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拍房热度与关注度的不断激增,如今法拍房被视为衡量经济波动与地产活力的晴雨表。
法拍的出现对于上海的大宗交易来说,是市场呈现的一个新现象,曾经一些铮铮佼佼的项目也不得不跌落神坛,走到法拍的地步。在本市上半年的大宗交易类型上,约九成的大宗交易通过法拍成交,其中不乏一些吸睛的项目,例如在6月,位于黄浦区斜土路710号(原华美达酒店)进行了第二次拍卖,吸引了6位竞拍方,最终以4.26亿成交,相比起拍价3.2427亿,溢价率高达31%。
图为2024上海上半年大宗交易情况,来源于上海中原研究院
上半年全市共录得44笔大宗交易,总成交额约35亿元,其中约91%的大宗交易通过法拍成交,法拍比例增加50个百分点。
法拍的出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个捡漏途经,投资的视野和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交易市场。司法拍卖的网络化,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法拍,也将交易更加的公开透明化。
办办网近年来在监测传统商办项目市场的同时,也对法拍市场进行了持续追踪与关注,我们从项目属性、面积体量、区域环境、商业价值等多个评估角度,经过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以下概况:
法拍项目总量(注:时间节点:23年8月-24年8月)共计277套(注:不包含普通住宅类项目)。
交易成功129套,交易失败108套(注:交易失败的数量包括流拍、撤回、暂缓和中止的法拍数量),拍卖进行中40套(注:拍卖进行中的数量包括未开拍项目、多次拍卖流拍变卖中项目),总体交易成功率达到46.6%。
16个行政区域中,浦东新区法拍项目挂牌数量最多。
277套拍品中,虽然商业类法拍房挂牌数量最多,为132套,占总量的48%,但相对各自的成交率来看,商业类法拍房的成交率仅有41.7%,落后其他类型的法拍项目。
通过办办网近年来对多个法拍项目实地的走访调研不难发现,在办公租金下行,空置率攀升的当下,酒店、商住两用楼等可以方便后续改建为长租公寓以及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的物业项目,在市场上更受投资者欢迎与青睐。
近年来法拍房的挂量虽然呈现增多、处处彰显机遇的趋势,但也存在着风险,例如老大难的腾退问题,一直是法拍事务中的一个执行难点,购买者与原标的承租人在协商清退过程中,不少也走上了诉讼程序,司法程序的冗长与繁琐,消耗着时间与财力,这往往也是一种被忽视的隐形成本。办办网友情提醒,在法拍投资中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全面完善的了解市场规律,千淘万漉方能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