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准噶尔人原来是蒙古瓦剌部的一支,明朝时,漠北蒙古分裂为两部,其中鞑靼部击败瓦剌部,迫使后者西迁至今天的新疆北部。
1671年,强人葛尔丹兴起,击败卫特拉(瓦剌)联盟首领,灭亡叶尔羌汗国,迫使哈萨克大玉兹臣服,拓地四百万平方公里,建立准噶尔汗国,成为中亚强权。
葛尔丹为康熙所击败,然而这不是这场战争的结束。
从康熙到乾隆,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清军败的最惨烈的一战是雍正时代的和通泊之战。
那一战有多惨烈?全体士兵割辫血战,大批将领自杀殉国,宁死不降,最终八旗将士被杀得十不存二,京城几乎户户披麻戴孝。也正是因为这一战,让后来乾隆不惜代价也要灭了准格尔国。
(准噶尔汗国)
一、准噶尔再兴1729年,准噶尔汗妄策阿拉布坦身死,其子葛尔丹策零继位。
妄策阿拉布坦是葛尔丹的侄子,康熙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击败葛尔丹,多亏妄策阿拉布坦的背刺。
葛尔丹出兵迎战康熙时,妄策阿拉布坦发动政变,截断葛尔丹后援,逼迫葛尔丹自杀。
由于这层关系,康熙默许了妄策阿拉布坦继承准噶尔汗位。
妄策阿拉布坦比较老实,但他的接班人葛尔丹策零却更像叔祖葛尔丹。
葛尔丹策零积极备战,发展军工,准噶尔汗国不但能制造火枪、弓箭,还能制造大炮,实力不容小觑。最终葛尔丹策零也成为了清朝的大患!
(葛尓丹)
18世纪上半期,经历彼得大帝时代的俄罗斯帝国早就把咸猪手伸到了中亚,俄国人在给安娜沙皇的报告里指出:准噶尔是“当地土著部落最强者”,其首领葛尔丹策零威望很高,“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葛尔丹策零不断侵扰喀尔喀蒙古,甚至“不止一次联络俄罗斯,共同进攻中国”。
就在葛尔丹策零继位的第二年,彼得大帝唯一的儿子身染天花病死,罗曼诺夫王朝的男性后裔绝嗣,安娜成为俄罗斯帝国第一位女沙皇。
国内局势不稳,女沙皇对葛尔丹策零的建议没有兴趣。
(雍正)
在葛尔丹策零搞小动作的同时,同样刚刚继位不久的雍正终于搞定了内部局势,腾出手来对付葛尔丹策零。
雍正要求葛尔丹策零交出此前在青海发动叛乱的罗布藏丹津,被葛尔丹策零拒绝。
雍正帝以此为理由,命傅尔丹带兵征讨。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一场意外的发生却让战事戛然而止。
叛乱上瘾罗布藏丹津又开始图谋在葛尔丹策零出兵时发动政变,夺取大权。
葛尔丹策零轻松识破了这场阴谋—那都是我爹玩剩下的。
葛尔丹策零为了平息内乱做了顺水人情,交出了罗布藏丹津,雍正皇帝以为他怕了,遂将傅尔丹召回京城。
(葛尔丹策零)
二、血战和通泊雍正八年,葛尔丹策零忽然偷袭科舍图,并在救兵抵达后,渐次退去。
雍正闻讯大怒,再派傅尔丹出兵准噶尔。
葛尔丹策零前倨后恭,偷偷摸摸的行为让傅尔丹颇为轻视,他以为后者是不敢正面接战。
葛尔丹策零利用这种心理,四下派间谍传出消息:准噶尔与哈萨克交战多年,早已人困马乏,不堪一击。
傅尔丹听闻,急速进兵至科尔多。
在科尔多,傅尔丹又听到了最新消息:葛尔丹策零命大、小策零敦多布分别率军迎战清军,不想小策零敦多布出发不久,葛尔丹策零的女婿罗布藏策零发动叛乱,大策零敦多布只好留下平叛,现在小策零敦多布只有两千人,后援不继,独木难支。
这里插播一下,之所以有这么多“策零”,是因为这个词源自藏语,是“长寿”的意思,为蒙、藏一系等少数民族常用名。
(八旗兵)
傅尔丹更加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命部下精选轻兵万人,抢攻小策零敦多布。
翌日,傅尔丹又截获一名哨兵,哨兵供认:“准军的辎重都在附近的博克托岭,守军人数不足。”
傅尔丹令参赞苏图分兵前往剿灭,苏图进展顺利,博克托岭果然有驼马数千匹,被苏图缴获。
缴获辎重后,傅尔丹以为破准军必矣,更加轻敌冒进。
这一系列消息当然是葛尔丹策零故意放出的,大、小策零敦多布早就在和通泊附近布好了口袋阵,就等傅尔丹上当。
傅尔丹行军至一处山谷时,伏军突然自两侧出现,火枪、弓箭齐发,飞矢如蝗,弹密如雨。
傅尔丹方才明白自己中计,急命前军东撤,意图在和通泊据水而守。
(八旗)
前军行进一半就被准军聚歼,前军溃败后,准军径直向傅尔丹所在的中军杀来。
傅尔丹本欲依仗两翼的蒙古军前来救援,不想蒙古军早已闻风丧胆,披靡而去。
蒙古军逃跑时,人马自相践踏,引发了连锁大崩溃。
一片混乱中,傅尔丹向附近的八旗军喊道:“不要辱没你们先祖的威名!”
