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林彪去世23年,中央收到神秘来信,两个请求令大家惶恐不安

愚鉴 2024-04-13 17:08:55

1994年,林彪坠机身亡23年后,已经退休在家的中央老干部陈云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

这封信件的外表十分普通,但里面的内容让陈云大吃一惊:原来这封信是林彪的女儿林晓霖写的,信中提出了两个请求。

要知道,虽然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23年了,但此事当时还是十分敏感。由于林彪在特殊时期犯的错误,他之前的功绩几乎被全盘否定,连带着与他亲近的人也受到了影响。林晓霖作为林彪的女儿,身份本就特殊,而这两个请求更是让陈云为难。

那么,林晓霖提出了哪两个请求呢?为何会让陈云为难呢?

林晓霖的一个请求是开始编撰四野战史,四野即第四野战军,前身为东北野战军,长期由林彪担任司令员,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此时,其他野战军的战史都已经开始编撰,二野战史都已经完成了,唯独四野战史一直没有动笔。

四野之所以迟迟没有自己的战史,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林彪的问题难以处理。林彪长期担任四野司令员,编撰四野战史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他的。当时林彪的问题还很敏感,文史人员不知道提到林彪时该如何处理,因此迟迟没有动笔。

而林晓霖提出的另一个请求也与此有关,那就是公正评判林彪的贡献,将他的功过分开看。可以批判他曾犯过的错误,但也应该肯定他曾经的付出。

林晓霖其实与陈云没有什么私交,之所以写信给陈云,一方面是因为陈云虽已退休,但说话还是很有分量,中央的许多干部都曾是他的部下。如果陈云站出来说这件事,将更容易成功。另一方面是因为陈云也曾参与东北地区的解放斗争,对四野的贡献是看在眼里的。

并且,陈云向来主张客观看待历史,不因为一个错误就全盘否定一个人,这一点在他1977年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时就有所体现。

当时陈云观看了辽沈战役的展览,却发现介绍文字里对林彪只字不提,第二天便对工作人员说:“昨天我想了一下,博物馆的文字说明还是应该改改,完全不提林彪是不对的。”博物馆听取了陈云的建议,随后就对介绍文字进行了修改。

因此,林晓霖才会将希望寄托在陈云身上。毕竟这个问题如果现在不说清楚的话,等到时候当事人都去世了,可能就再也说不清楚了。而陈云最后也还是向中央转述了林晓霖的请求。面对部分干部的疑虑和不安,陈云表示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后,陈云又打电话给开国上将洪学智,将这两件事交给他去办,并且要求洪学智亲自督促。洪学智一时也有些犹豫,毕竟这两件事看似简单,背后却涉及许多敏感的问题。但陈云鼓励他放手去做,也让洪学智终于放下了心结。

其实,洪学智自身就曾是四野的一员。作为长期在东北战斗的将领,他对林彪的贡献也是看在眼里。即便在特殊时期,洪学智对林彪也是客观看待,没有吹捧也没有诋毁。作为那段激情岁月的亲历者,洪学智自己也很想看到四野战史的问世。

如今得到陈云的支持,洪学智也再无顾虑,开始为战史编撰收集资料。陈云在上报中央后亲自敲定了编委会成员,洪学智也全身心投入了编撰工作之中。陈云对此饱含期待,还曾表示要当四野战史的第一个读者。

可惜的是,就在编撰活动刚刚开始的1995年,陈云去世了。临终前他还挂念着编撰工作,为此专门叫来洪学智,让他一定要完成林晓霖的两个请求,不要辜负中央的嘱托,也不要辜负四野老战士们的热切期盼。

洪学智郑重地答应了,四野战史得到了军事科学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并吸收了许多老战士的意见,在1998年就编撰完成了。这部战史详细记录了四野多年来的征战历程,并对林彪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认可了他的功绩,林晓霖读到后也是热泪盈眶。

不止如此,为了让世人能公正看待这段历史,陈云当初还将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任务交给了洪学智,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最初洪学智打算将纪念馆修在北京,毕竟北平也是平津战役的一部分。并且北京作为首都,纪念馆修在这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但陈云提出,北京的纪念馆和博物馆实在太多了,纪念馆修在这里未必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并且北平当年是和平解放的,而天津是解放军实实在在打下来的,因此纪念馆修在天津更合适。

并且,当年的纪念馆很多都还是收费的,陈云则要求平津战役纪念馆一定要免费。并且要正式一些,不要搞商业化。要让普罗大众都能来参观,能了解这场意义重大的战役。

最后,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正是按照陈云的指示修建的。纪念馆庄严肃穆,并且免费向公众开放。馆内的介绍文字展现了四野战士们的英勇,也公正评价了林彪的贡献。

至此,林晓霖提出的这两个请求,也是陈云交待洪学智的两件事都圆满完成了。正如陈云所说,是否功过应该公正看待。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功绩就忽略他的错误,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就忽略他的功绩。

0 阅读:142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