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演员李念在微博高调宣布产子。
2G冲浪的网友还在疑惑,“海藻”啥时候嫁的人?事实上这已经是38岁李念的第三胎了。

虽然这次传闻中背景颇神秘的老公没出镜,不过11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都陪在产妇身边,欢迎家庭新成员。

因为预产期将近,今年李念的生日也提前了几天庆祝。怀抱爱犬,手捧巨束玫瑰,头发应该是因为怀孕所以没染。


从2月份宣布将迎来“我们的第三个孩子”开始,李念的社交媒体这小半年来都在渲染自己晋级三胎妈咪兴奋的气氛。日常晒照的第一大主题,是花式晒孕肚。不同的华服,相似的角度。

狗啊、熊啊,都是陪衬,C位永远是肚中Baby的。

贵妇闺蜜们聚会,照例来张抚肚自拍,大家都沾沾喜气。

如果碰到对方也是孕妇则一起比心,香奶奶可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孕妇服。

早几年李念晒孕照,还有类似“生育机器”的嘲讽,今年普通人可能也想明白了,富人多生娃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他们多生几个,普通人被专家瞎建议的概率也许能低一点。所以这次点赞第一的评论是:基因好,条件好,就生吧,这是造福全人类了。

李念也没闲着,产后第二天晒出月子餐,比普通人的月子餐倒显得简朴一些。

五天后李念出院回家,别问她为啥不住月子中心,说不定人家的卧室就能随时改成月子中心。

最近半年,李念在小红书上频繁地更新孕期vlog,其中很多都是养生产品和儿童商品的推荐帖。

转型网红这事儿,不仅糊了或者半糊不糊的离异女明星干得风生水起,没想到连豪门阔太都不甘寂寞,果然事业是女人最好的医美。从李念生三胎中能感受到的,舆论环境的确对事业上升期嫁富豪的女明星更理性包容了。

大多数人对李念作为演员的记忆,是2009年《蜗居》中的“小三”郭海藻和2018年《都挺好》中的“二嫂”朱莉。

而在演员之外,李念早就是不必乘风破浪的好命姐姐,刚成名就无缝衔接进了一段优越富裕的婚姻。李念的先生大她14岁,名叫林和平。

林和平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二是亚洲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软银赛富的合伙人。十年前有媒体估算林和平所在团队掌管着超400亿的资金,而他个人身家至少22亿,以上两个数据的单位都是美金。这也导致在两人婚后李念自然被冠以“亿元阔太”的头衔,财富远超同届85花。


不过在李念的描述里,林和平的财富并不是她看重的,毕竟“我不知道我老公的身家”,这句话也许并不是凡尔赛。

据李念说,林和平最早知道自己源自她在早年电视剧《茉莉花》中的一张剧照。

林和平对李念几乎一见钟情,婚前大费周章地追求,婚后对她也是无限宠溺与疼惜。李念自己讲的婚姻小故事,是一般言情小说都写不出的“内敛深情总裁+软萌迷糊女明星”。一次李念下雨天逛街,随手发了条微博“一个人走路好辛苦”,被外界误读。回家后李念看到刚补觉起来的林和平,抱怨到:“老公你在家睡得真香,我快累死了。”结果林和平很受伤地表示:“我睡得一点也不香,大家都说我们离婚了。”

还有李念曾在诞下二胎五个月后去新疆拍戏,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谎称自己是去大城市,剧组条件很好。结果李念前脚上车,后脚收到妈妈的微信:你老公(心疼得)哭了。“我之前从没见过他哭”,采访中李念娇羞一笑。

然而话多必失,很多事越是力证、越容易留漏洞,自述“非常受宠、无比幸福”的李念就难掩自己戏精的一面。稍微扒一扒李念早年的采访会发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有的情节离谱到不知是她记性差、还是欺负互联网记性差。在李念的描述里,她和林和平的相遇就有很多版本:一次说是熟人私下搭线,让仰慕自己许久的林和平主动送自己回家;另一次说是一群人吃饭聚会,两人由此结识。


关于后来谁主动迈出约会的一步,早年李念在采访中说是爸爸的公司遇到了经济问题,自己想到可以请教业界大佬才第一次私下约饭,当时林和平还叮嘱她“不要点多了”,饭后也没主动买单。但到了后来李念上《非常静距离》,肯定地表示是老公先约的自己。

至于李念为啥会如此抓马,以及相当在乎在这段婚姻关系中谁占据明面上的“有利”地位呢?琢磨下来,可能和她婚前事业“落魄”的经历有关。

李念出生在湖北京山的一个小康家庭,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哥哥。

家境不错的李念从小就备受宠爱。到18岁考到上戏学表演,长相清丽的她同样是班宠。同学雷佳音亲证,大学时期的李念追求者甚多,而且她很早开始拍戏、拍广告,有段时间上海的公交车上贴的都是李念的脸。

李念自己在采访中也透露,当年师哥胡歌想引荐她到《仙剑奇侠传》剧组,不过被她以“要留在学校好好练基本功”为由婉拒了。

从上戏毕业后信心满满的李念选择到北京发展,没想到好运气却不再光顾她,因为接不到本子、赚不到钱,她的演艺事业连带生活状态直接滑铁卢。据李念说,最悲惨时自己要到四环外一家小餐馆刷盘子,才付得起房租。

李念的北漂岁月固然艰难过,但放在演艺圈新人身上并不鲜见,要知道在2010年左右比李念小两岁的赵丽颖还在横店跑龙套。然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已是娇滴滴的小公主在贵圈打拼难以承受之重,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的李念一度决定转行,和家里要钱去法国学奢侈品管理。不难看出李念的幸运之处在于,即使落魄她也始终有退路。

