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为人民作贡献,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毛主席的教导”。
2022年,新化县人民医院,一位96岁老人激动地对着前来看望慰问自己的,新化县领导说道。
这位老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能够惊动新化县武装部首长亲自看望慰问呢?
故事要从十几年前的一封求助信说起。
01、平凡并不普通的老农,与命运抗争失败后,无奈求救
2005年11月22日,对所有人来说是极其平常的一天,但这天新化县武装部收到一封震惊众人的《请求救济报告》:
“我叫奉孝同,男,现年七十七岁,1950年参军抗美援朝,五三年调到中共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直接保卫毛主席............现全家处境万分艰难,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特报告前来,请求新化县武装部首长领导,给予特殊救济为盼。”
随后,这封求助信在县武装部一石激起千层浪,工作人员迅速上请示下调查,一番工作后终于揭开谜底。
奉孝同,来自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出生于1927年;1950年参军入伍赴朝鲜作战,1958年退伍返乡。
这么多年,村里人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然后在北京工作了5年。
对于给毛主席做警卫这件事他只字未提,别说是村里人,甚至连很多亲戚都不知道。
复员回乡不久,奉孝同便赶上了大练民兵。
因为他当过兵,射击技术又特别厉害,因此担任了民兵连长。
那时候刚从部队回来的奉孝同雷厉风行,又射得一手好枪法,经常跟村里的野猪野狗搏斗,从野兽口中救下好几条老百姓的性命。
因此,奉孝同成了十里八乡年轻姑娘 们爱慕的对象。
后来,他喜欢上当时为女兵连的连长王欢云;由于工作的原因,两人一来二去,暗生情愫。
在那个年代,在极其闭塞落后的小山村,两人也算为数不多的自由恋爱。
随后,奉孝同在村里修了三间小木屋与妻子王欢云过上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他们生育了3个女儿,虽然生活清贫,但也温馨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
他们便迎来全中国人民最为艰苦的自然灾害。奉孝同全家同样经历了吃糠、挖野菜,甚至吃“神仙土”的日子,她的小女儿因此险些丢了性命。
即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奉孝同始终遵守着主席的叮嘱,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也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到1980年,一家人不再饿肚子,三个女儿也渐渐长大,奉孝同和妻子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可1984年的某一天,16岁的小女儿奉福玲在家门口干农活儿时,被人贩子拐走了。
后来,几千公里外的福建警方发来电报,说找到了人,但孩子的生命垂危,需尽快去看望。
因为没有钱支付路费,奉孝同夫妻心如刀绞,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客死他乡。
命运就是如此,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奉孝同夫妻还没从小女儿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大女儿、二女儿相继出嫁。
大女儿嫁得不远,但几年后生了一场怪病,无奈之下跟丈夫离婚,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了娘家。二女儿嫁到了外地,家境也不好加之路途遥远,常年难得回家一次。
十几年又过去了,眼瞅着大女儿的病渐渐好转,两个外孙也慢慢长大,苦难快结束了,可天有不测风云。
2004年奉孝同的外孙突然得病,在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后撒手人寰,留下又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打击。
时间来到了2005年11月,奉孝同的大女儿因跟盗树贼搏斗被打致脑震荡入院治疗,在花完仅有的3000元积蓄后,走投无路的奉孝同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封求助信。
02、无私奉献的人民英雄,应当得到人民的重视
在收到求助信后,新化县武装部立即与中央武装部取得联系,经查阅档案资料核实,求助信件内容完全属实。
新化县武装部立即组织捐款救助奉孝同老人,同时,政府也开始给他发放每月510元的补贴,他的生活得以改善。
在受到政府关照后的奉孝同,一如既往地在村子里劳作,还是没几个人知道他的故事。
原本他以为自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继续生活下去,没想到,2012年妻子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奉孝同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妻子。
当护士夸他身体硬朗,精神面貌跟常年劳作的普通农户不一样时,大女儿无意间说出了父亲当年是毛主席贴身警卫的事。
这个消息犹如惊天巨雷,迅速在新化县传开。
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奉老的光荣事迹;学校、单位、社会团体纷纷邀请奉老前去讲述那段峥嵘的历史岁月。
当人们问他此生最光荣的事是什么时?他两眼放光无不自豪地说道:“当然是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之前从不提起这件事?
