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曾露面的黄多多,最近频频登上了热搜。
黄多多在去年开办了“陪你多读书”这个公号后,起初网上是一片称赞和表扬。
但有网友在翻看视频中,却发现了有一段视频黄多多读错了十几个字。
比如:木屑读成木xue,防御读成防xie,闯荡读成zhuang荡。
这让网友们都有些许震惊,表示:高二优秀学生却连简单的拼音都读不会?
质疑的评价纷纷袭来:
“本来想显摆显摆,结果翻车了。”
“孩子认不认字无所谓,但别出来祸害人家子弟。”
了解过黄磊家庭的人大概都知道,他比较倾向于西方教育,而黄多多也从小是在国际学校读书的,中文教学则成了她的第二学科。而这也让不少网友感到不愉悦,中国人就应该要学好中文为先,中文都学不好就先去学外文,前后颠倒。
错别字风波还没平息,这边又出来了#黄多多的画#
有人说,黄多多的画作信息量巨大:
1,其画作看起来很缺乏安全感;
2,疑似长大过程被干预
3,有人分析其父母没有让她感觉到很温暖;
4,疑似处于内心压抑的状态之下。
对此,网友分成了两派。
一派表示:过度解读了吧,不要胡乱揣测别人。
另一派表示:这画风的确看着很奇怪。
其实,黄多多自从长大以来,争议不断。
之前,她在社交平台上罕见晒出了自己的自拍生活照。
照片中的她,身穿白色衬衫搭配黑色长裤,非常干净素雅,不过,一头自然卷曲的及肩短发,却凸显她成熟的另一面,再加上那眼神,有点迷离感,像极了母亲孙莉。
不少网友表示:
“我的天啊,这是不是过早成熟了?”
“这孩子经历了什么?怎么没有一点少女气息?”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一眨眼,多多已经16岁了,已然接近成年。
看着多多如今惊人的变化,果然“女大十八变”这句话也照进了现实。
作为星二代,多多跟窦靖童、陈飞宇一样,一言一行都时刻处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屡屡上热搜。
无论是这次的“罕见晒照”还是“黄多多的头发”,毫无例外都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而讨论的焦点也自然而然从多多身上衍生到黄磊的教育观上。
标榜民主的教育,是放任还是开朗,一时之间,争鸣不断。
01
多多,可以说是每一位观众看着长大的。
那年《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开播,无数观众心里从此住下了一个叫黄多多的小女孩。
虽然参加节目时,多多只有8岁,但上能体恤心疼父亲,下能照顾好一众弟弟妹妹。
在遇到可怜的小动物时,会心疼得直掉眼泪。
在别人问出不好的问题时,亦能不卑不亢,坚持自我。
记得当多多参加《快乐大本营》的时候,何老师问了她一个极其刁钻却又永恒不变的话题:“更爱爸爸还是妈妈?”
别的孩子,可能会考虑一阵,怯怯回答,“爸爸/妈妈。”
但多多却表现得十分生气,她非常认真的说:是谁提出这个问题的,不可以这么问。
何老师问:“为什么不可以问这个问题?”
多多说:“因为都很爱爸爸妈妈,如果只说爸爸,妈妈会伤心,因为妈妈费了很大力气生的我们,但如果只说妈妈,爸爸会伤心,因为爸爸一直都在努力赚钱,养育我们。”
听完这个,多少爹妈泪目啊。
要是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这么高情商,就不至于天天气到脑疼了。
多多所表现出来的情商,有对家人朋友的爱意、对生活的热爱、对动物的怜悯、对是非的坚持。
无数网友为之赞赏。
当时不少人关注起了黄磊的育儿方式,到底是多么好的育儿方式,才能孕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爸爸去哪儿》节目里,处处细节上不难看出,父亲黄磊表现出了对女儿极大的尊重,没有擅自去为女儿下决定,反倒允许女儿自己做主。
多多有了一只心爱的狗狗,陆毅女儿贝贝想跟狗狗多玩会儿,黄磊没有直接替多多答应,反倒说:“狗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多多姐姐。”
见贝贝跟狗狗玩了很久,多多有点受不住了,找到黄磊表示自己不大放心,而黄磊却表达“问题是你的,你得自己解决问题。”
将问题还给孩子,交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尊重二字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而面对老生常谈的“早恋”问题,他在采访中表示,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他觉得是美好的。恋爱就是恋爱,哪有什么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有不少网友认为其“心真大”。
但不得不说,就是这般开明的教育,还是引来了众多网友的一众支持。
而后来,在这样“开放式教育”下,多多的确成长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才貌双全。
7岁就用英语写剧本,8岁翻译了三本英语小说;
10岁为《小王子》等动画配音;
11岁登上国际T台走秀;
12岁搭档何炅,在《水中之书》担当女主角;
会钢琴、书法、小提琴、做烘焙、织毛线...
不得不说,如此优秀的履历,毋庸置疑是建立在有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但更多的,还是靠多多本身的努力和坚持,以及父母良好的教育。
可惜啊,人们总是喜欢“一棒子打死”。
当黄多多因为头发问题上了热搜后,许多人便一反常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黄磊育儿、甚至是多多本人发起质疑和“挑衅”。
02
当时孙莉晒出3张多多的照片,并配文:姐姐的新发色。
评论区炸窝了。
“才13岁,就染头发?”
