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真正的高手,都无需解决问题!

玄门论道 2024-12-19 16:40:11

1

写本文之前,我要讲一次空间维度的问题。

在二维空间中,一根线就像三维空间中的一堵墙,对于二维生物来说是跨不过去的,但是对于三维空间的生物来说,那就不是障碍,过之如履平地。

在三维空间中,时间就是那根线,我们无法穿越时间,所以我们总是会后悔过去,担忧将来,不满现在。

可是对于四维生物来说,根本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以,处于高维度,就可以消除低维度中的一切问题。

当然,在物理上我们暂时无法穿越时间,但是精神上却可以。

在庄子笔下,就有这四种人是超越了时间维度的,真人、至人、神人和圣人。

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他们都是处于“道”的层面的,而我们普通人就算到不了“道”的层面,也是可以无限趋近于“道”的。

当我们站在“道”的角度去看生活的种种,就会发现,原来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烦恼都是不存在的。

而且当我们认识了“道”,了解了世间运转的规律,很多事情我们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当然,这也需要很好的悟性,要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万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必有所毁。所以一切事物无论完成或毁坏,都是归复于一个整体的,只有通达之士才能明白通而为一的道理。

成玄英疏:“夫成毁是非,生于偏滞者也。既成毁不定,是非无主,故无成毁,通而一之。”

因此,不用成毁是非这种两极分化的观点看问题,而是托付于循环往复的观点看问题,按循环往复的变化行事,无滞于一方,便无所不通;无所不通,便无所不得。

这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顺着自然的路径行走,把万物看作齐一的而不知道它的所以然,这就叫“道”。

2

下面他讲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辩者们竭尽心智去求一致,而不知道它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

那么,什么是“朝三”?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在分给猴子橡子时说:“早上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

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

于是,老人又说:“那就早上给你们四个,晚上给你们三个。”

这次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

其实两次的名与实都没有什么不同,而猴子却喜怒不同,这也是顺着猴子主观的心理作用罢了。

所以,圣人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依顺自然均衡之理,辩证地看待事物,这就叫“两行”,即既要“因是”,又要“以明”。

所谓“因是”,就是因物自然;所谓“以明”,就是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的实况,不偏滞于一方。

庄子说,若依据自己的成见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愚昧的人也是有标准的。

任何生命的开始都会有死亡的结束,生命的结束也会孕育新生命的开始;当对某一事物肯定时也是否定的开始;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转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因此,圣人不经由是非之途而只是如实地反映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

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中有一个是非,此中也有一个是非,果真有彼此之分吗?又果真没有彼此之分吗?彼此都没有它的对立面,这就是物通为一的规律。

符合道的规律才能得到它的运转的圆机,以顺应无有穷尽的发展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偏滞于一方,不懂世间运行的规律,所以总是为各种所谓的不如意烦忧。

当我们执着于“是”时,就会被“非是”所搅扰;当我们执着于有知时,就会为无知而担忧;当我们执着于好时,就会厌恶不好。

所以,当我们没有了是与非,好与坏,有知与无知这种分别心时,所有的烦恼和问题就会立刻消失。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彼到此,再从此到彼,循环往复,永不停歇。

与此同时,万事万物又都是一体两面的,一件事情的发生,不是你认为好就好,认为不好就不好,它一定是既好又不好的。

我们不要执着于好的一面,也不要执着于不好的一面,顺应事情的发展规律,知道事情与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明白这一些,很多事情就可以看开些了。

2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