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尸骨未寒,曹丕就接连干了两件折寿的事,一件比一件招人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驾崩于洛阳。其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后,不顾丧父之痛,竟在曹操尸骨未寒之际做出两件惊世骇俗之事:一是将父亲的后宫美妾收入己用,二是打压亲生兄弟曹植、曹彰。这两件事不仅遭到其母卞夫人的痛骂唾弃,更是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或许正是这两件大逆不道之事的报应,曹丕在即位短短七年后,便在不惑之年溘然长逝。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遗言:"不要为我立坟墓,也不要立碑,葬在首阳陵即可。"
乱世枭雄与他的继承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从一个小小的济南国相起家,逐步统一了北方。
在乱世之中,曹操展现出了极强的用人之术,他网罗天下英才,不论出身门第。他以汉献帝为名,行王者之实,建立了庞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一生征战沙场,但在感情生活上却颇受非议。他特别喜欢夺人之妻,其后宫中大多数妃子都是别人的妻子,这种行为为后世所不齿。
曹丕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长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他善于察言观色,深谙权术之道,在争夺继承人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手腕。
建安年间,曹丕与其弟曹植的储位之争达到白热化。曹植虽然文采斐然,深得曹操喜爱,但在政治手段上却不及曹丕。
卞夫人生有三子:曹丕、曹植、曹彰。三人性格迥异,曹丕擅长政治,曹植长于文学,曹彰则以武略见长。
在曹操的统治下,曹魏政权日益强大,但内部却暗流涌动。曹丕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政治运作,最终获得了世子之位。
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在前往邺城的途中突发重病。他将军国大事托付给曹丕,这个决定也为日后魏国的命运定下了基调。
同年冬,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丕继承了魏王之位,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让世人震惊。
这位新任的魏王,不仅没有遵从传统的丧葬礼仪,反而做出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些行为不仅玷污了曹操的声誉,也为他自己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收父后宫,荒淫无度惹众怒
曹丕继位后的第三天,他就下令将曹操的后宫妃子全部迁入自己的宫中。这些妃子中不乏昔日王公贵族的妻女,有的甚至是曹丕从小就认识的长辈。
在汉代的礼制中,父亲的后妃是不能为子所用的,这是一条铁律。但曹丕却打破了这个禁忌,他不仅将这些妃子收入宫中,还亲自翻看曹操的秘密档案,查找这些妃子的来历和特长。
曹操的后宫中,有一位叫做张济的妃子尤其引起了曹丕的注意。张济本是曹操的部下,因战死沙场,其妻被曹操收入后宫。
张济的妻子不仅容貌绝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深得曹操宠爱。曹丕对这位美人格外关照,常常召她入宫陪侍。
消息传到太后卞夫人耳中,她立即召见曹丕,痛斥其荒唐行径。卞夫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着曹丕的鼻子大骂:"你这个不孝之子,连自己父亲的女人都不放过,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朝廷重臣司马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在私下里对心腹说道:"新君继位就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魏国的江山怕是难保啊。"
曹丕面对母亲的怒斥,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在夜晚经常宴请宫中妃子,饮酒作乐,纵情声色。
这些荒淫的行为很快就在民间传开,百姓们开始编排起了顺口溜:"新君继位不行孝,只知贪恋父妃貌。"
朝中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人甚至上书劝谏,但都被曹丕置之不理。曹丕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国之君,不必在意这些清议。
随着时间推移,曹丕的荒淫行为愈发肆无忌惮。他不仅将这些妃子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宫殿中,还经常轮流召幸。
有一次,曹丕在酒醉之后,竟然命令宫女将曹操生前最宠爱的几位妃子全部召来,让她们为自己歌舞助兴。这些妃子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四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二十出头。
这件事传到民间后,引起了更大的公愤。有的文人甚至写下诗文,暗讽曹丕的荒唐行径。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新君如此行事,实在有违人伦。古人云:'君无戏言',但我们的新君却把父亲的后宫当成了自己的玩物。"
这种荒淫无度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直到卞夫人以绝食相逼,曹丕才稍微收敛了一些。但是,他依然保留了其中几位年轻貌美的妃子在身边。
后来的史书评价这段历史时写道:"魏王曹丕继位伊始,即有违礼制,收父后妃,此举不仅违背人伦,更是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兄弟阋墙,枭雄之子演骨肉情
曹丕登基后的第七天,他就开始着手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下令将曹植调离邺城,贬为安乡侯,封地远在千里之外。
曹植接到诏书时正在宴请宾客,他当场就将酒杯摔在地上,拂袖而去。这位昔日的文学天才,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离开繁华的都城,前往偏僻的封地。
对于曹彰,曹丕的手段更为狠辣。他以"军纪涣散"为由,剥夺了曹彰的军权,将其圈禁在自己的封地。
曹彰素来以勇武著称,统领的军队战功赫赫。但在曹丕的打压下,这支精锐之师被拆分重组,分散到各个边境。
朝中大臣们看在眼里,却不敢多言。有人私下议论:"新君这是要斩草除根啊,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最让人震惊的是,曹丕竟然派人搜查曹植的府邸,声称要找出"私藏的兵器"。搜查的结果是一无所获,但曹植的书房却被翻得一片狼藉。
曹植平日最珍视的诗集和文稿被随意丢弃在地上,有的甚至被撕得粉碎。这位文学家看着自己的作品惨遭破坏,却只能苦笑不语。
卞夫人得知此事后,再次召见曹丕,痛心疾首地说:"你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为何要如此相残?你父亲在世时,最担心的就是兄弟不和,如今你竟然变本加厉!"
