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大爸被提干为排长,探亲回家被批评,奶奶:姑娘借一步说话

老刘的回忆 2024-09-07 20:14:37

我的大爸曾在部队干到了副师级,被人称为我们家族的骄傲。但实际上,我们家里我最佩服的还是婆婆。她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才是家里最大的宝藏。

那一年大爸提干了,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他明显有些飘了,探亲时带了一个姑娘回来。结果婆婆一番话,让姑娘知难而退。并让大爸跪下,狠狠打了他,这才有了大爸的未来。

我叫徐怀成,1976年出生于川东的仪陇,伟人的故里。爷爷和婆婆共养育了五个子女,一头一尾是两个姑,中间是三兄弟。

大爸名叫徐集福,父亲排行二,名叫徐集禄,幺爸则叫徐集寿。我在想,如果有四叔的话,是不是就叫徐集喜了呢?这样恰好凑一个“福禄寿喜”。

就这个问题,我还曾经去问过爷爷,问这名字是不是他取的。

结果爷爷脸一红,“去问你婆婆去。”言下之意,就是他没那个水平,名字是我婆婆娶的。

婆婆不但会起名,还擅长管家。她做事公平大度,对几个兄弟包括女儿都一视同仁。

也正是她处事公平,才让几家兄弟妯娌之间,没有因小事而产生矛盾。

哪怕后来都修房子分开住了,但都亲如一家,对外尤其团结。

这里面,大爸对婆婆尤为恭敬。哪怕后来大爸当了大干部,回老家对婆婆依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忤逆。哪怕是在农村,这也确实不多见。

之所以这样,婆婆持身正,目光长远是一方面,另外则是大爸当年差点玩火自焚,被婆婆狠狠教训了一顿,才有了后来。

婆婆虽然读书不多,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父亲三兄弟都上完了初中,大姑上了小学,小姑更是高中毕业。

所以我们徐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家庭。

大爸是1953年人,父亲则是1954年,两兄弟也就相差一岁。

1972年冬天,大爸和父亲都报名参军。但父亲因为身体素质略差,家里也不可能占两个名额,于是大爸当了兵,父亲则在生产队务农。

1974年,父母结婚,次年便有了我。

大爸在部队发展得很顺利,他有初中文化,加上为人灵透,深得连队领导看重。

父母结婚那年,大爸就当上了连队文书,被认为是提干的苗子。

1976年春,大爸提干为排长,实现了从农门到城市的飞跃。

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得知他夏天要回来探亲时,家里人十分高兴。

有好事的亲戚,建议干脆摆两桌酒席,庆祝一下。但被婆婆坚决制止了,这种事不可过于出风头,以免引起别人忌恨。

事后证明,婆婆绝对有大智慧,有先见之明。

就在那年夏天,大爸穿着四个兜的军装回来了,而且不止他一个人,他还带了个姑娘一起回来了。

当时也没电话,大家也只知道大爸到家那天,但具体啥时候能回来,也不清楚。

下工后,等了一会儿还没看到大爸回家,许多人就散开回家了。

晚上天麻麻黑,大爸带着一个姑娘终于姗姗而到,幸好家中都是些自家人。

看到姑娘的一刹那,家里人都懵了,这是什么情况?

大爸兴冲冲跟家里人打招呼,没有一个人敢接他的话。大爸有些尴尬,向家人介绍,这是他的一个同学。

婆婆脸黑得跟锅底一般,随即她脸色一变,拉过那个姑娘,说了句:姑娘,咱借一步说话!

原来,大爸初中时就喜欢这姑娘,但当时条件不匹配,大爸也就没敢表白心意。

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本来大爸和这姑娘应该没有了交集才对。但恰恰就是这次回家探亲,他们竟然在供销社里重逢了。

姑娘是供销社的营业员,大爸买东西时,两人就这样相遇了。

两人聊了各自的近况,似乎勾起了上学时的回忆,于是约好等姑娘下班后,两人一起吃顿饭。

就在这顿饭,大爸有些心动了。他尝试性地问了姑娘现在的情况,得知她还没成家,大喜过望。

姑娘觉得大爸已经提干,而且得领导看重,未来肯定不会止步一个小排长,便答应了跟他一起处对象。

大爸不知道怎么忽悠的,竟然将姑娘拉回了家里,说是先带她见见父母。

但大爸这一举动,无疑触怒了婆婆,因为他已经有未婚妻了。

这个未婚妻是去年,家里人跟大爸商量过后,一起定下来的。

虽然两人现实中并未见过面,但彼此都寄过照片,也通过书信联系,最终才定下了亲事。

如今这位未婚妻,还眼巴巴在家里等着与大爸见面呢?可谁曾想到,大爸竟然做出这般举动。

所以,婆婆才会如此生气。

婆婆和姑娘说了什么,无人得知,反正最后姑娘哭哭啼啼地走了。

因为天已经黑了,也没有车,婆婆吩咐父亲和三爸,送姑娘回家。等他们披着星光,赶回家时,已经快12点了。

而大爸呢,此时正耷拉着头,被婆婆在院子里罚跪呢!

