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这史记的创作也是很坎坷的,是在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后。
可以说这件事也让后世很多人为之惋惜,其实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怎么记载李陵的,就能知道为什么汉武帝要将他阉了。
一、积怨故事的开头应该从李陵的爷爷李广说起,就是历史上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可以说李广的一生也是很辉煌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遗憾的是李广虽说能力出众,但他的运气却有一些差,最后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
同时也正是因为李广的死导致了李家和大汉外戚世家之间的矛盾。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李广晚年曾在跟随卫青出征的时候,受辱自杀。
在他逝世后他的位置就由他的儿子李敢接替,但是这李敢将父亲的死都放在了卫青的身上,以至于对卫青怀恨在心,最后竟然剑走偏锋击伤了卫青,卫青并没有追究他,但是这件事却被霍去病记在心中,于是霍去病为了给舅舅报仇将李敢给杀了。
但因为汉武帝的袒护,霍去病并没有为此付出什么代价,不久后霍去病也逝世了,两人的恩怨是否可以到此结束了?
这也是两方第一次积怨,其实在这件事中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参与到了李家的悲剧中,他正是公孙敖。此人能力欠佳,但是他却有一个好朋友——卫青。公孙敖虽说没有能力的,但却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当年卫青还未兴起的时候,公孙敖曾救过他的性命。卫青知恩图报,在卫青得势后就将公孙敖视为自己的心腹。
其实最开始公孙敖在战场上都是无功而返,但因为卫青的原因,他之后三次跟随卫青一起上战场。和李广交恶的时期就是发生在这三次中,当年出征的时候李广主动请缨,汉武帝大手一挥就给了他一个前将军的位置。
其实在李广请战的时候汉武帝还是犹豫了好一会的,因为此时李广年纪也大了。到了战场上,卫青忽然将李广的前将军任职给换了,将他和公孙敖两人的职位给调换了一下。
当然对于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是有记载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就是汉武帝私下交代的,因为此时李广年纪也大了。另一种就不用说了是卫青自己调换的,其原因就是想要公孙敖给自己挣回去一个战功,能够受到汉武帝的嘉奖。
但这调换也不是这么好调换的,李广并不同意,双方竟然还起了争执。李广虽说最后按照卫青的指示出发了,但因为早前耽误了太多时间,导致李广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到达。也因此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连锁反应,在战败后李广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但李广却羞愧难耐,直接就自尽了。可以说李广的死虽不能直接怪罪在卫青两人身上,但他们也逃脱不了干系。
二、不愿跟从李广的一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给汉武帝当过侍卫,但早早就逝世。在长子逝世后刚刚办完丧事没过多久李广的次子也逝世了,所以在李广死前,他就只剩下一个儿子了。就是上文提到的死在霍去病手中的李敢。
庆幸的是李广的长子还有一个遗腹子就是李陵,这才没有让李广这一脉绝后。可能是因为对李敢的死心怀愧疚,所以对于李陵汉武帝也是很看重的,将他接到宫中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一起生活学习。虎门无犬子李陵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军事天赋。
所以在他长大一些的时候,毫无疑问选择了和他的祖父一样的道路。那是在天汉二年的时候,汉武帝册封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将军去攻打匈奴。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的想法是很好的,他想再培养出现霍去病和卫青这样的外戚。怎么说也是自己最宠爱妃子的哥哥,只要他能够像两人一样在战场上取得战功,封侯是一定的。只能说汉武帝这一次看走眼了,这李广利和卫霍两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这是后世的我们通过相关史书看出来的,早在当时就有人已经看出李广利就是一个无能之辈,此人就是李陵。所以在听到汉武帝让自己跟随在李广利后面的时候李陵是很不满的。
李陵根本就不想和这种平庸之辈为伍,于是他就找到汉武帝,请求自己能带一支军队前往。其实当时已经有军队了,并且大汉本骑兵就有限。
最初汉武帝是不同意的,李陵当即表示不要骑兵也可以,给他步兵也行。汉武帝允诺,但因为担心李陵年轻气盛于是汉武帝又派遣路博德作为他的后援。这又轮到路博德不愿意了,在他看来自己资历深,并且也是一位老将,怎么能当李陵的下级。
就这样导致只有李陵和他手中的步兵孤军奋战,李陵很快就遇到了匈奴的大部队,遭到了敌军的重重包围,情况极其不利。
祸不单行汉军内部竟然还有奸细,将李陵的布局什么的都告诉了匈奴。事已至此,李陵再也没有办法突围了,最后兵败被俘。汉武帝在京城得到消息后大怒,整个朝堂也都是痛斥李陵的,在此时司马迁就是一个例外。
三、处以宫刑司马迁直言李陵平日中“事亲孝,与士信”并且这一次完全就是敌众我寡,整整十倍的差距,并且还没有后援,李陵依旧能够斩杀敌军。并且在司马迁的口中李陵并不是想投降,而是像当年的赵破军一样诈降,等待时机再回到汉朝。
但此时汉武帝正在气头上,根本就听不进去司马迁的话,汉武帝大怒直接就将司马迁处以了宫刑。但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汉武帝在反应过来后,也有一些后悔了,于是他就派遣公孙敖带着一队人马去将李陵给接回来。
遗憾的是这公孙敖并没有碰到李陵,反而是遇到了匈奴兵。在他们的口中公孙敖得到了李陵已经向匈奴投降的消息,并且他还为匈奴练兵。当然这个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李绪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汉武帝得知后怒不可遏,立即就下旨诛了李陵全族。别的不说在苏武当年被捉住后曾经多少次逃跑,虽说后来都被抓回去了。
但是通过他的举动也能够知道他是想要回到大汉的,李陵的举措就很让人疑惑了他从未有过逃跑的经历,好像就是已经接受了在匈奴的生活。可能有人说因为汉武帝将他的家人都杀了。公孙敖整整在边境呆了一年,到得到被满门抄斩的消息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一年多的时间。
这一年多他从未想过离开,在霍光执政的时候,也派人去接过他,此时的他依旧不愿意回大汉。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他要是站在李陵的角度,那就表明汉武帝是错误的,汉武帝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结语一个人他的一生都是有功有过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上文中提到的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乃至李陵,他们都是如此,所以看待历史人物要用辩证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