汪伪政权“二号汉奸”。
抗日战争时期,他满怀希望向日本靠拢,妄图自保,却被盟军和国人双重抛弃。
他曾坐拥权力与荣耀,却因叛国投敌,背离民族正义,最终在枪声中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在陈公博死后,他的妻子带领孩子远走海外,如今儿子在异国他乡竟成了身价过亿的企业家。
一、中共一大逃兵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进行,13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党的纲领和今后共产党的工作计划。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中,却出现了一名“与众不同”的人物——陈公博。
他出身反清革命家庭,却没有血性,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一个逃兵。
1892年,陈公博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陈志美早年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陈公博在家族安排下接受了传统汉学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同时习武强身,练就了一副好身手。
年少时,陈公博在看戏的过程中被跋扈的八旗子弟围攻,陈公博凭借武功打伤了八旗子弟。八旗恶少的家长们上门兴师问罪,是父亲低声下气地赔不是,才平息了这场争端,陈公博因此产生了反对满清的想法。
陈志美晚年时看清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腐败,暗中投身反清革命运动,后起义失败被捕。陈公博沾父亲的光,未满20岁,便已经是同盟会的资深成员。
1920年,在各种进步思潮的影响下,陈公博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后与谭平山等人一起成立了广州共产党支部,负责组织的相关事宜。
1921年7月,陈公博刚与新婚妻子李励庄完婚不久,便以“度蜜月”的名义从广州出发,前往上海代表广东党组织出席中共一大。21日,他抵达上海,住进南京路上的大东旅馆,与其他代表们分别居住,隐藏身份以防被巡捕房察觉。
23日晚8时,中共一大在法租界一间不起眼的住宅里召开。
会议期间,关于共产党员是否能在政府中任职的讨论成为争论的焦点。张国焘主张必须避免与现有政府体制妥协,坚持共产党员的“绝对清白性”。陈公博却与李汉俊一道,反对这种极端的观点。
争论愈演愈烈,双方剑拔弩张,会议氛围异常紧张。对于这场争论,陈公博的热情瞬间降到了冰点,甚至产生了“待机而退”的念头。
但真正让陈公博萌生退意的,是会议期间的一场意外。7月30日晚,会议正在紧张进行,一名法国巡捕闯入会场,声称自己“走错了地方”。他随即离开,但已经引起了参会代表们的怀疑。
会议立刻中断,各代表迅速分散离开现场。陈公博与李汉俊为了保护其他同志的安全,选择留在了现场。没过多久,法国巡捕们来到现场,对两人展开了审问。
面对巡捕的盘问,陈公博一口咬定自己是来上海度假的广州法专教授,住在朋友家,丝毫不提自己在大东旅馆的实际住址。他的镇定暂时解除了巡捕的疑虑,避免了更大的暴露风险,但这场惊险的经历显然给陈公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回到旅馆后,陈公博发现自己正被人盯梢,于是他迅速做出反应,利用附近游乐场复杂的环境甩开尾随者,回到房间后立即将所有与社会主义相关的书籍与文件销毁,以绝后患。
这一晚,旅馆内又发生了女子被枪杀的命案,一连串的惊吓让他心绪不宁。他意识到,继续待在这里可能有性命之忧。次日,他便带着妻子仓皇离开了旅馆,连夜前往杭州。
中共一大随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而经历了在上海的一系列事件,陈公博对革命斗争产生了动摇,选择不去参加会议,与妻子在杭州散步。
返回广州后,他开始对共产主义理论产生怀疑,渐渐疏远党组织,最终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1922年,他公开声援陈炯明的叛乱行为,遭到中共中央批评,面对党组织的挽留与批评,陈公博却态度强硬,不仅拒绝改正,还扬言另组“广东共产党”。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最终导致他于1923年春被正式开除出党。
1921到1925年,陈公博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期间撰写了《共产主义在中国》一文,系统批判马克思主义,彻底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公博留学期间,还得到了汪精卫的援助。
二、被国民党除名
1925年,陈公博风光地回国,因廖仲恺亲自介绍,他被吸纳进国民党,职位显赫、举足轻重。
1927年,国民党内部出现剧烈分裂,蒋介石的势力日渐壮大,他力主北伐,试图以军事力量统一全国。
