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英雄一世,最终却断臂而亡,你看他做了哪五件恶事就懂了

耳东品文史 2024-12-14 00:08:49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是施耐庵赋予武松的评价,从这描述也不难看出他对武松这个角色的偏爱,武松也因景阳冈打虎的事迹而被尊为“打虎英雄”。

可这么一位英雄人物,最终为何会落得断臂之后郁郁而终的结局?

施耐庵在原著第四十五回中提到过一首诗,说是:“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武松、孙二娘剧照)

说的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既然如此,武松又做了什么恶,才落得断臂之后郁郁而终的结局呢?

其实压根不用细品,你只需卸下“粉丝滤镜”,以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武松,就知道他确实也做过五件恶事。

一、酒后冲动杀人

对于没读过原著的人而言,或许会觉得武松是个完美的人,然而原著中武松初登场时,作者就毫不掩饰的交代了武松的本性,他本就是个仗着自己有点本领就讲霸道的人。

他在柴进府上就向宋江交代了自己为何会流落至此,说是:“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余。后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得活了。”

(武松、宋江剧照)

虽然人没被他打死,但在他的视角里,他是杀了人的,还畏罪潜逃了。

二、维护兄长酿惨剧

接着是武松回乡之后上演了“武松杀嫂”的戏码。

在多数人看来,武松杀嫂这段剧情堪称大快人心,毕竟他查明了真相,帮哥哥报了仇,也勇于承担责任,投了官府,还有什么不好?

不,他原本是有机会阻止这悲剧发生的。

当初潘金莲撩拨他的时候,他就已经看透了潘金莲的为人,可那时他却选择不将话说破,只任由潘金莲继续在哥哥身边,甚至潘金莲后来反过来污蔑他,他也只是笑笑而已。

(武松、潘金莲剧照)

为何?就因为潘金莲是清河县那大户送给武大郎的,若非如此,武大郎绝对娶不到妻子,这也是为何潘金莲主动提出让武大郎休了她,武大郎也装聋作哑的原因,武松也是帮哥哥保住这妻子,选择无视潘金莲的恶,才酿成了惨剧。

说白了,他也有死刑,他怕哥哥休妻后无法另娶他人,甚至可以说他是压垮潘金莲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与恶人夫妇结拜

武松杀嫂后便落了囚,被押送去孟州,途中经过十字坡,遇上了张青、孙二娘这对贼人夫妇。

那孙二娘见武松壮实,便有心杀他,毕竟他们夫妻二人干的不仅仅只是“剪径”而已,甚至还要杀人,杀完人之后,还会将那些人的尸体做成包子馅,她自然没理由放过武松这大块头。

然而武松是何等机警,他一进那酒家就看穿了这店家不简单,于是多了个心眼,并没有喝下那掺了迷药的酒,接着在孙二娘对他下手时,反将孙二娘擒下。

(张青、孙二娘剧照)

哪怕此时张青跳出来,武松也只需将他一并杀了即可,这也算是为民除害了,可武松是怎么做的?张青一番求情之后,他们就冰释前嫌了,武松甚至还与他们结拜了,当真是荒唐。

说好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别了,施耐庵可从来都没有在书中说过这话,这不过是《好汉歌》里的歌词。

四、助地头蛇黑吃黑

离开了十字坡之后,武松继续被押去孟州,在这里,他又遇上了孟州小管营施恩。

武松作为阶下囚,原本应该吃尽苦头,结果施恩却待他如父母,又是好酒好菜招待,又是派人伺候武松沐浴,武松都不像是来坐牢的,倒像是来度假。

后来才得知这施恩是有求于武松,他的快活林酒家被那蒋门神抢走了,他自己无能,只闻武松有打虎之能,便求武松替他出头。

可施恩是什么好人吗?

(施恩剧照)

他自己交代过:“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风月女子,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这不就是典型的地痞恶霸吗?原来他与蒋门神也不过是黑吃黑,武松帮他,自然也谈不上是什么善举了,反倒成了助纣为虐。

都说书中的世道不公,难道不就是因为施恩这种人多了,这世道才变得如此吗?

五、杀无辜道童

最后是武松在孟州血溅鸳鸯楼之后,又遇上了张青、孙二娘夫妇,此时的他已经对官府失望透顶,便决心落草,可他脸上有刺青,难免遇上麻烦,于是孙二娘便将那套头陀装束给了他,也包括那对镔铁雪花刀。

然而武松得了那刀之后好似被夺舍了一半,变得格外凶残,在蜈蚣岭,他就将那无辜的道童给杀了。

(武松剧照)

书中只道:“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么?’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下。”

武松此举,如何不是滥杀无辜?

所以武松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英雄吗?不,他的“英雄”之名前面是要加上“打虎”二字的,抛开打虎的事迹,武松这个角色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狠人”。

施耐庵只是客观地将那些绿林好汉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并没有要歌颂他们的意思,所以武松最终落得断臂而亡的结局,也确实是应了施耐庵那句“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