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自人类存在伊始就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而发展变化,最初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纸质媒介,语言变成一个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跃然纸上。
中国的汉字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仓颉造字,到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的繁简有差异,整体的象形格式却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在历史发展中,近代封建王朝和民主政权交叠中,汉字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险些变成历史中的灰烬。
一、 白话文成风清末,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西方歹徒敲开了国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国家被混乱和战火硝烟笼罩。
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高举民主和革命的大旗,开启了反抗的征途。这些有志者没有一天不在反思,造成眼下这种困局的到底是什么,封建王朝将将要被消灭,却还能苟延残喘;无数百姓颠沛流离,却甚少敢于拼死反抗……
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思清末的腐朽愚昧,认为当世的乱局都是由于读书人死读书读死书造成的,从上到下愚昧不堪都是传统文化的陋习导致的,他们一心认为彼时的旧中国应该推翻所有一切的旧文化旧制度,全新的往前走。
这场革命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
辛亥革命前后,以鲁迅、陈独秀、瞿秋白等人领导的一场围绕文字展开的革命,浩浩荡荡席卷了中原大地。
很多人认为古汉语表达太过艰难晦涩,很容易让人把书读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了,那个空知道四种汉字写法,读死书,不懂变通的老夫子。如果让整个中国人都这么读书识字,哪有什么光明的未来?
这也是鲁迅先生响应时代号召,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的原因。
于是很大一部分人提议彻底废除汉字,并以一种更加简单易懂的文字取代传统汉字。可去哪找这样的文字呢?
有人就想到了用拼音代表汉字,钱玄同写于1922年的《注音字母与现代国音》,就交代了新文化运动中欲求“汉字革命”而致“废灭汉字”的这种态度产生的源起。
二、 拼音和汉字按理说,拼音相较于汉字,只用音代表文字,一个个独立的字母抛除了它所形容的汉字本身,似乎是更加简洁了,但不得不考虑一个新的问题,一音多字怎么办?
针对汉字废除运动,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这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袭了清朝科举制度上岸的老夫子老学究,思想固执己见,很难接纳革命者的创新性举措。
这些老学究坚持认为,传统汉字是祖宗传承下来的,沿袭了上下几千年,岂是几个毛头小子说废就废了的?废了汉字,等于忘了祖宗。
中国人一向最相信同根同源,相信祖宗在天有灵,后世子孙岂敢不敬祖训,毁了祖宗的东西?
其中,北大学者赵元任闷头写了两篇奇文,全篇都以同一个音节发音,若不用汉字注释,压根让人读不懂这是在说什么。
比如其中一篇《施氏食狮史》,全文只有一个“shi”的音节,既代表了施姓,也代表了姓氏,还能代表食、狮、史,讲述了一个姓施的人吃狮子的故事。
此文一出,引起了很多文人的震撼。这样一篇半文言的小故事,如果只用汉字,稍微有文字功底的人就能看出大意,可若是用了拼音,那全篇就都只见“shi”一个音节,压根读不懂是什么意思。
另一篇奇文《季姬击鸡记》,“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全文都是“ji”发音,虽然都是文言文,但还是能看懂故事情节。
其实书文中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现代的绕口令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有拼音,毫无汉字作为释义,每个人都可能琢磨出一套不同的理解,作为通用语言更是困难重重。
三、 汉字险些变成拉丁文与此同时,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众多在俄留学的新青年看上了一种新文字,拉丁文,并计划将其推广为全国通用语言文字。
于是,拉丁文以简单方便迅速火遍时代号角的前方。甚至于在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正式指出这种新文字值得研究和推行。
在国家革命熙熙攘攘开展的地方,甚至还存在一些文化普及和教学活动,都围绕这种新型文字展开。
中国汉字原本根深蒂固扎根在中华大地,因为一些时代因素竟然要被废止了。
所幸的是,那场围绕汉字展开的革命斗争并未持续太久,抗战的枪声打响之后,整个国家和人民都为了主权而奋战,文化的改革都是建国之后才能细细推敲的事了。
生命不息的文字,竟然如同这个屹立不倒的民族一般顽强,穿过炮火硝烟,最终归于无数普通中国人笔尖的日常。
建国之后,汉字也经历了简化和统一的过程,才最终演变成今天大陆普遍熟悉的简体中文,而在一些特助区域如港澳台,繁体字直到今天还很常见。
令人感慨的是,文字繁简有差异,却是一脉相承,从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文字,既象形又表意,蕴含着神秘的东方力量。
且不说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文字间隐藏着汉字的身影,老祖宗穿越千年的文物中镌刻的痕迹也不能被抹去,汉字从来都不会消失,这个时代不允许。
21世纪的今天,已经鲜少有人知道,汉字曾经经历过很多场深刻的变革,甚至在近代混乱时期差点消亡,历史尚有余温,汉字已经成熟稳定。
一百多年前老学究所做的努力也成为如今供人赏读的佳话,文字作为传统的一部分是精华而不是糟粕,又怎能被轻易舍弃?
文化的普及让每个能读懂文字的人都心生感慨,就像眼前的这一个个古灵精怪的符号,也许就是老祖宗穿越千年的问候。
专家想废除汉字,自己不妨先带个头,以后就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