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姥姥带大我,却要我多孝顺奶奶”?宝爸的回复,太让人扎心

家有小果是萌娃 2024-12-18 06:46:33

导言

如今,许多年轻夫妻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早上有时匆忙起床,甚至没有时间吃早餐;晚上加班回家,多数情况下选择外卖或泡面解决晚餐。生活节奏很快,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不用说照顾宝宝了。

所以,很多年轻父母选择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可问题随之而来:到底是给奶奶还是姥姥带呢?一些人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奶奶和姥姥不都是长辈吗?

一个是亲孙子,一个是外孙,差别不大。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这个决定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家庭纠纷。

01

我有个朋友,自从怀孕以来,几乎一直是她妈妈在忙前忙后。从分娩到住院,再到坐月子,都是妈妈陪伴在身边。她工作后,孩子也交给了姥姥照顾。

相对来说,婆婆几乎没参与照顾孩子。婆婆则很聪明,每次都说:“这不是我不带,而是我们对带孩子的看法不同,怕一起照看容易争执,不利于家庭和谐。”

朋友对婆婆心里本就有些不满,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更是气愤。有一天周末,她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准备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故事讲到“孝顺”时,丈夫突然说:“你以后要多孝顺奶奶哦。”孩子天真地问:“为什么是姥姥带大的我,反而要孝顺奶奶呢?”

丈夫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道:“因为妈妈嫁给爸爸了,以后你是和爸爸、爷爷、奶奶是一家人,姥姥、舅舅、姥爷是一家人。你跟爸爸一个姓,爸爸也是奶奶带大的,所以你应该多孝顺奶奶。”

听到这番话,朋友气得几乎要爆炸:“你怎么能这么教孩子呢?孩子从小就是我妈在带,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妈的付出就不重要吗?你倒好,既想轻松,又不想背上‘不带孙子’的骂名,你就这么教孩子?”

丈夫却回答:“这是为了孩子好,等孩子大了,还是得给我妈带。我让孩子早点接受和奶奶亲近的观念,免得将来哭得太厉害。”

这番话让朋友心碎,觉得自己妈妈辛苦了这么久,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实际上,像朋友丈夫这样看待问题的家庭并不少见。这种观念不仅对孩子的三观发育不利,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很多妈妈都不理解,自己辛辛苦苦带大的孩子,反而和奶奶亲近,心里难以接受。

02

娃是姥姥带大的,为啥跟奶奶更亲呢?背后的原因一个比一个扎心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首先,有些奶奶不愿意亲自带孙子,觉得带孩子太累,宁愿雇佣保姆或月嫂。

毕竟,很多奶奶已经退休,或者希望再多赚些钱以备养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难由奶奶亲自照顾。相反,姥姥往往会更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其次,娘家的家庭氛围通常更融洽,宝妈和妈妈在育儿上的沟通更顺畅,能更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避免了婆媳间因育儿观念不合而产生的矛盾。

因此,孩子由姥姥照顾时,宝妈不必担心与婆婆发生争执,亲子关系也因此更亲密。

种种原因都表明,如果孩子从小就是姥姥带的话,那肯定是更亲近姥姥,但现实往往与想象的不一样,姥姥带大的孩子大多数反而会和奶奶更亲近,背后的原因也一个比一个扎心。

姥姥和奶奶的不同育儿方式

01

姥姥的育儿方式

通常,姥姥在带孩子时,会更加遵循儿女的育儿方式,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姥姥更容易与女儿的教育观念一致。

由于与女儿的关系密切,姥姥一般不太可能与女儿在育儿问题上发生大分歧。

而且,姥姥往往希望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孩子的饮食、作息以及生活习惯上,姥姥会表现得较为严格。

例如,孩子不能吃太多的糖果、不能看太多电视,要按时上床睡觉等等。这种较为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虽然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却可能让孩子觉得姥姥不如奶奶那样宽容、宠溺。

02

奶奶的育儿方式

相较于姥姥,奶奶则更容易表现出溺爱的一面。在传统观念中,奶奶总是觉得孙子孙女是“家里的宝”,她们更倾向于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充分满足,尤其是在“宠爱”方面。

很多奶奶宁愿为孙子孙女准备小吃、玩具,也不太会严格要求孩子按时做作业、按时吃饭,甚至在孩子不乖时,也很难做出严厉的批评。正

因为这种“宽松”态度,孩子往往会认为奶奶更好,尤其是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时,孩子更容易将“对自己好”与“满足要求”直接挂钩,从而与奶奶建立更为亲近的关系。

家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除了育儿方式的差异,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引导也是影响孩子亲疏关系的重要因素。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或多或少会向孩子传递一些观念,而这些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与长辈的关系。

01

姥姥的无意抱怨

有些姥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抱怨。尤其是当带孩子的工作比较辛苦,长时间的照料让姥姥感到疲惫时,她们可能会忍不住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心情。

虽然这些话语并无恶意,但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觉得姥姥带孩子是“为了别人”,而这种心理上的疏远也可能导致孩子与姥姥的关系逐渐疏远。

02

奶奶的引导与暗示

另一方面,有些奶奶可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姥姥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某些家庭,奶奶会教孙子孙女唱歌或讲故事,内容往往带有些许暗示,如“妈妈生,奶奶带”,这类言辞不自觉地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奶奶比姥姥更亲近。

虽然这只是家长们的小小心思,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引导可能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倾向。

孩子长大后的变化

当孩子逐渐长大,尤其是到了三四岁左右,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记忆开始变得更加清晰。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长辈的依赖和感情倾向常常发生变化。

01

认知能力的提升与记忆加深

在孩子三岁前,他们对自己成长的记忆较为模糊,无法明确区分自己在最初几年中究竟是由哪位长辈照顾。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能记住一些日常细节,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如奶奶常常陪着他们去公园玩耍,或者每次放学后都会准备他们喜欢的小点心。这些小小的关爱和细节,往往会加深孩子对奶奶的亲近感。

02

长期照料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奶奶在孩子开始上学后,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尤其是在放学后的时间,奶奶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加密集。这种长期的陪伴和照料,让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感和亲近感。

尽管姥姥在孩子的早期成长中付出了很多,但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却开始向奶奶倾斜,甚至当父母和奶奶在育儿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孩子也可能下意识地站在奶奶一边。

果妈寄语

家庭中,姥姥与奶奶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和感情培养方式的不同,确实会影响孩子的亲疏关系。然而,作为父母,我们不应当让孩子陷入“姥姥更好”或“奶奶更好”的争论之中。

无论是姥姥还是奶奶,他们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位长辈,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0 阅读:119

家有小果是萌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