八旗军闻言,精神大振,拼死护卫傅尔丹杀出一条血路,撤回了科尔多。
这场战斗十分激烈,准军准备良久,火枪、大炮齐上,火力密度惊人,清军损失惨重,一万人仅有两千得以生还,护卫傅尔丹的四千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余名中高级将领战死,副将巴赛自杀。
(和通泊)
此役过后,北京城内城几乎人人戴孝,家家挂幡,皆有亲族战死。
这样的深仇大恨也为后来乾隆灭绝准噶尔部埋下了伏笔。
三、帝国之路的得与失雍正时代的八旗兵还曾如此骁勇,为何到晚清就蜕化成只会提笼遛鸟的废柴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八旗制度的变化讲起。
满清入关前的八旗制度,是一种贵族共和制,八旗各有属民,形成八个政治共同体,拥有较多牛录的领主与各旗主共居都城,联旗共议国政。
领主、旗主就是手下人的利益代表,在这种制度下的旗兵,取得了和希腊、罗马公民兵类似的地位,与部落的兴衰紧密联系,为自己的荣誉负责,随时准备告别妻子,走上战场。
从努尔哈赤到雍正的努力,让满洲从一个部落变成了大清帝国。
(努尔哈赤)
然而随着皇帝的集权,八旗兵的政治地位日益丧失,他们已经不是拥有政治权力的贵族武士了。
他们也就习惯了不对帝国的兴衰负责,如同《茶馆》里的常四爷说的:“我爱大清国,可大清国不爱我”。
乾隆是最幸运的人,他处在这种变化的交界处,曾经贵族武士的传统习惯还存在,定于一的皇帝集权已经完成,就如同五贤帝时代的罗马,既有旧时代的红利,也有新体制的甜头,是帝国最强大的时代。
帝国之路就是一条通往毁灭之路,帝国的强大是以燃烧让它强大的燃料为代价的,对罗马,就是公民兵,对大清,就是八旗子弟。正如某些遗老抱怨的:“打了江山,坐了龙庭,可把八旗子弟都毁了”。
(大清帝国)
勇士的质朴最后会丧失,勇士的鲜血终究会流尽,剩下的只是冷淡的躯壳,燃尽的枯木,如同晚清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
武昌起义后,在西安满城的八旗兵最后一次血战到底,恢复了祖先的荣光,因为他们这次是为自己而战了。
死于西安新军屠刀的八旗兵,他们最后应该归罪于谁?
就是他们的太祖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带着他们的祖先走出白山黑水,踏上了帝国之路,透支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在为这种透支还债。
(八旗子弟)
参考资料
[1]《中国军事通史》第十六卷清朝前期军事史
[2]徐恒晋.八旗都统在清朝政治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满族研究,1985,(02):14-17.
清朝这个垃圾朝代,死多少兵都不足惜!
本来以为多牛,细查一下准格尔才几万兵,一直都打不过,后来等人家内乱了,才趁虚而入,跟入关一样[无奈吐舌]
满清功在开疆,过在守土,当年悍不畏死,不死不休的作风,后代一丝都没了。
八旗不到三十年就不行了,雍正下了点功夫,不过效果一般,清末的八旗就是笑话了,如果关外5万八旗被沙俄团灭说是对方16万,寡不敌众,关内八旗三支主力6万人,全套西方装备,居然被八国联军以少胜多,全部团灭!
满清后期虽然拉胯,但是前期开疆拓土还是功不可没的,现代中国继承的都还是满清领土的红利。
不要乱说,满清割辫子要砍头的[呲牙笑]
这年头,真是啥怪事都有。居然还有人给满清的遗老遗少洗地的?
‘勇士的质朴最后会丧失,勇士的鲜血终究会流尽,剩下的只是冷淡的躯壳,燃尽的枯木,如同晚清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帝王心术,能让世间最炽热的心寒冷如冰,帝制结束了,该。
小编,这水平要提升一下呀,是策妄阿拉布坦,不是妄策阿拉布坦
什么玩意!最软骨头的一个朝代
满人死有啥可惜的。
最高光时刻就是扬州和嘉定大捷了
满清殖民中华,罪恶滔天!这种狗咬狗一嘴毛的战役,有啥好说的
自杀殉国很愚蠢,你哪怕一换一也比自杀强
不打仗了,自乾隆时期打了几次仗以外,后期基本是东亚无敌手
一个游牧动不动拓地几百万,万里无人烟
这是传尔丹还是傅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