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平绣在胶东地区的历史渊源本文从东夷是由山东土著东夷族在上古到夏商时代形成的。在东夷族中,鸟类是最受瞩目的,也是东夷文明的象征,不少地区的部族,更是将鸟类当成了自己的族谱。

“风”之名,实际上就是一只凤。追根溯源,中国上古凤鸟的起源,应当是新石器时代的东夷部落对凤凰的崇拜。这些带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一批原始性文明。
哈布瓦赫相信,人类保留了他们生命中不断重现的不同阶段的回忆,从而使他们对生命中持续存在的联系,也就是生命本身。

现代的传统绣花中,经常出现的凤纹,与古代东夷部落对鸟类的信仰密切相关。
从“龙凤呈祥”、“凤穿牡丹”等在当代的盛行和流传情况来看,我们不但可以发现“凤”的意象,而且可以回溯到“凤”的源远流长的历史。
凤凰、禽类图案既具有强烈的装饰品作用,又具有“富贵、祥和”的寓意,是东夷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象,也是胶东东夷文化中最早的一种图腾信仰的遗产。

胶东沿岸人民数千年来一直居住在数千里的海岸,海洋就是人类生命的象征。海洋对人类来说有敬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
只是,他的情绪变幻莫测,一会儿温柔,一会儿吼叫。人类想要认识她,想要接近她,但在波涛汹涌的海洋面前却束手无策,唯有祈求诸神的赐福与保护。因而,海上的文明也就成了胶东民间的一种主要的文明形态。

表现在绣花花纹的点缀上,就是将对海洋生命的信仰融入到美术创造之中,在绣花花纹中随处可见鱼类、水藻等。在胶东地区,“鱼儿”代表着一年又一年的富足。有了鱼,就有了水,就有了水草,而且水草上的纹路也很多。
鲁绣采用了双丝加捻的方法,被称为“中国八绝”。鲁绣针式的繁复,色彩的洒脱和奔放,极具北国的文化气息。胶东滨海地区的平绣在纹样、颜色等方面都受到了鲁绣的深刻影响。

东夷文化、海洋文化和鲁绣文化构成了胶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胶东平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特有的区域文化环境又使得这项民间文化的传统技艺焕发出别样的艺术神采。
胶东平绣用材和技术在小农经济时期,对传统手工业的原料、器具等的使用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女人用来刺绣的东西,有绣线,有剪刀,有绣针,有绣纹,有花边。胶东海岸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要做绣线,必须要有绣丝和衬底,但胶东一带的绣线和衬底却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绣丝采用的是细双股丙烯酸纤维,而衬底则是以粗棉和聚酯纤维为主要原料,质地简单,经久耐用。
凉棚是用来平整布料的,用来进行绣花的,胶东的凉棚和其他地方的凉棚没有什么区别,有圆形的凉棚,也有长方形的凉棚。

纸针纱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纸针,也是胶东地区女性缝纫用的一种特殊工具,它的材质、形状和花纹都很特别,在乳山,荣成,文登等地区很受欢迎。
绣花是女人用来绣花的,会绘画的人会在绣花的布料上绘制出一些图案,不会绘画的人则会将图案贴在布料上,然后再进行绣花。以前的女人,用的办法就是把花纹画下来。根据所要绣的物件的使用目的,其图案也是多种多样的。
《威海市志》把威海刺绣分为鞋花、衣花、枕花三类,并对其题材与风格作了详尽的记载。现在的刺绣图案更加容易大量印刷,重复利用,符合了市场的要求。

如今,荣成乡间的集市上,随处可见印、绣等样工们的繁忙景象。这些刺绣图案,有些是先人留下的,有些是通过书籍和网络上看到的,还有一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职业的刺绣工匠具有大量的工作经历,他们对本地人的美学习惯和民间文化都有很深的理解,能够根据市场来及时的把握人刺绣的响应,并做出相应的修改,从而设计出令人感到满意的图案。