别看他已经23岁了,而且还是干部,但在婆婆面前依然被镇压得服服帖帖,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

婆婆问他是不是飘了,是不是认为自己是军官了,就看不上农村姑娘了。

大爸争辩道:他和那位姑娘才是真爱,两情相悦。

婆婆气道:你们多年不联系,就今天见了一面,相处了不到半天就是真爱了?你有没有考虑过翠云(大妈的名字)的感受?这传出去让人家怎么活?

婆婆接着说:姑且就算你们是真爱,但就凭这姑娘这么容易跟你回家,我也不同意。不说矜持不矜持了,就单凭她这种做法,我就看不上。更何况,她说不定别有用心呢?

婆婆顿了顿,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让老二和老三,将姑娘连夜送回家吗?

大爸说道:是为了安全,也避免别人说闲话。

婆婆点了点头,说道:你还不算笨,只是飘得厉害。要是今晚这姑娘,在咱家留宿一晚的事传了出去。先不说你和翠莲的婚事肯定告吹,你铁定得娶她信不信?

大爸嘟囔道:娶就娶,正好。

婆婆气得浑身发抖,“你娶倒是省事了。你知道她家里的具体情况吗?你毕业都多少年了,中间发生过什么事,你清楚吗?她可能给你说过一些,但这些你能保证都是真的吗?”

婆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直击大爸内心深处,让他一时无法还嘴。

婆婆叹了口气道:“涉及男女感情一定要慎之又慎。你仔细想想吧,如果你真想和这姑娘在一起,你今天的做法对吗?”

说完婆婆把门一关,剩下大爸在院子中独自凌乱。

其实婆婆的意思很清楚,如果大爸真的喜欢那个女同学,就应该先了解清楚对方情况后,跟家里人商量如何处理和大妈的婚约。

尽量做到不伤害大妈家的脸面和情感,而不是直戳戳地带回家来,造成既定的事实。

这样做,无疑是将矛盾激化,而且一旦判断失误,带来的将是无休止的麻烦。

大爸不是笨人,一晚上的思考,也让他冷静了下来,事后也是后怕不已。

后来大爸去问了其他的初中同学,才得知当时那个姑娘的话中,确实有不少的水分。

大爸和大妈见了面,双方当面聊过之后,也坚定了彼此的心意,双方正式举办了订婚仪式。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婆婆的魄力和坦率。

一般发生这种事,女方本来也不知道,男方这边为了节外生枝,通常是能瞒则瞒。

但婆婆却不同,她知道这种事纸包不住火。大爸带那个姑娘回来,保不齐会被其他人看到,这件事若是以后传到大妈耳朵里,夫妻间肯定会造成嫌隙。

所以她先下手为强,当着大妈的面,将大爸狠狠批了一顿。并且向大妈保证,如果大爸再敢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到时候她一定给大妈撑腰。

这一番操作下来,将大妈感动得痛哭流涕,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婆婆的深明大义。

经历此事后,大爸也算是吸取了教训,至此持身守正,再也没犯过错误,最后以副师职从部队退休。

关于婆婆的事,还有很多。就连爷爷也会因个人偏好,出现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婆婆自然也有自己的偏好,但她却总能按下自己的私心,站在更高一个角度处理家庭事务。

正是有这样一位老人坐镇家中,兄弟姐妹之间,从未因琐事产生嫌隙。另外她也不袒护自己的儿子,而责备儿媳。

反而是每次遇到家庭矛盾时,先是批评教育儿子,然后再坐下来,仔细沟通到底是谁的错。也正是这样,我们几家从未出现过打老婆的情况,因为这是婆婆严厉禁止的。

大妈、母亲、三妈都非常尊敬婆婆,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三个儿媳可谓衣不解带的照顾,在村里也被称为美谈。

随着我们这代人长大,各自开枝散叶,在外定居。但每逢年关,一大家子人依然能和和美美在一起团聚,遇到事情也能互相帮助。

不得不说,婆婆的言传身教,是我们家族的至宝,值得铭记学习一辈子。

素材/徐怀成 撰文/老刘(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部分细节有文学处理,请理性阅读)



0 阅读:20

老刘的回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