曹丕面对母亲的责骂,只是冷冷地回答:"国家安危重于一切,臣子不得以私情废公义。"这句话不仅没有平息卞夫人的怒火,反而让她更加伤心。
为了防止兄弟们串联,曹丕还下令严格控制他们的行动。曹植和曹彰要见面,必须事先报备,而且只能在特定的场合短暂相聚。
曹植在被贬的路上写下了著名的《白马篇》,诗中充满了对兄长无情打压的控诉。这首诗在民间广为传颂,也成为了后人评价这段历史的重要佐证。
曹丕的手段不仅针对兄弟二人,还波及到他们的亲信。曹植的门客被逐出朝廷,曹彰的部下被贬为平民。
有一次,曹彰的旧部在街头遇到曹丕的仪仗,因为行礼不够恭敬,当场就被杖责五十。这种株连之事,在当时屡见不鲜。
朝中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况,纷纷转投到曹丕的阵营。那些曾经追随曹植、曹彰的人,也不得不改弦易辍,投靠新君。
这种打压持续了整整一年,直到曹植和曹彰的势力被彻底瓦解。两人最终沦为徒有虚名的藩王,再也无法对曹丕的统治构成威胁。
史书评价这段历史时写道:"魏王曹丕之于兄弟,可谓刻薄寡恩。他以政治权谋掩盖人伦真情,虽得天下,却失人心,实为后世所不齿。"
天道有轮回,恶报终难逃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突然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他年仅四十岁,正当壮年,却被一场怪病折磨得不成人形。
御医们轮番诊治,却始终找不出病因。有人说是心疾,有人说是肺疾,更有人暗中传言是遭了报应。
病榻上的曹丕日渐消瘦,面容憔悴。那些被他收入宫中的父亲的妃子们,没有一个愿意前来照顾。
卞夫人虽然心中不满儿子的所作所为,但还是日夜守在病榻前。她亲自熬药,照顾曹丕,却眼看着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
朝中大臣们开始担心皇位继承的问题。曹丕的长子曹叡年仅十岁,如果皇帝驾崩,必定会引起新一轮的权力争夺。
曹植和曹彰得知曹丕病重的消息,请求入宫探望。但曹丕连自己的亲兄弟临终一面都不愿见,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病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曹丕经常在半夜惊醒,口中念叨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话。宫女们说,他总是喊着"父王饶命"之类的话语。
临终前的一天,曹丕突然清醒过来,将曹叡叫到床前。他断断续续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不要为他修建豪华的陵墓,也不要立碑记功。
这番话传出去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曹丕的悔悟,也有人说这是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愧疚。
就在当天夜里,曹丕咽下最后一口气。从他继位到驾崩,前后只有短短七年时间。
曹叡即位后,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葬在首阳陵。这座陵墓的规模远不及曹操的高陵,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曹植接到兄长驾崩的消息时,正在自己的封地饮酒。他放下酒杯,写下了一首诗:"曾经共举杯,如今天各一方。人生苦短促,不及相送长。"
曹彰则表现得更为冷淡,只是派人送去一份简单的祭文。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武将,此时已经成了一个对朝廷心灰意冷的藩王。
民间对曹丕的评价一直都不太好。老百姓编了个顺口溜:"丕王丕王真荒唐,收父妃妾逐兄长。七年天子归地府,斯人斯事可悲伤。"
后来的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曹丕短短七年的统治,犯下了两件大错:一是收父后妃,二是虐待兄弟。这两件事不仅违背了伦常,更是折损了他的阳寿。"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以曹丕为戒。收父后妃、虐待兄弟这样的事情,虽然偶有发生,但再也没有如此明目张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