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8-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解释: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感悟:心里如果有杂念,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想要成功就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做一件事情,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摘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解释:大丈夫生在乱世,应当拿起自己的宝剑立下不朽的功绩,而今天自己的志向还未实现,却对死无可奈何。-10-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摘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解释:强手之中,还有更强的对手;用诡诈之术的人,还会碰到能识破诡诈之术的人。
-18-
无谋之辈,见利必喜。
摘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特别高兴了。
感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只顾眼前小小的利益。
-19-
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摘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解释:腐烂稻草生出来的萤火虫所散发出的光,怎么比得上月亮的光芒。
-20-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非英雄也。
摘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成就大事业时吝啬自己的身体,见到小的利益却不顾生命,这不是真正的英雄。
-21-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凤凰翱翔在千仞高山上,只会停留在梧桐木上;高士蛰伏在一个地方静待,不是真正的明主不会依附。
-22-
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23-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
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摘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解释:大丈夫做事若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跟腐朽的木头或者腐败的稻草有什么分别呢?
-24-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男子汉大丈夫,满腹经纶,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在这深山老林中孤独老去呢?
-25-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将煮沸的热水扬起以停止其沸腾,不如抽掉下面的木材;挤破浓疮虽然痛苦,也比不上慢慢积累的毒疮。
感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6-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摘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解释:国家得到贤才的辅助就能兴盛,失去贤才则会衰亡。
感悟:人才对国家兴盛非常重要。
-27-
紧行无好步。
摘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解释:走的快容易走不稳。
感悟:事情过于着急就办不好,欲速则不达。
-28-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摘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得到有什么值得欢喜,失去有什么值得哀伤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9-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摘自《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的人,不足以成为忧患。
-30-
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摘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筹谋重大的活动,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身。
-31-
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摘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解释:不必太过拘泥,顺应时机的变化而灵活应付。
-3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摘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解释: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做。
感悟:坏事应防微杜渐,坚决不做,对于好事应从小处小事做起,多多益善。
-33-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摘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解释:如果事情紧急而不能当机立断,灾祸不久就会到来。
-34-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摘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解释:唯有贤良的才能和品德,才能使人信服。
[点赞][鼓掌]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