而此时的陈公博却将目光投向了武汉的汪精卫阵营,在汪精卫领导下,武汉成为反蒋的中心,蒋介石则以迁都南昌为手段试图巩固自己的势力。
面对国民党内部的激烈斗争,陈公博反复权衡,最终站到了汪精卫一边。
在武汉,他支持汪精卫分共反蒋,公然与蒋介石势不两立,他的选择让蒋介石怀恨在心。
不过汪精卫的反蒋行动最终失利,蒋介石强势东山再起,迅速收复失地。
而陈公博因参与广州起义、支持汪精卫,被蒋介石指控“勾结共产党,违反纲纪”,并下令派军“进剿”陈公博,将其视为叛党叛国的罪人。
面对老蒋的穷追猛打,陈公博仓皇逃往香港。在那里,他开始策划反击,试图借助改组国民党重新站稳脚跟。
1928年冬,他联络顾孟余、王法勤等“粤方委员”,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公开与蒋介石唱反调。
陈公博自任改组同志会负责人,大肆招揽反蒋势力,这一举动激怒了蒋介石。
1929年初,国民党在三大上做出决定:永远开除陈公博的党籍,陈公博被彻底驱逐出蒋介石的政治体系,只能游走于边缘势力,试图找到新的政治依托。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而陈公博则前往越南河内,与汪精卫密谋投敌。
1941年,汪精卫在南京正式组建“国民政府”,陈公博成为其核心助手,先是担任政治委员会委员,后又被任命为立法院院长和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在这一过程中,他积极参与日本侵略者的种种计划,卖国求荣,利用职务之便为日军提供便利。
此举让全国人民对其无比痛恨,于是在1941年的国民党中央五届八中全会上,陈公博再次被开除党籍。
三、叛国投敌、被判死刑
1944年3月,汪精卫病重,决定到日本治疗。临行前,他在伪南京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员会上指定陈公博为代理,赋予他代行伪政府最高权力的资格。
同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病逝,陈公博被推举为伪南京政府的“代”主席、行政院长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虽然名义上是最高领导者,但陈公博清楚,他所依附的日本军国主义正在走向崩溃,所以他为自己加上了一个“代”字,是希望在日本垮台后能借此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此后,陈公博召开伪军将领会议,大肆宣扬剿共计划,试图向日军和蒋介石两头讨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陈公博在南京宣布解散伪南京国民政府。
这一天,他多次试图联络蒋介石,希望获得老蒋的原谅,为此他甚至提出了一份旨在阻止共产党接管日军占领区的“K计划”,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8月25日,陈公博带着妻子李励庄等人,秘密逃往日本,随后不断转移。最终他化名为“东山公子”,隐居于京都郊外的金阁寺。
逃亡生活并未让陈公博摆脱追捕,他几次试图自杀,但都被妻子李励庄发现并制止。
日本政府试图掩盖他的踪迹,甚至通过同盟通讯社发布虚假的“陈公博自杀”消息,以期让中国政府放松对他的追捕。
然而,国民党政府并未上当,很快向日本提出正式的遣返陈公博的要求。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将陈公博交还。
1945年10月,陈公博被押送回国。在狱中,他伏案书写了长达三万字的《八年来的回顾》,试图为自己的汉奸行为辩护。1946年4月,法院最终判处陈公博死刑,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在监狱中,他写下遗书,试图向蒋介石表忠心,希望以此留下最后的“政治遗产”。他要求将汪精卫赠予的茶杯与日本天皇授予的一等旭日大绶章陪葬,以显他对汪精卫与日本的忠诚。陈公博临死前的挣扎,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同年6月,陈公博在江苏监狱里被枪毙。家属们将他的尸体匆匆埋葬,甚至没有立下墓碑。
陈公博死后,他的妻子李励庄带着儿子陈干远走他乡,定居美国,从此再未踏足故土。
陈干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任职,担任亚太地区负责人,年薪超过千万,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参考资料:
陈公博、周佛海等中共一大代表中的五位落伍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公博沉浮录:从“一大代表”到“投敌汉奸”——央视网
陈公博的三面人生——党史博览
中国“第二号汉奸”陈公博——李雅笛
中共“一大”前后的陈公博——窦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