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江南之韵味,感历史之风情,一河深绿染烟火

纸飞机远去 2025-03-13 20:12:03

生活的理想模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凡日常;或许是奔赴乡野,在青山绿水间寻得的田园漫时光;又或许是春赏百花秋望月的雅致生活。有人说,走过古镇,就像是听闻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而金华的游埠古镇便是这样一处时光缓缓流淌的地方,这里的日子依旧保持着从前的步调,在烟火氤氲里,尽是百态人生。

鸡子馃、酥饼、豆腐汤圆、水晶糕、肉沉子、水索粉、七彩小麦铃……游埠古镇中的传统特色早点多达一百余种,恰似一部美食版的《一千零一夜》,演绎着说不尽的故事,也坐实了“江南第一早茶”的名号。但每种早点,都少不了一杯馥郁清香的早茶相伴。古镇里最负盛名的,当属早茶街,这条街长约四五百米,道路两旁茶馆林立,每天凌晨四点,茶馆们便会开门营业,而到了六点,已是人声鼎沸。这里的早茶,与广州“一盅两件”的精致、扬州早茶的讲究截然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承百年的规矩,无论风雨,人们皆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于此,喝一杯粗茶,吃一碗咸汤圆。

随着太阳探出头,街上渐渐热闹起来。街道上,此起彼伏的打招呼声,油锅的“滋滋”声,面团与面板碰撞的“砰砰”声,还有滚烫热水冲入茶杯的“簌簌”声等交织在一起,即便不用鼻子,仅用耳朵聆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浓厚的烟火气息。在街上踱步,茶香、酥饼香、酱香、酒香……各种香味层层叠叠,依次钻进鼻腔。这一千三百年来,古镇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这热闹的景象,却仍保留在街巷间、轮廓里,更融入到了早茶习俗之中。

氤氲的水汽在茶馆里弥漫开来,人们坐在桌前,一杯粗茶搭配着金黄酥脆的鸡子粿,便能与邻座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话题从家长里短延伸至天南海北。当地甚至还有许多老大爷总是习惯自带茶杯,寻一处长凳坐下,与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上午,谈古论今,在茶香四溢中享受着这份惬意。

古镇之中,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韵,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木工、理发匠、竹编艺人、黄历师等各类传统行当汇聚于此,令人应接不暇。且游埠多古桥,这些古桥皆横跨在游埠溪之上,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由东向西依次排列,虽然它们造型各异,却都采用黛青色的青石砌成,古朴典雅,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五马归槽”。

当静立在古镇的永福桥上,耳畔,溪流潺潺,眼前,翠柳在风中舒展身姿,极目远眺,茶楼酒肆人头攒动,而早茶摊边的师傅手持长嘴铁茶壶,将滚烫的热水从壶嘴精准地注入青花茶杯,“刺啦”一声,瞬间茶香四溢,热气袅袅升腾,似是将生活的安然都融入这一杯香茗之中,让人恍若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细碎的嫩绿暖融融的阳光里伸懒腰,撩起层层动人的涟漪。小船悠悠,船身轻晃,灵动的光影在水面上宛转地游走,逐次漫过岸边的白墙、绿柳,还有那蜿蜒的连廊与古朴的石桥,在欸乃桨声里,划入了春天的怀抱。

历史的车轮似乎在这里放缓了脚步,时间仿若定格。街边的店铺、斑驳陆离的木质门窗以及街道的青石板路,皆在岁月沉淀的古朴下,千年未改。老人们聚在一处,或是打牌,或是喝茶,周身散发着惬意的气息。无论游人如织,还是寥寥无几,也不管游人是为寻古访幽,还是只为休闲漫步,当地人始终悠悠然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不被外界所扰。刹那间,鲁迅先生笔下祥林嫂蹒跚的身影、阿Q滑稽又无奈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伸手便可触及。寻一处茶馆坐下,聆听江南的婉约风吟,一坐,便是千年。(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