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惊心有三怕,A 柱断裂塌,电池起火燃如麻,车门紧闭卡。新能源车在带来更多科技感的同时,也带给用户带来了关于安全方面不小的顾虑,刚刚提到的三点就是很多人非常怕的地方,而这些也恰恰正是东风本田坚持“卷”的地方。在东风本田的眼中,要卷的不只是科技配置还要卷安全!
近日,某权威媒体大胆地将东风本田S7和五吨重的钢卷,进行了多次碰撞挑战。略懂物理的人都了解,五吨重的钢卷,即便速度不是特别快,但是由于运动惯性所形成的撞击力却是非同小可。而设计这次挑战的工作人员也是“花活”颇多,正面撞、侧面撞、正面极度偏置撞!几个角度撞击实验结束后,还得再被这个5吨重的钢卷从高处砸向A柱!虽说东风本田S7在此前就拿下了“2024 年中国十佳车身”的称号,但是钢卷轧车这样的极限挑战,身为东风本田老粉的我也着实替它捏了一把汗。
起初,5吨重的钢卷从高1.8米的货车上,以15度角迅猛滚动至地面,随后在不考虑地面阻力的情况下,继续向前滚动5米,径直正面撞击以约30km/h行驶而来的东风本田S7车头。瞬间,车头发生正常溃缩变形,引擎盖隆起折弯,不过令人安心的是,钢卷并未侵入乘员舱,车内主副驾气囊及时爆开,门把手弹出,sos紧急系统也顺利启动。紧接着的第二轮测试,同样是这个5吨重钢卷,重复从货车滚下并滚动5米的动作,只是这次是正面极度偏置撞击对向30km/h行驶的东风本田S7主驾侧。结果依旧令人满意,车头覆盖件正常受损变形,乘员舱安然无恙,不仅主副驾气囊爆开,后排气囊、主驾侧前后排气囊以及中央扶手处气囊也都正常响应,门把手弹出,sos启动。
进入第三轮,钢卷从货车以15度角滚落地面后滚动2米,侧面撞击静止的东风本田S7副驾驶位一侧B柱位置。撞击后,东风本田S7的B柱无明显弯折,车顶线条保持完整,整体车身骨架稳固,车门也能正常打开。
第四轮与第五轮测试中,钢卷从叉车上分别以约20km/h的速度冲向东风本田S7,然后在主驾A柱处上方和副驾A柱处上方掉落,直接砸向车头与A柱位置。两轮测试后,A柱仅出现轻微凹痕,车门依旧可正常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碰撞过程重,东风本田S7在电池一直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东风本田S7在电池安全设计上展现了多重创新技术,以应对极端碰撞场景下的风险。其搭载的三元锂电池是在宁德时代定制的,电池采用分体隔离冷却系统,通过隔离冷却液与电芯直接接触,延缓热失控扩散时间至40分钟以上,为乘员逃生争取关键窗口期。此外,电池电路设计配置了双高压开关,可在碰撞瞬间切断电源,避免短路起火风险,加之1.2万吨一体式压铸成型全铝,以及15层硬核物理防护,能够有效抵御剐蹭、托底等冲击。
高刚性“筋骨” 是底气面对“五连击”,东风本田S7都没趴下,不得不说“你真有钢”!是的,东风本田S7的钢,真的不是普通的钢,高强度钢占比68%,其中,有四分之一,即占比25%,用的是强度超高的1500MPa航空级热成型钢。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东风本田S7车身的每平方厘米,相当于我们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的面积,就能承受15吨的重量,这就好比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能稳稳放上3头成年大象,这样的强度,简直和潜艇的耐压舱不相上下。而且,东风本田S7车身扭转刚度超过4万牛·米/度,一般只有豪华车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有了这样坚固的车身,面对碰撞产生巨大冲击力的时候,它都能像一位坚韧的卫士,稳稳地扛住,不会轻易变形。
东风本田S7的A柱安全设计以高强度材料和复合结构为核心,展现了传统车企在车身刚性上的技术积累。其A柱采用五层复合结构,由三层1500MPa热成型钢与一层980MPa高强度钢再加一层外壳组合而成,强度达到了潜艇耐压舱级别。
完成 “钢卷轧车” 挑战后,张教授第一时间针对东风本田S7的表现进行专业解读。她借助碰撞慢镜头回放,从物理学专业视角,依据碰撞发生的时间、车身溃缩区域以及车辆最终受损情况,深度剖析了东风本田S7承受强大冲击力的缘由,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教授指出,东风本田S7能在挑战中表现出色,关键在于其精妙的三层递进式传力结构。最上层的引擎盖,在碰撞瞬间巧妙折弯,就像一个灵活的分流器,将冲击力巧妙地引向四周,降低车头局部所受压力。中层的纵梁蜂窝吸能盒,宛如一个高效的能量 “吞噬者”,在碰撞时迅速溃缩,能够吸收高达30%的冲击能量,极大地削弱了冲击的破坏力。下层的副车架,则充当起坚实的后盾,凭借刚性支撑,稳稳地抵御钢卷,坚决防止其侵入底盘,守护车辆核心部位。
写在最后:
东风本田始终把安全置于首位,东风本田S7经历的五吨钢卷撞击挑战,涵盖正面、侧面、高空砸落等多种极端情况,东风本田S7均能保障乘员舱不受侵入、A柱坚挺、车门正常开启、电池安全,充分彰显品牌对安全的不懈追求。这种将安全融入车辆设计、制造每一处细节的坚持,不仅让东风本田S7成为当下新能源车市场中的安全标杆,更体现出东风本田对消费者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