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四八空难”,飞机上另有3人的地位高过叶挺,分别是谁?

南书房 2025-01-28 23:30:44

1946年4月8日,一架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在山西境内失事,机上包括叶挺在内的我党四位高级干部全部遇难。

除了叶挺之外,另外三人分别是中央委员王若飞、中央委员秦邦宪和中央职工委书记邓发,三人职务级别均高于叶挺。

王若飞是周总理的同学,曾长期在中共中央任职,负责上海地区的地下工作,为中共中央特科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王若飞被派往苏联,担任共产国际的代表,回国之后留在西北,领导开辟了陕甘宁绥革命根据地。

王若飞为人谦和,心思缜密,待人没有一点架子,做事极其认真,工作中很少出错,具有特别强的斗争天赋。

可惜,由于叛徒的出卖,王若飞于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在监狱中渡过了糟糕的两年时光,直到抗日爆发才被释放。

王若飞出狱以后,回到延安工作,并从边区宣传部长一直做到了中央委员,在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王若飞制定了许多重大方针,被毛主席成为“大理论家”。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军队不断制造摩擦,王若飞为了证明视听,频繁与民主党派人士接触,揭露国民党的阴谋。

1946年,王若飞以代表身份前往重庆,出席国民党促成的政治协商会议,结果不幸在返回途中遇难。

谈起秦邦宪,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说到博古,人们就耳熟能详了,博古曾长期担任我党最高领导人。

博古初到中央苏区时,十分支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游击战术,可是后来被李德的身份迷惑,导致了红军的大溃败。

遵义会议上,博古顾全大局,将权力移交给张闻天,实现了我党最高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张国焘试图分裂党中央之际,博古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以至于后来毛主席谈论长征功臣时,特意要求将博古列入其中。

红军长征至陕北后,博古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之后又在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奈何博古为革命事业奋斗半生,却无缘见到革命胜利的时刻,一位优秀的高级党政干部死于空难,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邓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政治保卫局局长,曾领导过香港工人运动,长期负责中央苏区的政治保卫工作。

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邓发对革命事业极其忠诚,善于从政治角度宣传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自1931年开始,邓发担任的职务始终没有脱离政治核心,长征期间,邓发一边指挥行军打仗,一边保卫党中央的安全。

红军抵达陕北后,邓发被派往共产国际,负责加强中苏之间的联系,直到1937年才返回国内,并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此后几年时间里,邓发一直在中央党校工作,为我党的建设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一束光。

遗憾的是,邓发为祖国争取光明的理想在1946年戛然而止,空难让邓发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但是邓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我将化成一只飞鸟,翱翔于大风暴的天空,永远不会停下。”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