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财经圈突然被一道荒诞消息刷屏:曾经市场价值超过华为,被誉为全国第二大民营企业的海航集团,居然因为还不上区区692元,成了被执行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个离谱到没边的谣言?
可事实上,这个庞大的资本帝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负债率高达72%,总欠债规模更是冲上7500亿,每分钟增长的债务,都高达10万元。

这样看来,一个冢中枯骨般的公司,窘迫到拿不出692元,似乎也是正常的。
可问题是,集团董事长的儿子却拥有数辆全球顶尖跑车,别墅、美女、名牌更是想换就换,豪气到让人咂舌。

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彻底迷糊了?海航集团究竟是破产还是没破产?
别着急,我们从头说起。
1993年,海南省准备干件大事儿:创办一个属于海南人的航班!

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海南政府没钱又没人。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当诱人的任务:一旦航班真的搞起来了,创始人必定能赚到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陈锋,在权衡利弊后,果断接下了这个任务。

陈锋
而后,他跑到银行跟人谈条件:
你们贷给我一千万,我去买飞机。挣来的钱咱们两家分。
靠着天生一副好嘴皮子,陈锋最终成功说动银行贷来了款项,并买到了第一架飞机,成立了海航。

投入运营后,这一架飞机确实给海航挣来了不少钱。陈锋从中看到了希望,于是继续说服银行和各地单位,使其往海航投资,以供自己买到更多飞机。
不久后,海航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扩张。

看到企业逐渐蒸蒸日上,陈锋就像嗅到了血腥味儿的狼一样,敏锐察觉到:现在的海航,是不是可以把胃口放大一点?下次扩张时,是不是可以选择吞并一个航空集团,而不仅仅是几架飞机?
带着这样的想法,陈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豪赌”!

他以海航的名义大举借债,弄到钱后,就开始吞并国外优质资产。在这一波并购潮中,陈锋顺利弄到了几家不错的公司。
但是在这之后,他并没有针对几家公司进行精心经营,而是将这几家公司当成抵押物,继续向各界抵押更多钱。
钱到手后,除了留下一些维持运营的资金后,剩下部分又被他全部投入到市场上,换取更加优质的资产。

这就好比普通人倒信用卡,债务规模必定会越来越大,但只要资金链不断,总能继续贷出新资金。
靠着这种极度危险的办法,海航集团整体金融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明面上的资产也越来越多。

到2000年前后,海航集团就已经先后拿下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等多家超优质资产,并控股大大小小近十家航空企业,成了航空领域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2003年,一场非典席卷全国,空运生意量暴跌,不少公司都受此影响,一些小的航空公司甚至原地倒闭。
可同为航空公司的海航,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迎来了新的巅峰。因为董事长陈锋在美国,成功拉到了华尔街大亨索罗斯的投资。

索罗斯
索罗斯可是一手制造了97、98年全球金融危机、靠金融手段洗劫了数个国家的资本巨鳄,有他的投资,海航发展自然是节节攀升,到2008年时,已经成长为可以硬抗经济危机的行业大山了。
按理说,这样庞大的航空集团,就算背有大量债务,可剩下的利润,至少也能为海南省带来些税收收入。

海航集团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海航逐渐走上正轨时,陈锋居然利用法律漏洞和一系列灰色手段,将这个庞大的国有企业,变成了以他为核心领导的民营企业。
可即便这样,陈锋犹嫌不够,又继续在公司各处上下其手,把大笔企业资产装进自己腰包里。

正因如此,他儿子才能在海航破产后,依旧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尽管海航给陈锋带来了数不胜数的财富,但这种造孽的经商行为,也让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噬。
早年间,陈锋身边一直跟着个名叫王健的创业伙伴,两人并肩合作,一步步看着海航成长起来。

可就在海航变成民企,并逐渐扩大后,王健却渐渐展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在经过一系列商业斗争后,他居然将陈锋架空,自己掌握了整个海航。
不等陈锋做出反击,王健又在陈锋的基础上,继续扩张海航的业务。
在越来越大的“滚雪球式”投资收购后,海航俨然已经被王健打造成了中国的“资本巨鳄”。

2016年时,整个海航集团总资产就已经突破一万亿大关,远超华为。
2017年,海航旗下飞机总数超过3800架,资产再次冲上新高峰,达到1.2万亿。
雄心勃勃的王健,甚至在海航冲上世界500强榜单后,还定下了目标,准备在未来几年中,逐步进入前100强、50强、10强等等。

如此手腕加如此魄力,让他在一段时间内,成了谁也撼动不了的海航领头羊。
但也正是在这烈火烹油的时刻,海航接连遇到了两个惊天大麻烦:银监会发布禁令,严控企业境外投资;王健去世。
前面我们说过,海航通过抵押现有资产,去贷新的款项,再用新款买更多资产,以此实现“借新还旧”的盈利手段。

那些被购买的企业,大多都是国外企业。银监会这道禁令一出,等于直接掐住了海航七寸。
偏偏在这时候,领头羊又没了,集团高层方寸大乱,迅速开始争权夺利,导致企业运转进一步恶化,债务危机疯狂扩大。
最终,虽然陈锋又站出来接管了海航,但这7500亿的烂摊子,显然不是他一个人能扛起来的。

在变卖了大量资产后,海航账上仍然有着填不平的窟窿。
2021年,已经彻底资不抵债的海航集团,不得不将自己所有航空业务,打包出售给总资产远不如自己的方大集团。
作为总负责人的陈锋,不仅见证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还因为债务问题锒铛入狱。

然而,就算付出了自由的代价,也填不满他和王健两个人留下的窟窿。
即便方大拿出了至少一半以上的营收来救海航,海航仍然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
勉强支撑几年后,海航几乎已经在商业界销声匿迹。如果不是这次692元的纠纷实在太离谱,恐怕已经不会有人记得,这曾是全国第二大民企了。

信息来源:
刚刚,海航集团被司法执行!——2025年03月09日——新浪财经
4年310亿收购催肥渤海租赁 陈峰举债玩资本成瘾?——2015年08月21日-—— 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