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每当听到这样的论调,无数双非学子的心就像被重锤猛击。在这个学历内卷的时代,双非院校的毕业生仿佛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面对名校光环加持的竞争者,常常自惭形秽。但张雪峰老师却给了我们一个另辟蹊径的思路——搞出点“垃圾”的代表作放到网上!这里的“垃圾”并非真正的无用之物,而是指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展现你独特价值的作品。
在双非院校,资源相对匮乏,但这绝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在名校的光环下自怨自艾,不如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没有高端的实验设备,没有前沿的科研项目,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毅力,在开源社区贡献代码,参与一些小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据统计,在一些知名的开源代码平台上,有不少活跃的贡献者就来自双非院校,他们的代码被下载量高达数十万次,甚至被一些知名企业采用。这些看似“垃圾”的小项目,却成为了他们敲开名企大门的敲门砖。
再看看文学创作领域。双非院校里不乏怀揣文学梦想的学子,他们没有名校的文学氛围,没有专业的导师指导,但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在一些网络文学平台上,很多双非学生创作的作品点击量破亿,成为了热门IP。比如某双非院校的学生,凭借一部校园青春小说,在网络上收获了数百万粉丝,后来被知名影视公司看中,改编成了电视剧。这些作品或许在最初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粗糙,但正是这些“垃圾”作品,让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双非学子要逆袭名校,就需要从这些小作品开始积累。不要害怕作品不够完美,不要害怕被人嘲笑。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是从写第一篇文章开始的;每一个顶尖的程序员,都是从编写第一行代码开始的。我们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把“垃圾”代表作放到网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注,更是为了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而且,网络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它能让我们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也许某一天,我们的作品会被名校的教授看中,会为我们赢得一个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也许会被行业内的大佬赏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双非学子们,别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别再羡慕名校的光环。让我们行动起来,搞出点“垃圾”的代表作放到网上,用我们的努力和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