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3年,洪秀全“弟弟”逃离南京,悄悄回到广东老家,躲避清军搜捕,生儿育女,颐养天年,活了96岁,堪称赢家。赖汉英,真的那么幸运?小说家之言罢了。
“赖汉英活了96岁,他在广东隐居,是最幸运的人”这一说法,近年来比较流行。征战一生,杀了十几位总兵,赖汉英还能善终,确实不错,事实并非如此。
赖汉英,“皇后”赖莲英的弟弟,也就是洪秀全的“弟弟”,是太平天国如假包换的国舅爷。赖汉英作战能力比较强悍,虽说不是一流,却也不错,但情商不高。
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总计兵力1万,主帅胡以晃、副帅赖汉英,前锋将领曾天养,杀向安徽、江西。
夺取安庆后,胡以晃留下来处理军政,赖汉英继续西征,夺取彭泽,围攻南昌93天,与湘军鼻祖江忠源激战。
持续93天的战斗,赖汉英保持进攻势头,斩杀总兵马济美。两次设下埋伏,吸引“楚勇”出击,歼敌2千余人,江忠源所部损失惨重。
“围点打援”作战,半路截杀罗泽南、李续宾所部湘军,杀敌一千余人,曾国藩系湘军首次远征失败,灰头土脸。
“楚勇”损失殆尽,江忠源没有多少精兵可用,这是他在庐州被太平军打死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赖汉英打得很精彩,但他情商太低。
石祥祯,石达开兄长,骁勇善战,但脾气暴躁。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实力派,手握重兵,韦俊、石祥祯协助攻打南昌,赖汉英以“国舅”爷自居,对他们寸步不让,甚至见死不救。
杨秀清本就不满意洪秀全,极力想削弱天王权威,赖汉英这么做,无疑给了杨秀清借口。杨秀清“天父下凡”,剥夺了赖汉英西征前线主帅职务,让他回到南京整理文献。
赖汉英回来,意味着洪秀全对西征的影响跌落谷底,此后的西征将领,没有一人是洪秀全的亲信。洪秀全想摆脱“虚君”处境,必须借助军功,赖汉英毁了这次机会。
1854年,北伐告急,杨秀清决定撤出扬州将士,组建北伐援军。此时,赖汉英再次担任主帅,斩杀清军3位总兵,撕破“江北大营”防线,将扬州守军全部带回来。
救援扬州,赖汉英居功第一,但杨秀清不给他赏赐,理由是扬州丢了。杨秀清这么做,两个原因:为放弃扬州找替罪羊;打击洪秀全,不希望天王的亲信提高威望,掌握兵权。
杨秀清此举,赖汉英十分恼火,愤愤不平,还经常表露出来。1855年,“宫女事件”中,东王府首席文官曾水源、李春发没有及时将宫女“东王死了,你们就遭殃”信息汇报,被杨秀清处死。
曾水源、赖汉英是铁杆哥们,赖汉英此时担任东殿户部尚书,对杨秀清的处理方式提出异议。这就是不对了,杨秀清明摆着想考验大家,赖汉英还敢“顶撞”,岂不是找死吗?
杨秀清“天父下凡”时,连洪秀全都得下跪,甚至被杖责。实力派二把手,北王韦昌辉,是杖责的常客,几天下不了床。赖汉英不过是一个“虚君”的国舅,还敢不给东王面子,自找没趣。
“天父下凡”时,杨秀清斥责赖汉英,说他“悖逆天父”,露出了杀心。赖汉英惶恐不安,洪秀全也不敢为他求情,只好投水自尽,在安庆结束了一生。
《天国志》记载:“汉英怨怼,闻于东王,东王欲杀之,汉英乘间遁安庆,投水而亡。”
所谓赖汉英活了96岁,在广东隐居之说,只是小说家的幻想罢了。如果赖汉英真的活到96岁,他的事迹一定很精彩。天京事变后,不出意外,赖汉英就是辅政大臣,但毫无他信息。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天王最宠信的人,分几等。萧友和,洪宣娇儿子,最受信任。其次,洪仁发、洪仁达。再则,蒙得恩。然后是洪仁玕,接着是女婿钟万信。第六是陈玉成、李秀成。
赖汉英是“国舅”,能力强,资格老,若是活着,太平天国的舞台,岂能没有他的戏份呢?再则,赖汉英的弟弟赖桂英,册封莱王千岁,参与东征,而赖汉英本人则没见封王记载。
两广“老兄弟”出身,半路撂下担子回家养老,是“奉王”古隆贤。他在老家购买田地,修缮房屋,生了6男1女,是幸运之王。
参考书目:《天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