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弟弟贪财奢靡,却留下一门绝技!被鲁迅称为国家瑰宝

浮生若梦若梦楼 2025-01-17 15:02:03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射杀兄长而篡权夺位,成为千古一帝,名垂青史。

虽然他怒杀兄长,但却对年龄最小的弟弟厚待有加。

而这个弟弟却不思进取,贪财好色,唯独有一项技能流传于世,竟可以得到鲁迅的夸奖?

宫廷之变

自古无情帝王家,历史上最惊险动荡的一次宫变就发生在唐朝,李世民在玄武门射杀太子,并夺取皇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他又将其余兄弟贬黜到各地。

在这些兄弟中,唯独李元婴逃过一劫,有人知道为什么吗?

那是因为李世民发动宫变时,李元婴还没出生呢。

李渊在推翻隋朝后,便不事朝政,将朝政全权交给太子李建成,自己则躲在后宫深院,与二十几名妃子日夜享乐。

正因如此,李建成才会肆无忌惮地打压秦王李世民,用以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而李世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这才率领一众亲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大哥和三弟。

但在宫变之时,他并未想着伤害父亲夺位。

而李渊也十分识趣,他果断选择退位,自愿成为太上皇。

见次子李世民能力很强,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便退出太极宫,搬到了偏殿太安宫。

在这里,他安心和一众妃子过起了晚年生活。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他体魄依旧健壮,和一众妃子生下不少皇子,也给李世民找了不少麻烦。

在临终前的第五年,他还宠幸过一名宫女,生下了一名皇子,并为其取名为李元婴。

而李世民面对这些比自己儿子都小的皇弟,如果将其逐出皇宫,那显得自己太过于无情。

没办法,他只好替自己父亲好生养育着他们。

在这些皇帝中,李世民最喜欢李元婴,经常将其带在身边。

不但李世民喜欢,他的几个儿子也喜欢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小皇叔,因此李元婴幼时受尽宠爱。

年长几岁后,他便被李元婴封为滕王,赶赴位于鲁地的藤县任职。

来到封地后,因为自幼受尽宠爱,自然瞧不上这里的“破房子”。

为了建造独属于自己的宫殿,他开始在封地大肆征召劳役,花费万金,修建了自己的“滕王阁”。

因为此事,遭到当地百姓和官员的弹劾。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将其训斥一番,然后借着“贬黜”的名义,给他找了一个好地方——苏州。

当时,苏杭一带风景秀丽,无论建筑还是生活,都比藤县好不少。

来到江南后的,李元婴能否收敛自己的性格?

本性难改

来到苏州的时候,他二十三岁了。

只是他在这里待的时间比较短,并没有留给他建造楼阁的时间。

但在他转任南昌都督的时候,抓紧时间,建造了那座留名青史的“滕王阁”。

这两地的百姓为了滕王阁的归属争论不休,其实两座滕王阁都是李元婴建的。

之所以南昌那座滕王阁更为出名,主要沾了王勃的光。

而王勃也因那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也算是相辅相成。

此时,李世民已经去世了,他觉得天下已经没人能管得了自己,便彻底放飞自我。

建好滕王阁后,他又耗费千金打造一艘青色的船。

上面画满了各种飞鸟,其间点缀青草花卉,船只飞檐翘起,远远看上去,好似一只振翅欲飞的青雀。

独自享乐多么无趣,每当出游之际,他便喊来一众文人墨客,邀上数十名歌伎舞女,然后纵船而下,顺江而行。

沿途饮酒作乐,击筑拨丝,高歌天下之乐,纵谈千古之事,好不欢乐。

在江南待了一段时间,因为他不事朝政,又大肆挥霍,导致民生哀怨,登基不久的李治,只好让其改任巴蜀之地。

但他的放纵之旅还没有结束。

来到蜀地后,他按照皇宫的规模,依山傍江建造了一座恢弘大气的行宫。

他在巴蜀一待便是五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不流连忘返,甚至不愿意起身回长安城。

而杜甫游历此地时,在见到滕王的宫殿后,也不惜笔墨为其写下一篇诗歌。

李治听闻此事后,也十分头痛。

按照辈分来论,李元婴是他的叔父,而且父亲李世民去世前,还让他多对其多加照顾。

但这样肆无忌惮的享乐,也让皇室丢尽了颜面。

好在李元婴只顾享乐,从未做过叛逆之事,对于李治的调遣,他也是全然接受。

李治思来想去,便默默接受了自己这个小叔叔的作风,大不了花点钱罢了,不为非作歹就好。

难道李元婴真是一个无所事事,身无长物的浪荡之徒吗?

绘蝶之技

作为李渊最后一个儿子,他自幼便接受到最好的文化熏陶。

而且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李渊依然年迈,独居深宫,没有太多的权力斗争。

而她的母亲也只是宫中一名小小的妾室,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就断了争权夺利之心。

而他作为李渊的最后一名皇子,其他人都比他年长数岁,与之同龄的玩伴又不敢与之玩乐。

因此,李元婴幼年时期,只有书本为伴,绘画为乐。

从现存的这三座滕王阁中,我们也能看出来李元婴对于“美感”的追求。

相比于建筑之美,他的绘画之技更是千古一绝,

而且他不喜欢循规蹈矩,模仿前人之法,绘制山水虫草,而是偏爱蝴蝶。

当年在南昌乘舟游玩之际,正值春夏之交,江边有无数蝴蝶飞来,采花摘蜜,美轮美奂。

当时文人墨客皆互相怂恿,让对方将这一美景绘制下来。

但是推来推去,根本没人敢动笔。

因为蝴蝶是最难画的,其身形瘦弱,翅羽翩翩,在草叶之上停留时间非常短,难以观其形态。

所以古人绘制蝴蝶,往往会侧重花草,蝴蝶次之,即便如此,他们绘制的蝴蝶依旧缺乏灵性。

正在推诿之际,李元婴屏退众人,然后铺纸执笔,片刻之后,一副百蝶图跃然纸上。

这幅百蝶图一改前人弊端,以蝴蝶为主,花草只作点缀。

而且绘制的每只蝴蝶都不尽相同,姿态各异,仿佛要挥翅起舞,飞离纸卷。

众人见状,连连称奇,并互相传阅,想从画中习得笔法奥妙。

而滕王李元婴也不吝技法,尽数教给众人,让其传承下去,随后又流入民间,自成一派。

而到了民国时期,鲁迅有幸见到了这幅百蝶图,并连连称奇,奉之瑰宝。

滕王李元婴虽生在皇室,却能认清自身处境,远离权力之争,寄情于山水。

他也因此平安度过一世,享乐一生,最后安然病逝。

而他的画作和楼阁,也成为古今美谈,被后人千年敬仰。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