不过她没有“息影”成功,而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走上了另一条路。在李念人生中最灰头土脸的阶段,她认识了林和平。按她的话说这个男人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样,那段时间自己总会在心里祈祷“谁来拯救我的生活。”更没想到的是,和“救世主”同时到来的还有电视剧《蜗居》的大爆。当初李念为了攒去法国的学费、生活费才被导演说服,接下郭海藻这个备受争议的角色,没想到一夜之间成了现象级女演员。

在婚姻和事业这同时出现的两大风口之间,李念毫不犹豫就选了前者,借着盛名上岸,次年订婚,而后生女。

用实际行动力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让伯乐之一、编剧六六一度气到大喊要“封杀”她。

当年大多数业内人士都难以理解李念的决定。在《蜗居》前后,以滕华涛为首、包括曹盾、林妍在内的导演团队迎来创作的黄金时期,手握大批优质项目,海清就因为牢牢抓住了这个机遇,国民度骤升。而当时给李念配戏的是大叔TOP张嘉译和小生TOP文章,一等一的好演员。


李念自己同样风头十足,被业界有名的橙天娱乐签约,送到好莱坞学习,对标成为“小章子怡”。

随便去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的剧组客串一下,李念演的都是从杨幂手里抢男人的情敌。

那句“但凡李念事业心强点,85花格局都会被改写”可能并不是一句空话。无奈李念不是“小海清”,她短暂地享受过一朝成名的风光,而后果断安于婚姻的围城。一边为自己解释“找来的角色太同质化,不如在生活中沉淀自己”,另一边和经纪公司解约、移居香港,做无需面对职场压力的富贵闲人。


尽管经济条件丰厚的婚姻让李念彻底告别了事业不得志的困顿,但李念身上的拧巴感和表现欲并没有消退。婚后不再演戏的她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活跃于公众视线,对此网友说是“炫富”、“找存在感”,在李念自己的理解里则是“分享生活”、“我已经很低调了”。

像拍照晒个包啊、表啊、游艇啥的都是常规操作。李念还晒过一组内衣,有网友认出是英国高端名牌Agent Provocateur的产品,单件内衣价格在人民币1600元左右。

这个情节倒是呼应了六六在《蜗居》中的描写乍富后的海藻再去购物心态变化——“在戴安芬柜台,海藻对着缤纷色彩,满是喜爱,手指拂过雅致的蕾丝,爱不释手。选了几套惹眼性感的内衣,在试衣间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的时候,心神都开始荡漾,连自己的视线都忍不住在胸前停留片刻——50块钱的内衣和500块钱的内衣,本质的区别是:女人与女色。”

还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在实现了暴富梦想后,李念对自己拥有巨额财富的事实却很难大大方方。面对阔太称号,李念一时回怼称“花老公的钱有什么不对”,一时又说家里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有钱。自己除了和林和平在北京有套婚房,在其他地方都是租房,出门看电影都是从家里带矿泉水。

“22亿但一套房产”这个梗,堪比“娶了奶茶但不知妻美”。

按理说当初厌倦了压力和辛苦才离开职场的李念,在“美满”婚姻中应该活得无比舒展自信,但她却总是陷入态度分裂、表述矛盾、被戳穿又很狼狈的境地。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很难说。或许对阶层跃升不适应,或许先生没有给足她安全感,更或许金融行业的钱只是数字,起起伏伏,其中风险未必比叠码仔低多少。

从2015年开始,李念低调地捡回老本行,间歇性复出了好几次。

大多数剧中李念的番位排在三番开外,有的干脆是客串出演,共同特征是都没太大水花。

不过记者采访同一部戏的合作演员倪大红和任重,对李念的评价都挺高的,因为“她大方,在剧组经常请客。”话外之意,人家这工打的都倒贴钱,必须给好评。


偶尔李念还会参加一下比拍戏周期更短的综艺节目录制,输给年轻的后辈她也不太在乎。

这么跌跌撞撞遇到了《都挺好》里的朱莉,收获了人生第二个爆款剧与代表角色。许多演员兢兢业业演一辈子,可能连一部爆款剧、一个代表角色都遇不到,她这半工半婚的,还把事做成了,也难怪网友、尤其年轻网友羡慕“豪门阔太”李念。人跟人是没办法比,有人就生在罗马,有人坐着飞机去了罗马,有人只能步行,走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到罗马。李念属于本来跟大家一起苦苦修行,忽然手里被塞了张机票、就去了罗马。因上升太快、如梦似幻,而内心缺乏安全感,忧患意识比较强,总想回头再卷一卷。我估计同行可能要烦死了:吃鱼翅的为啥总跟咱们连米都吃不上的人竞争?咱们这行既有二代又有阔太,也太卷了吧。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当下就业环境的写照?有钱人拼命努力赚钱,如同章小蕙说的“钱总是缺的”;没钱人只能选择躺平,反正努力也赚不到钱,不如出去玩。李念如今隔三差五就“抛夫弃子”搞事业,与她当初北漂,明知道海藻的人设要被千人骂万人唾、还是选择接戏时的“事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当年的事业是买口粮,如今的事业是安全感、社会认同感。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工作对于李念来说,已经从基本需求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啊,工作真是好东西,穷有穷的需要,富有富的治愈。虽然每个人努力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活着总要朝前走走,即使啥也不愁的人,也得朝前走走。朝前走走,也许很多事情就没那么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