刺绣师将自己想要的花纹用一支毛线笔画在一张稍微厚一点的胶纸上,再用毛刷沾着墨汁,在布上来回地画几下就行了。所用的墨水都是加入了煤油,煤油极易蒸发,所以在绣花结束后,即使经过洗涤也不会有任何的印迹。
毛刷是一种简单的刷子,由海棉或者布棉制成,毛刷没有海棉那么好的吸水性,所以在沾上墨汁之后,很容易出现水珠,印刷颜色也很不均匀,而且很容易沾到刺绣地面。
如今,许多人都把旧的刺绣图案扔掉,到市场上买手工刺绣,既省了时间,也省了不少功夫。这在中国的文化中,意义深远。

胶东地区的刺绣方法共有数十种,而这些方法都是由勤劳的手工人员代代相传,并无统一的名字。
而且由于地域的差异,很难确定其确切的名字,通过人们的描述,刺绣作品的欣赏,结合平绣的学习,得出了胶东地区刺绣中,平针为最基础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滚针、打子、编带、松针、平金等方法。

无论是平针还是起落针,都一定要绣在纹饰的边缘,这样才能刚好将纹样覆盖起来。
同时,还需要对针路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露底,也不能重叠,要做到做到齐整,疏密得当,从而铺成平、匀、齐、密的绣面。通常情况下,它可以用来绣花瓣和树叶及图案纹样,用针要顺其自然。
在平针的前提下,要根据图案的形态进行层次的缝制,层次要连贯,层次要一致,缝制要整齐,颜色要从深色到浅色,从浅色到深色,要有颜色褪光的作用。

带有很强烈的装饰作用的就是夺针,它跟缝纫机的针路一样,一针接着一针,每一针都是等长度的,所以被称为“接针”,它可以刺绣出一条直线,也可以刺绣出一条弧线,非常适用于刺绣文字和金银的光泽。
通常用于绣一种植株的茎干或花纹的外部形状的是滚针,后针比前面的一针要高出一倍,针眼藏在线的下方,不会有任何的遗漏,可以绣直线,也可以绣曲线。
打子也被称为打疙瘩,它是指在绣地上,在圈的中心下针,也可以绕针三圈,在原来的起针处的一旁下针,从而造成一个圆形的凸点,这种针法的作用是在花芯上面,也可以单独应用在鲜花等图案上面。

刺绣的纹路,其外形就象是一根被梳理出来的辫子,被称为“发带”,又被称为“锁”,是用平行排列的等长度的纹路,一根根的针针,一根根的扣套起来,纹路越粗越好,这样刺绣出来的效果越强,越均匀。
以放射状运针,绣出的图案为半圆或圆,其外围落针在一圈,而收针均在一个针眼中的称为松针,通常用于绣松树、水草等的植物花纹。
平金的纹样,具有华丽的装饰性,多用于婚礼绣花。用金线、银线沿着花纹的边界、花纹构造等来描绘花纹,并用缝合的方式来修饰花纹。牡丹花图案采用了金线做点缀,使其更加显得富有、妩媚。

民间图腾图案的形成与地域特色的民间图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胶东海岸平绣图案象征意义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二是对画家的大胆创造。
这些艺术家将自己对大自然、人生的领悟转化为一种审美情绪,然后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图案,应用在绣花图案之中,再通过图案、颜色等审美因素的结合,获得一种“美”的感觉。
胶东地区的平绣图案不仅涵盖了各种花草树木,而且还使用了许多字体,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在创作理念上,着重表现吉祥与和平的主题。图案样式按照实际用途的需求,可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素净的装饰性图案
《礼记·礼器》中说:“以物见人。从那个东西上,我们可以看到工匠有多聪明,从那个东西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人的聪明才智。
看似简单的花纹,却展现了平绣工的智慧与技艺,更展现了他们用刺绣与刺绣连接起来的对美好人生的期待。
这一类型的图案,通常以植物和花卉为主,没有太多的内涵,它的形状很简洁,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
但它并不限于对物体的完整描述,它的作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对生活和自然的感知进行创造,从而获得的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形状,注重的是对视觉和美学的理解,属于一种自由和随心所欲的表达。

