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举办的约580场马拉松赛事中,参赛总人次近550万。而在1981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下称“北马”),那时比赛参赛人数连个零头都不到,只有188名职业运动员。准入门槛过高,缺乏群众基础,是当时马拉松赛的痛点。
现在,许多人以参与马拉松、跑完马拉松为荣;24年10月10日发布于bioRxiv.org上的一篇论文中报告说,马拉松跑者在比赛中似乎依赖于包裹在神经纤维周围的脂肪组织——髓鞘来获取能量。这是不是意味着"脑组织可能是马拉松选手的燃料",马拉松选手的脑子都被跑丢了?
传下去 跑马拉松的没脑子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跑者在马拉松比赛后的一两天内,髓鞘似乎会急剧减少。而在比赛两周后,脑部脂肪几乎恢复到赛前水平。
什么是髓鞘?
人类大脑的大部分含有髓鞘,这种组织包裹着神经纤维,像橡胶包裹电线一样起到绝缘作用。这种绝缘让电信号能快速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从而实现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的高速通信。
髓鞘的重要性在多发性硬化症中可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髓鞘功能退化的疾病。疾病会导致向肌肉传导信息的速度减慢,并最终失去对肌肉的控制。
为什么这一发现如此重要?
德国哥廷根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Klaus-Armin Nave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认为髓鞘是组装好的、惰性的绝缘结构,一旦形成就不会有太大变化”。
现在,西班牙莱奥亚阿楚卡罗巴斯克神经科学中心和巴斯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Carlos Matute和他的团队正在跟踪:他们希望看到跑者髓鞘的减少是否会改变大脑功能,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这样看来僵尸跑的并不快,可能没吃到脑子?再或者说,以后马拉松的补剂可以上点脑花?(放到成都好像没啥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