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过完好像还没回过神,脑子里都是年夜饭的香气还有躺在沙发上刷剧的日子,上班第二天就开始想念过年时光了,但在南山这个地方年味儿还真没散净。
在充城南花迎春花市里,从早到晚的人流不断涨起又落下,五颜六色的年花摆在摊位上让人挑花了眼睛。
每个花农都在讲解自家花卉的养护要领,有些还会说说花语跟寓意,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花市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小吃摊,糖葫芦和爆米花的香气飘得老远,不少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花,还要停下来买点零嘴。
央视新闻频道的镜头扫过花市,捕捉到了市民挑选年花时脸上洋溢的笑容,这种烟火气十足的场景总会让人忍不住驻足。
荷兰花卉小镇的主会场里摆满了进口花卉,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架不住造型好看,很多人都会买上一盆当做新年装饰。
花市的角落里,有卖盆景的老师傅正在修剪枝叶,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赞叹声。
年花市场的繁荣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南山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家都愿意花点钱买些喜庆的东西。
花市不仅仅是个买卖的地方,更像是个社交平台,邻里街坊在这里相遇,聊聊家常,道声新年好。
无人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地把外卖送到指定地点,这样的场景在南山区已经变得稀松平常。
春节期间,这些无人机外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让留深过年的人们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央视财经频道专门做了报道,记录下这些特他们用科技的方式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在世界之窗附近,经常能看到无人机穿梭的身影,它们就像空中的信使,连接着餐厅和食客。
益田假日广场的商家们表示,有了无人机送餐,订单量明显增加,配送效率也大大提高。
这种新型配送方式不仅解决了堵车问题,还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是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的生动体现。
春节期间很多外卖小哥回家过年,无人机配送就成了主力军,保障了市民的用餐需求。
科技改变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南山区的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温度。
南头古城的街巷里,飘着一股独特的凉茶香气,这是非遗传承人熬制的养生茶,苦涩中带着回甘。
走进这片千年历史的街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古朴的建筑诉说着岭南文化的故事。
景泰蓝技艺展示让游客们大开眼界,每个人都想亲手试试这项传统工艺。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直播间里,主持人带着观众一起品尝粤港澳美食,体验非遗文化。
古城里的每个转角都藏着惊喜,可能是个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可能是家传统小吃铺。
非遗技艺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与时代结合,找到新的生长点。
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传统工艺品,还能亲自参与制作,感受手工艺的魅力。
老城区的烟火气和文化底蕴,让这个新年多了几分传统的韵味。
除夕夜的央视春晚上,《如意舞步》拉开了整台晚会的序幕,这首由南山创作的歌曲让全国观众耳目一新。
机器人跳起秧歌的节目《秧BOT》,将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配乐也是出自南山音乐人之手。
《伟业》这首歌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共同演唱,唱出了奋斗者的心声,也是南山联合出品。
春晚舞台上的这三首作品,展现了南山区的文化创新能力和艺术水准。
音乐是最好的语言,通过这些作品,南山的故事传遍了全国各地。
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心血打磨这些作品,目的就是要展现南山特色和时代气息。
观众们被这些节目深深打动,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感想,为南山点赞。
这些音乐作品的成功,为南山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