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议,宋金维持43年和平,双方都是输家

聊聊历史 2025-04-08 17:22:50

1163年,隆兴和议,金世宗、宋孝宗握手言,双方迎来43年和平。从长远角度看,此次和议,宋金没有赢家,王夫之在《宋论》中就提到。

1142年,绍兴和议签署,南宋对金称臣纳贡,却不意味着战争结束。无论是南宋还是金国,都在等待新一轮机会,找准对方的弱点,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绍兴和议,持续了20年,完颜亮打破了平衡。提兵百万西湖上,饮马吴山第一峰,1161年完颜亮的60万大军南征,却不料后院起火,兵败身亡。

完颜亮南征失败,让南宋看到了希望。赵构禅让给宋孝宗,南宋主战派在朝廷中占据优势,宋孝宗也有意进行北伐,收复中原,实现宏图大业,隆兴北伐拉开序幕。

从战略环境角度看,隆兴北伐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完颜亮不得人心,契丹撒八起义、移剌窝斡起义、两淮魏胜风起云涌,金世宗完颜雍忙得焦头烂额。

宋军刚击败金国,取得采石矶大捷,虞允文一战成名。金世宗则要收拾完颜亮留下的烂摊子,南宋筹划北伐的时候,金世宗还在忙于平定叛乱,没有精力顾及南方。

隆兴北伐开始,金世宗主动求和,可以重新商讨绍兴和议内容,但宋孝宗直接拒绝,南宋铁了心要收复中原,趁虚而入。谁知,结果很糟糕。

北伐主帅张俊,李显忠、邵宏渊分路出兵,东路主力一共8万人。起初,金国忙于北方作战,宋军连克虹县、灵璧、泗州、宿州,打开了通往开封的道路。

宋军进展顺利,金世宗见议和没希望,便决定“以战迫和”,让仆散忠义坐镇开封指挥,大将纥石烈志宁、夹谷清臣率3万精锐杀向宿州,围攻李显忠、邵宏渊。

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出征后,局势瞬间好转。宋军认为金军战斗力下滑,没了昔日雄风,便直接出城野战,与金军正面搏杀。李显忠、邵宏渊配合不力,宋军战败,退入宿州。

邵宏渊不服李显忠,眼看纥石烈志宁攻势迅猛,便临阵脱逃。李显忠无奈,下令全军突围,在符离被金军追上,宋军几乎全军覆没,8万精兵所剩无几,纥石烈志宁饮马长江。

本该是隆兴北伐,43天后变成金国大定南征,宋孝宗没了战斗的底气。金世宗国内局势不稳定,也不敢渡江南征,只想达到议和的目的,决定见好就收。

金世宗伸出橄榄枝,南宋主和派得势,双方签署隆兴和议。根据协议,南宋不需要称臣纳贡,双方从君臣关系变成叔侄关系,岁贡改为岁币,减少10万两,边界维持绍兴和议状态。

隆兴和议,南宋地位有所提高,至少不用称臣,侄子总比臣子好。此后,宋金维持了43年的和平,金国迎来大定之治、明昌之治,南宋则迎来乾淳之治,民生富庶,百姓安居乐业。

对隆兴和议,王夫之在《宋论》中评价不高。王夫子认为,隆兴和议双方都是输家,尤其是南宋,输得一塌糊涂。因为,隆兴和议,让双方失去了尚武精神,南宋还错过了扭转战略颓势的机会。

43年时间,金国、南宋都没有发生战斗,双方各有难处。王夫之认为,金国其实非常虚弱,金世宗雄才大略,有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是金国局势太糟糕,他无法腾出手来。

完颜亮折腾后的金国,可谓千疮百孔,符离之战惨败,是李显忠、邵宏渊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宋军联合作战的弱点所在。王夫之认为,相对金国而言,南宋内政比较稳定,如果继续战斗,拒绝议和,收复开封、洛阳、关中问题不大,可以维持宋辽对峙状态。

宋孝宗满足于隆兴和议,不愿意继续战斗,错过了改变战略颓势的状态。43年后,金国、南宋的武备都松弛,士兵战斗力严重下滑。南宋的开禧北伐,以及随后金国的泰和南征,双方都是菜鸟互啄。

1206年,南宋开禧北伐,变成金国泰和南征。1208年,南宋战败,签署嘉定和议。1211年,成吉思汗南征,在蒙古铁骑面前,武备松弛的金国、宋军,一败涂地,被各个击破。

1 阅读:275
评论列表
  • 2025-04-09 07:34

    金灭后,宋还撑了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