他回答道:“部队有纪律不能说,毛主席有叮嘱,回乡后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要建设家乡,要时刻记得为人民服务。”
这些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各界社会团体纷纷向奉老捐献爱心,都被奉老一一拒绝。
84岁高龄的他仍旧住在乡间老木屋里,乐呵呵地向到访的人说道:
“我身体还好得很,今年还种了3亩稻田、4亩红薯、3亩玉米,家门口前还有一块菜地。生活不是问题,感谢党中央、感谢人民政府的关怀,感谢大家的看望。”
眼见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不到帮助,人们开始追问奉老最遗憾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愿望?
奉老瞬间红了眼眶:“最遗憾的是,我把和毛主席的合影弄丢了。五十几年来我 日夜思念,希望能再见见毛主席。”
在场的众人无不感动落泪。
在人们的再三追问下,奉老羞涩地说道他有三个愿望:“一是有生之年还想去趟北京去天安门,去看看毛主席;二是想去韶山毛主席的故居看看;三是希望女儿的病能治好。”
多么朴质的愿望啊,理应得到实现。
2013年11月16日,奉孝同老人在众多爱心人士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首都天安门广场,在毛主席的画像前他标准地行了一个军礼;激动地说道:“毛主席,我回来了。天安门广场比55年前更宽了,长安街更漂亮了。”
随后,工作人员特地为奉老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
当奉老看到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遗体顿时全身颤抖;不由自主地大喊了声“毛主席”;立即热泪盈眶,泣不成声,55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决堤。
过了好长时间,奉老才在工作人员的安抚下才逐渐平复情绪,他向毛主席遗体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接下来,奉老在爱心人士陪伴下去到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在毛主席铜像前,他拿出准备好的黄菊花,再次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还把自己珍藏在身边55年的三个日记本捐给了湖南军事博物馆。
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03、亲述做主席贴身警卫的无限荣光
奉孝同老人晚年除了种地,就是跟人们讲述自己当年的成长故事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他清晰地记得,1934年12月的一天,红军战士到奉家镇下团村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这些给才几岁的奉孝同心里埋下一颗想要当兵打敌人、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1950年,年仅18岁的奉孝同得以实现心愿,他跟随志愿军大部队,扛起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1950年到1953年,在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上,奉孝同从一名农家小伙蜕变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在一批又一批同胞洒下热血的土地上,奉孝同知道只有锻炼出强大的自身能力,才能不被敌人打倒。
因此他不分日夜的练习,练成了“神抢手”,还获得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1953年战争结束后,因为过硬的技能和优异的表现,奉孝同被调到中央司令部,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成为主席的贴身侍卫。
“当时只知道去北京。到了才知道,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内,我就在丰泽园后门站岗。毛主席第一次跟我说话那晚,我激动得一晚都没睡着。”
55年后再说起,奉老还是会双眼放光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还说道:“平时主席都在丰泽园内办公,思考。也经常出来跟我们这些小警卫聊天。他会亲切地问我们家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上学读书等等。主席在了解到我们警卫读书都很少后,又专门请老师教我们学习。毛主席经常说:年轻人要多读书。”
正因此,只有三年初小的奉孝同,经过刻苦学习,达到能够写信、读书、看文件的水平。
奉孝同老先生还展示出自己的荣誉证书,5年时间里他先后获得“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手”等荣誉称号。
1958年,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31岁的奉孝同需要离开毛主席了。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都是人民的好战士,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士兵,不能只为我一个人做事,人民群众更需要你们,回去建设家乡为人民服务吧。”
在离别之际,毛主席还特意叮嘱:“回去以后一定要踏实地工作,不要表明警卫员身份,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为此,他的《复原军人证明书》上也只写到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他的经历一字未提。
奉孝同将毛主席的话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坚守了50多年。
老一辈革命家奉孝同老先生有着高尚的品格,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向老英雄致敬。
祝愿奉孝同老先生能幸福健康,安享晚年。
作者:呗呗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