这样的画,虽然用处不大,但也是女性在休闲之余,用来消磨时光的“休闲品”,是一种心灵的抒发,主题很简单,质朴,自然,“似花似树”,但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二)祥瑞图腾
吉庆图案具有很强的涵义,通常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愿望。例如,胶东地区的孩子,一开始就必须要穿红衣,睡在虎头枕头上,头上要带着一顶虎头帽子,脚上要套着一双虎头套,以求得到虎儿的庇护,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平安幸福。
对特定情境的限制,不但使图案的应用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使图案的艺术趣味与审美趣味大大增强。
桃树是一种长命百岁的标志,在胶东地区,人们给人过生日,都会用蒸制的寿桃来庆祝。在绣品上,常把它与桃花和佛的双手结合起来,形成“福寿双全”的寓意。

胶东地区很爱在庭院中种植一棵“多生”的“石榴”,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很受欢迎的绣品。“佛手”中的“佛”字与“福”字相同,形状像一只手掌,在纹样中代表着多福,两种纹样构成一个吉祥、长命百岁的图样,具有保佑吉祥、长命百岁的意思。
与桃子、石榴相结合,寓意多福多寿,多生几代,是祈愿家庭兴旺兴旺的吉祥图案。在图案的内涵上,鸳鸯,凤凰,牡丹,莲花,梅,鱼儿,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嫁妆图案;菊花,菩提,松柏,仙鹤,桃树,都离不了对福寿的期望。

石榴、莲花之类的,代表着多福的东西,总是出现的次数最多,也是无穷无尽的东西。
凤凰、鸳鸯、蝴蝶、鱼、喜鹊等动物纹样在绣制时都是以双龙、双凤、双鸟等对称的方式,而成双成对的纹样也多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有着特殊的形态美学,被人们给予吉祥的意义,受到人们的喜欢。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不仅会选择隐匿的传统吉利纹样,还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用图表和文字的方式,直接地将自己的感情进行表述。比如,一路平安、步步登高、官运亨通、招财进宝等。
这样,就可以将人们所需的吉利意韵,通过刺绣文字的形式,将其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而产生了大量的书法文字图案。这幅画,画的是一幅很好的画,上面有很多的图案,都是中国的经典,用来刺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胶东平绣的形体理念是以“从生命中寻找”为核心的。以简洁的笔触来表现人生的感受与追求。

胶东平绣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花纹形式,而且在于其对颜色的大胆使用,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
比如在胶东地区,经常见到的牡丹,凤凰,鸳鸯等,就是利用光晕的作用,把它们画的惟妙惟肖,颜色从暗到亮,从淡到浓的层次上,层层铺陈,装饰作用强烈,富有立体的感觉。
在绣花的时候,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的颜色训练的民艺们,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有着自己的颜色搭配的标准,他们可以在渐变色、同类色和反差色之间,进行晕染,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题材花型以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为主要颜色,以绣花基部的颜色为主要颜色,非常随便,没有什么主次。没有明显的颜色对比,是胶东地域用色的一个特色。
色彩的变化,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这也是因为色彩的原因。在颜色的配比中,高纯度的大红色和黄色是最容易被人使用的颜色,有句话叫“红配黄,羡煞娘亲,红配紫,拉粪”。

荣成的嫁妆枕头,尽管仍然采用了凤凰穿牡丹、鸳鸯戏水、鱼水深情等传统图案,但在色彩和图案造型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并具有一定的特色,是平绣中的典型图案。
结语荣成乡下的抱枕,一般都是按照火炉和床铺来决定的,有一对普通的抱枕,也有一对半的抱枕,也有一米二到一米五的特殊抱枕,像这样的抱枕,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在刺绣底色彩的使用上,通常以大红、粉色为底,代表着欢乐、祥和,而白色是随时间的发展而增加的一种颜色,代表着与之相伴,与婚姻生活用品的用色比较,它属于随机、实用的一种。
参考文献:
1.山海经
2.五藏山经
3.缝纫工艺百科全书
4.苏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