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f84519bc43d9822d85b0878820796d.jpg)
作者|睿研金融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沪农商行过去一年喜忧参半。喜的是二级市场表现不错,从年初的5块多涨到年末的8块多,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沪农商行2024全年的股价涨幅已超60%。
不过市值虽然上涨,业绩的走势却截然相反,这也正是忧的地方。这一年沪农商行财报数据显示,收入利润两端增速都产生大幅下滑。截至2024三季报,沪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204.84亿元,同比增长0.34%,同比减少4.15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104.85亿元,同比增长0.81%,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业绩股价背道而驰
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相径庭的局面,与沪农商行的运行状况和经营决策密切相关。
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沪农商行仍给出了令许多投资者振奋的分红计划,2024除了每年年度分红以外,还给出了中期分红方案,对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9元(含税),共计23.05亿元(含税),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为33.07%。
在高分红刺激下,沪农商行在一段时间内得以顶住业绩压力稳住市值,甚至一路上涨。
但只靠分红政策改善只能带给股价以短期刺激,沪农商行面临的“长期问题”却不是股价抬升就足以扭转的。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沪农商行近三月涨幅为5.70%,近一月股价开始下跌、跌幅为1.53%。沪农商行的股价已经在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明显开始放缓,显示出市场已经进入期待更多的“利好消息”提振情绪的阶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87fb56ce0abfd8292df61df394c3fe.jpg)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此时最具说服力的消息一定来自“业绩”,而这恰恰是沪农商行当前最大的“短板”——业绩表现疲软,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从2024年三季报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到,沪农商行的收入构成中利息净收入、非息收入基本都在缩水,主要是靠投资收益以及资产处置收益勉强稳住了增长。
2024前三季度的诸项收入中,沪农商行的投资收益达20.0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67.37%。不过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的势头难以长期保持稳定,毕竟投资收益不是银行业的“主业”;而且前一阶段国内银行业的投资收益多来自“债券牛市”,近一段时间由于同行业资金大量集中涌入,债券收益继续获得高回报的概率明显降低。
沪农商行的利润能够维持正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对成本所做的大幅缩减。
营业支出中,变动较大的一项是信用减值损失,截至2024前三季度为14.50亿元,同比减少了5亿元,同比降幅达25.63%。不过信用减值损失也是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计提项目,在前期做出减少计提释放利润的动作后,其进一步削减的空间有限。
持续下滑态势突出
明明这前一年,沪农商行的业绩还可圈可点,怎么到了2024年,不论是收入,还是利润沪农商行都表现出一种“难以为继”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18e3548aca18038ed4eee1b94e9ab2.jpg)
实际上,沪农商行业绩疲软早已有迹可循,只是在2024年下滑的数字比较显眼罢了。
2021年上市以来,沪农商行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就开始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一直到2024年,业绩增速下降到1%以下,几乎只能说是勉强保持正增长,其主要原因从沪农商行的收入结构过于“陈旧”中就可以看出。
这几年银行业普遍承受较大的业绩压力,在息差下行的大背景下纷纷开始转型依托中间业务拓展收入。而沪农商行的收入结构还比较传统,对利息净收入的依赖较大。
此前,该行的非息收入占比维持在2成左右,2024年有所提升至25.64%,不过这个比例变化与同期利息净收入下滑、投资收益大幅上涨也有关。
在高度依赖利息收入、而大环境却并不友好的背景下,沪农商行想要维持收入一直高速增长无异于逆水行舟。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沪农商行净息差由1.86%下降至1.48%,减少了38个基点。其中2024年的降幅较为明显,三季度同比减少了17个基点。
该行息差下降与整体业绩下滑的趋势不谋而合,也表明了对单一业务过度依赖的弊端。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利润空间,除减少计提外,沪农商行的拨备率也在逐步下降。2024年三季度,该行拨备覆盖率为364.98%、同比下降50.5个百分点。拨备作为衡量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在做出如此大幅调整变化后,会引发对沪农商行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的担心——这一指标当前静态还比较充足,却也禁不起日后的一降再降。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