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人: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嵌入式存储事业部总经理 黄强
《中国电子报》总编辑 胡春民
时 间:2025年2月24日
地 点: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江波龙展位
车载存储场景带来全新技术挑战
胡春民:当前存储产业快速增长,触及消费类存储市场“天花板”。未来存储产业的增长点在哪里?
黄强:存储终端的形态演进是应用导向的。未来,AI是驱动整个存储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在AI多样化的落地场景中,“车”是一个重要环节。未来,“车”的形态可能是一个可移动计算的实时数据交互平台。随着智能座舱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其对存储产品带宽和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AI为存储行业带来的一个增长点。
此外,AI在其他端侧的落地,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终端产品,都有望为存储产业带来长足发展。
胡春民:存储容量呈现从GB级向TB级演进的趋势,这对江波龙的产品和技术带来了哪些挑战?
黄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主控方面,江波龙从2023年开始推出了自研的主控产品。对于存储而言,晶圆和主控是决定容量的两个重要要素,使用更加先进的主控,就能够使用更高密度的存储晶圆,从而实现更大的容量。当前,江波龙基于自研WM7400主控推出的UFS4.1产品能够在一个系统中兼容TLC(三层单元)和QLC(四层单元),让容量选择更加丰富的同时,性能领先业界平均水平。
要在单颗芯片中做到大容量,后端制造工艺非常关键。在我们的苏州元成封测制造基地,现已经具备多层堆叠的能力,让单芯片的容量达到1TB、2TB甚至4TB,满足客户的高容量需求。
胡春民:江波龙在设计环节是否要面向车载产品的车规级技术需求做出调整?
黄强:车载存储与传统消费类存储产品差别较大,车规级存储对于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都有截然不同的需求。为此,面向车规级产品线,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团队,并打造了专品专用的产线,为“设计、研发、生产”的全流程提供技术保障。在车用产品领域,我们除了在晶圆端与上游伙伴有合作外,其他所有相关技术都是江波龙独立研发的。
江波龙从2017年开始布局车规级存储产品线,到目前已经积累了可观的客户资源。其中,既有终端品牌的整机厂商,也有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Tier 1(一级供应商)厂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江波龙的车载存储产品已经为20家整机厂商和50余家Tier 1厂商提供了服务。

江波龙车用存储布局
胡春民:智能网联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发展方向。汽车的智能化演进对车载存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黄强:智能座舱就类似于一个娱乐系统,汽车的智能化演进,本质上是要求汽车能够兼容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实时处理越来越多的数据。因此,汽车的智能化就要求车载存储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传统车大量采用的Flash(快闪存储器)往往是eMMC Flash,但出于对响应速度的新需求,车载存储近期正开始越来越多的向速度更快、容量更高的UFS Flash倾斜。容量方面,过去8GB、16GB的容量就已经能够满足传统新能源车的需求,而在现在的智能座舱中,128GB甚至256GB的容量比比皆是。这是智能化对存储产品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从可靠性出发,车载存储对于安全的要求更高,同时也对存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车载存储在产品中设计了自动动态监控、故障自动修复、断电保护等解决方案。此外,我们的生产制造工艺也是为车规级产品量身打造的,例如对PPM(产品不良率统计)的控制非常严格,同时,全系列车规级产品均通过了AEC-Q100 Grade2认证。
胡春民:当前出现的智驾一体趋势对车载存储有哪些新挑战?
黄强:智驾一体是将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趋势下,Flash会更加集中,原本由2颗甚至4颗Flash支撑的功能都要集成到1颗Flash中来实现,这就意味着Flash的容量会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要并行处理多项任务,对于Flash响应低延时的要求也越发苛刻。此外,1颗Flash大大减少了安全方面的容错空间,因此,智驾一体产品对存储可靠性的要求再度提升。这是智驾一体趋势对车载存储技术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存储技术的发展。
立足自主技术 打开新兴市场
胡春民:在众多车规级存储产品中,如何针对不同车载场景进行精准适配?
黄强:从硬件上来说,各家企业都是生产统一标准的存储产品。然而,在车载场景的应用中,不同的场景对Flash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对此,我们采用软件定制化的形式来对不同场景进行匹配。
例如,T-BOX(车载通信终端)承载着汽车的远程互联,对可靠性、不间断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应Flash就要具备动态纠错等保障性功能;车载黑盒子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因此对应的Flash就需要搭载断电保护功能;车载DVR具有不间断、多路同时写入大数据的特性,因此要求Flash具有较高的写入能力和使用寿命……对于这些不同的场景,我们会通过对写入放大系数的调整,使产品适用不同的场景。
胡春民:如何平衡客户定制化需求和产品的生产研发成本?
黄强:要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和降低成本间的平衡,这对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其实有一定的挑战。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让产品“模块化”——在芯片的硬件上延续标准化设计,通过不同版本的软件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以此管控标准化和差异化需求间的平衡。
胡春民:从全球视角来看,存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江波龙有哪些独特的竞争优势?
黄强:必须承认,车载存储在整个存储市场中的比重不算大。然而,近年来国内智能汽车市场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正在打破海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江波龙的优势在于,我们拥有自有封测制造基地,主控芯片和软件完全是自主设计的,更加贴近本土客户的需求;同时,江波龙始终践行的PTM(Product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存储产品技术制造)模式,令我们能够为本土客户设计、生产定制化产品的同时,更加灵活、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此外,不同于相对成熟的消费类存储市场,车载存储产品技术门槛较高。江波龙布局车载存储较早,可以说,我们的车载存储产品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因此我认为,在车载存储领域,我们是有自身的独特价值的。
胡春民:如何进一步推动存储产业链协同发展?
黄强:站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角度,我们认为,江波龙要继续立足技术价值,依靠我们芯片端、固件和封测设备等制造端的自主设计,来带动整个产业链上的伙伴共同成长、融合发展,为终端环节提供高质量的存储产品,推动汽车、智能穿戴、工业机器人等终端市场的健康发展。
创新商业模式 完善市场布局
胡春民:江波龙近期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对此有何具体规划?
黄强:当前我们正在申报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是我们一个重大的全球化战略,也是响应国家资本进入双向交流市场的重要举措。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在进一步加速国际业务开展的同时,从海外市场获取资金。
目前,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国内存储市场,江波龙在持续深耕技术、发掘新兴应用的同时,也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核心战略之一。
胡春民:面向未来的存储市场,江波龙的发力点是什么?
黄强:在嵌入式存储方面,消费类存储产品仍然占据整个存储市场较大份额,这类产品注重经济性、效益性,因此必将造就单位容量性价比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江波龙也将不断追求存储单元的经济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同时,消费类存储产业很有活力,创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其中不乏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江波龙将紧跟创新发展步伐,抓住应用发展契机,不断提供适合消费级应用的产品。
未来,发力点将聚焦三个方向:一是延续26年来始终坚持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路线,巩固这一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二是继续完善海内外双供应链的市场布局,进一步发挥海内外两个封测制造基地和第三方市场价值;三是坚持可持续的商业创新模式——PTM模式,锚定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的定位,与整个生态链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注中国电子报关注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