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救援地球的科幻故事。
住在地下城五公里处的人们,梦想就是能早日回到上边,看一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于是刘启带着妹妹朵朵伪造身份,偷偷的跑了出来,意外发现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零下八十多度的冰封王国。
就在刘启跟朵朵开着偷来的运输车呼吸着新的空气时,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捕获后引发了地震。
就在全球的救援队赶赴救援地点启动引力发动机时,刘启乘坐的车辆被征用。
就这样刘启被动的参加了救援队。
意外的是救援失败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将失去生命。
然而刘启却想到了一个特除的救援方法,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启动了地球上的发动机,然而此时木星的引力在增大,刘启的方法就差临门一脚,遗憾的还是失败了。
远在空间站上的刘培强,也就是刘启的父亲,为了拯救地球,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和大家的下一代,私自动用空间站上的燃料,点燃空气推动地球脱离木星的轨道,而他也随着爆炸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这是《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然而在《流浪地球》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元年。
在《流浪地球》以前,国内没人拍过科幻,也没人敢拍科幻,原因就是中国没能力拍科幻。
确实大多数导演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意外的是郭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他也因此一炮走红。
在拍《流浪地球》时,郭凡遭遇了数不尽的困难,很多道具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中国也没有电影工业。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手工打造,特效实在做不出来,就只能请好莱坞的专业人士来制作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流浪地球》就这样开启了国内电影工业的元年,在拍这部电影中所形成的管理流程,道具制作,管理观念都有了质的提升。
其中很多流程都成了电影学院的教材,可以说在《流浪地球》上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电影工业有了快速发展。
在《流浪地球》播出后,郭凡去了欧洲和好莱坞等地。
尤其是在好莱坞的电影拍摄场地,让郭凡看到了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的能力。
郭凡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中国的电影工业跟美国是没法比的,一个是天上一个就是地下,一个是手工作坊,一个是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
好莱坞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他们可以很熟练的把脑海中的想法,用荧幕上的镜头表现出来。
反观我们还处于不敢做,也不知道怎么做的阶段。
郭凡坦言在电影工业上我们跟好莱坞有大约25年左右的差距。
而在特效上有大约15年的差距。
我们跟人家简直就是没法比。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郭凡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那就是好莱坞的那些电影工业化的东西还不能一股脑的搬过来使用。
因为人家是一个契约型社会,而我们是一个人情世故的社会,一些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在国内是行不通的。
有了真正的认识,才能的我们知了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些都是《流浪地球》背后的一些东西,这才是这部电影给讲给我们听的。
可以说郭凡在中国的科幻电影和电影工业上的贡献有目共睹的,是居功至伟的。
郭凡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为中国电影工业开启了追赶先进水平的一个跨越式时代。
《流浪地球》到底讲了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部电影真正讲的东西大家都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