“年纪那么小就染头发,是否有点太成人化?”
“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太注重外貌了。”
顺着黄多多的头发,网友们接着扒到了孙莉之前晒的微博,原来9岁的时候多多就已经打了耳洞。
这下,网友更炸了。
“年纪这么小,怎么能打耳洞?”
“天啊,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开放式育儿,就是放纵式育儿。”
之前被捧上天的“黄磊式育儿”一下子被网友们踩在了脚底。
而后,黄多多频繁的染发行为更是让不少网友表示“粉转路”,认为“不像学生,更像网红”。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似乎染发、打耳洞就是跟叛逆挂上了钩。
不少人认为,未成年前,孩子就该有孩子模样,一身书生气,乖巧听话,文质彬彬,一头黑色长发,干干净净的。
的确,大多数的孩子就是这个模样。
但问题是,青少年们就只能是这个模样了吗?
那学校不就成了复印机,每位学生都是一张按照标准图纸复制出来的复印纸?
对黄多多染发、打耳洞进行批判的行为,其实折射出的是中国式家长的一种普遍式育儿焦虑。
一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焦虑。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里,提到了十项家庭焦虑因素,孩子占了一半,小孩教育、小孩健康更是位列前茅。
那些患上了“群体性育儿焦虑症”的家长对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无比紧张,生怕孩子走错路,生怕孩子随意一个举动都会误入歧途。
于是,他们疯狂叮嘱孩子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三思而后行”。
本来这两个词是褒义词,但是在他们的千叮万嘱下,这却成了阻拦孩子追逐梦想的一道坎儿,让孩子变得踌躇不决。
教育焦虑,是填不满的,往更深层去看,它其实更多是对孩子的一种掌控欲望。
堂而皇之打着“对你好”的旗帜,实践着对孩子超强的控制。
那么回到多多染发这个问题,看爸爸黄磊是如何回答的?他说:
“我觉得小孩这样没问题,你自己有没有耳洞?又干嘛反对孩子呢?这没什么,我从来不反对,只要不夸张就行,在孩子叛逆期,如果家长总爱反着来,她就会更想做这件事,那倒不如让她去尝试。
她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总拿子女当小孩子。”
与其一味反对斥责,不如放手鼓励。
这就是黄磊育儿观的中心。好或者不好,我们不能窥见全貌,静待多多长大。
03
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分享过他的经历。
这名网友从小就是被母亲严苛管教,无论仪容仪表还是生活作息,都被管得死死的。
母亲说,好孩子是不会留刘海、不会染发、不会打耳洞、不会纹身的。
母亲说,好孩子是不能晚上9点后不回家、玩游戏和谈恋爱的。
母亲说,好孩子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
于是,青春那么几年直到大学毕业,她一直遵循着母亲的教育,成为了母亲的“好孩子”。
但是进入社会后,她却发现,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死板”的她跟周围同事没有相同的话题、更别说能处成朋友,到点下班自觉回家,每天两点一线,生活过得死板而枯燥。
直到有一天下班,她看着她隔壁同事化好妆,跟她一同下了电梯,然后奔向了在大门外等候已久的男生。
那一刻,她想哭。
她多么想成为这样一个“叛逆”的女生啊。
记得《中毒的父母》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你该怎么样”“这是对你好”这些话听起来体贴备至,但何尝不是一道道德的枷锁,限制孩子探索更自由的世界。
反观那些被认可、被鼓励的孩子,他们在接受正向反馈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强大向上的磁场,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心理学上将这种父母给予孩子期望和鼓励,使得孩子产生动力,最终变成优秀孩子的过程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只有父母做到了对孩子充分的认同和支持,最终孩子的表现也不会让父母感到失望。
如同黄磊与多多一般,鼓励式的充分认可,让多多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有着自我想法和饱满的心灵。
也就如同王菲与窦靖童一样,王菲从内心深处一直坚信孩子是最棒的,她从不会在公共场合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而这份认可往往让窦靖童更有自信追求她的音乐梦。
在TED演讲中,教育家Brittany Packnett便指出:孩子的成功来自于自信,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深信不疑,这种自信的来源其实正是父母的宽容和认同。
04
正确的鼓励会让孩子受益良多,但错误的鼓励却容易让孩子盲目自信。
那么如何灵活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孩子?
1、相信孩子。
罗森塔尔效应最核心的两点要求,首先就是相信,这种相信需要发自内心,因为孩子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如果是假的信任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2、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家长只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才能更好去认同及尊重孩子,遇到问题不“自作主张”,交还孩子自主选择权,并且认真倾听,对好的观点加以鼓励,对不好的观点可以提出疑问,但不要怒下判断。
3、具体夸赞,不要泛泛而赞。
不要机械式“鼓励”,“你好棒”“很厉害”这些通俗赞赏只会让孩子听多生厌,“获赞”的欲望越来越低。所以当要赞赏孩子的时候,不妨具体指出,孩子哪一点做的不错,哪一点还可以继续完善。
4、放下过高期待,平心看待孩子的人生。
“残忍”的提醒:这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小有所成,1%能大成,不出意外,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属于那平凡的90%。所以请抛弃过高的期待,给予孩子的期望应该考虑实际情况,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一个期待也不能让孩子摇身一变成为人上人,什么事儿,都得学会慢慢来。
最后,分享泰戈尔在《飞鸟集》写道的一句话给大家: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