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于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上,竟现悲剧一幕。一头野猪与列车相撞,而一名机械师在排查故障时,不幸被另一列车碰撞身亡。这起事故,既引发公众广泛瞩目,又将南京地区野猪泛滥愈发严重的状况展露无遗,其危害不容小觑。
据最新统计,南京市每平方公里野猪数量达 4.43 头,较 2021 年的 3.24 头,增幅显著。当地林业站负责人表示,南京市 8 个行政区皆现野猪踪迹,其种群密度呈总体上升之势。尤其在紫金山等生态良好之地,食物丰富,野猪常下山觅食。此次高铁事故发生后,专家们纷纷呼吁关注野猪问题,认为这不仅是个体事件,更是生态失衡的警示。
尤为令人忧心的是,野猪的肆意繁衍并非独属南京的特殊情况。在其他地域,此类现象亦时有发生。全国多个地区均出现类似情况,专家指出,野猪的繁殖能力强,加之缺乏天敌,导致其数量迅速增长。广东省科学院的研究员分析称,南京的高铁沿线多为荒无人烟的区域,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得野猪更容易进入这些交通干线。
事故发生前不久,南京紫金山一带屡现野猪扰民之况。诸如 10 月 25 日,一游客游玩时被野猪冲撞致伤;27 日,更有一头野猪闯进四星级酒店大堂。这些事件不但为市民的安全埋下隐患,还促使人们对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揭示了两者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对野猪数量进行有效管控呢?此问题引人深思,亟待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之策。尽管野猪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已被移出国家保护名录,可进行捕杀,但是专家表明,目前针对它的管控手段仍然短缺。私人猎杀不但成本颇高,风险还极大。至于政府组织的捕杀行动,效率也不尽人意,很难符合预期。专家提议,于高铁沿线加固隔离网,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配置声音驱逐野猪,从而降低此类事件的出现频率。
这一连串事件,不但使人觉察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还促使公众深刻思索生态环境的保护事宜。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之际,怎样调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已成为亟待处理的关键问题。希望这起事故能够成为一个警示,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应对生态失衡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