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5本值得读一辈子的枕边书,每次翻开都有新收获!

笔墨之林 2024-12-08 18:00:27

01

在1850年,他创作了《附录和补遗》一书,其中《人生的智慧》作为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他以优雅的文笔,采用格言式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见解。《人生的智慧》的问世,使得长期默默无闻的叔本华在晚年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哲学界的焦点。

书中探讨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的世俗生活紧密相连,涵盖了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之道以及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等诸多方面。正如叔本华本人所言,他在这本书中力求从世俗且实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生哲理。

因此,这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更因其贴近大众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而特别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品味。

02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其书名最早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中。自清朝后期以来,此书便风靡全国,影响深远。书中的语句精炼而深刻,言辞浅近却意蕴悠长,通俗易懂,易于传诵。在形式上,它们多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方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旦成诵,便难以忘怀。

《增广贤文》的内容广泛而全面,涵盖了立身之本、为人处世之道、礼仪道德之规、风物典故之趣、天文地理之识、自然规律之奥等多个方面,融合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书中众多语句不仅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还蕴含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今人处理人际关系、面对生活挑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此书的内容大多源自先秦典籍、诸子百家之言、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家之长,名句荟萃,堪称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它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能够赋予读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世人誉为处世之宝典、做人之指南。

同时,《增广贤文》中的许多语句直击世事的纷繁复杂,深刻剖析人性的弱点,对官场腐败等社会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露与批判。这种对人性与世情的深刻洞察,正是此书的深刻之处。

本书在编纂上细致入微,点评精当。三全本《增广贤文》被细分为318条,逐条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注释部分深入探讨了这些格言警句的出处,帮助读者在原始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原文;点评部分则先用一句话概括原文大意,再用贴切的事例拓展原文的语意,同时从正反两方面对原文进行多层次解读,旨在启迪读者辩证地理解原文,领悟其中深邃的智慧。这些特色使得本书在市场上同类书籍中独树一帜,极具价值。

03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04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佳作,由洪应明所著。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乃今日江苏金坛之地人士。从其另一力作《仙佛奇踪》中,我们可窥见他早年对仕途功名的热衷,而晚年则选择归隐山林,潜心修佛,洗尽铅华。大约在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他定居于南京秦淮河畔,致力于著书立说,并与袁黄、冯梦桢等名士有所交往,切磋学问。

《菜根谭》之名,源自宋儒汪革之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此言寓意深远,意指一个人若能坚韧不拔地适应清贫简朴的生活,那么无论从事何事,皆能有所建树。明代的孔兼在为《菜根谭》所作的题词中,进一步阐释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他又引用了洪应明的话:“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孔兼的解读,为书名增添了一层深意,即面对逆境,人需坚守节操,奋发图强,悉心培育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乾隆年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士人在《重刊菜根谭序》中亦言:“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援引古语“性定菜根香”,强调唯有心性淡泊宁静之人,方能领悟书中的真谛。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近四百年历史。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都未将其列入“存目”。但近年来,《菜根谭》却风靡海内外,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洪应明所处的时代,明朝已步入全面衰败的境地,朝纲废弛,吏治腐败,社会风气与文化亦呈衰败之势。这一点,在稍早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便有所体现。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在仕途风波与挫折的洗礼后,纷纷选择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也不愿违心迎合世俗的鄙陋风气。于是,大量表现隐者高洁超脱情怀的作品应运而生,《菜根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菜根谭》是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洪应明巧妙地将儒家的中庸之道、释家的出世思想与道教的无为思想融为一体,并结合自身的感悟与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法则。

05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被誉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更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人物。美国总统林肯曾高度评价他为“美国的孔子”以及“美国文明之父”,而当代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卢姆则更为直接地宣称:“爱默生即为上帝”。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1835-1865)的领军人物,爱默生对梭罗、惠特曼、霍桑、狄金森等众多杰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催化作用。他是欧洲浪漫主义在美国的重要分支——超验主义的代言人,为当时美国的思想运动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尽管超验主义的光芒曾一度璀璨夺目,但随后逐渐暗淡,其以个人为中心的精神基石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存在主义所取代。爱默生所倡导的陶冶内心世界的理念,在集体主义与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显得愈发被忽视。然而,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却始终焕发着新颖的光芒,他所探讨的重大议题依旧对我们提出着挑战,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历久弥新。

爱默生的思想与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19世纪与20世纪的文化巨擘,如尼采、梅特林克、柏格森等,都公开表示曾从他的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总的来说,爱默生作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其文学与文化成就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在创作上,爱默生以散文见长,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他的演讲精心加工而成。他的文风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语言简练、比喻生动、说理透彻,犹如密西西比河般滔滔不绝,气势磅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默生式风格”。《爱默生随笔》精选自他的《演说词》、《随笔集》、《代表人物》以及《英国特色》等多部文集,虽非全集,但已涵盖了大部分精华。选篇既广泛又精准,译文更是审慎而讲究,无疑是一个既全面又精到的选集。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