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能当上国家领导人,一定是有文化、有能力、有背景的人,但有一个人极为特殊,他从未上过学,写不了几个字,一生最大的特长就是种地,却在60岁的时候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深受毛主席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传奇的农民——陈永贵的故事。
陈永贵
01
毛主席第一次听到陈永贵的名字,是在1964年3月,当时他正在火车上听取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工作汇报,在听到陈永贵带领大寨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灾害,取得连年的粮食丰收时,毛主席饶有兴致的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不识字?”
陶鲁笳随即在纸上写下了陈永贵的名字,并回答说:“他42岁扫盲,今年50岁,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
为了说明陈永贵有较高的政治觉悟,陶鲁茄还引用了作家赵树理的一段评价:“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
对陈永贵产生浓厚兴趣的毛主席在同年12月26日,邀请他作为全国新型农民代表参加了自己71岁的生日宴会,并安排他坐到了自己旁边。
陈永贵作为几亿农民代表中的一员,能得到如此礼遇,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干出来的。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
02
1915年,陈永贵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石山村,作为家中的长子,陈永贵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喜悦,多年的战乱和灾荒早已拖垮了这个原就不富裕的家庭。
陈永贵5岁时,父亲卖掉了他的母亲、姐姐、弟弟,带着他来到大寨逃难,可没过多久,对生活彻底绝望的陈父就上吊自杀了,把孤苦无依的陈永贵留在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大寨的一对老夫妇见陈永贵可怜,就收养了他,从此,陈永贵就在大寨定居下来。
长大后的陈永贵对大寨和大寨人深怀感激之情,1946年,31岁的陈永贵为了帮助村里的老弱家庭干农活,专门成立了“老少互助组”,他的领导才能逐渐显露出来。
陈永贵在作报告
1948年,陈永贵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四年后,原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主动让贤,陈永贵接任领导岗位,大寨在他的带领下,开始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永贵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勇于挑战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在他的领导下,大寨人民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开荒地、修梯田、抗洪灾、治水渠,原本大寨亩产不足200斤,不到10年,竟达到了平均亩产700多斤!
1963年,对大寨来说绝对是一个灾年,这一年大寨遭遇一次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看着地里受灾的庄稼,大寨人忧心忡忡,只有陈永贵不惧压力,不仅拒绝了国家的救助,还乐观的安慰大家“只要有人在,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这一年,大寨不仅依然保证了亩产704斤,还向国家缴纳了24万斤的商品粮。
对很多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陈永贵及他带领的大寨人。
陈永贵
此后,陈永贵作为农民劳动模范被邀请到各地分享抗灾、种地的经验,他出名了,在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后,陈永贵更是火遍了全国。周总理曾将陈永贵展现的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之后,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农业学大寨”的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大寨在全国的名声越来越响,陈永贵的官也越做越大,他历任中共大寨党支部书记、中共昔阳县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中共晋中地委书记等职务,1975年,60岁的陈永贵在四届全国人大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高峰。
陈永贵与周总理
03
尽管成了国家领导人,陈永贵坚持不拿工资、不搞特殊,骨子里仍是一位拿着大寨工分的农民,为了吃饱饭,他还得让家人从大寨捎来玉米面和小米贴补,有人因此开玩笑说陈永贵是“国务院里的穷人”,同时,陈家的生活也没有因陈永贵的高升得到任何实惠和改善。
陈永贵的儿子陈明亮曾回忆说:“天气太热的时候,小孩子都争着买雪糕吃,陈永贵只在孩子们馋得不行的时候,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一毛钱的雪糕是不给买的”。
陈永贵从北京给家里人捎来几条裤子,为了贴补家用,妻子宋玉林只得把这些裤子拿到商店里卖了,这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一个政府高官家庭,竟过的如此窘迫,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陈永贵家人
毛主席曾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干部是谁吗?”众人皆摇头不知,主席答疑道:“那就是陈永贵啊,当了那么大的官,穿着打扮还和农民一样。”
除了出席重要场合,陈永贵一直保持着在大寨的生活习惯,手拿大烟袋,头戴羊肚毛巾,说话直来直去,不愿受到制度的约束,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三分之一的时间留在中央,三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跑跑,三分之一的时间回大寨蹲点,毛主席欣然应允。
在他任职期间,陈永贵做出了不少政绩,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表扬道:“陈永贵同志对农业是内行,全国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赶上大寨和昔阳县,我们的粮食就没有地方搁了。”
可到了1978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展开,人民公社和农业学大寨的运动戛然而止,陈永贵的命运也迎来了变化。
陈永贵在会上讲话
04
1980年,受政治形势的影响,陈永贵主动辞去了国家、省、地、县的领导职务,无官一身轻的陈永贵还没开始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从各地发出的举报、污蔑、非议等信件、报告纷至沓来,有人说大寨不是干出来的,是国家喂起来的,也有人说大寨就像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更有人指责陈永贵是四人帮一党……
在舆论的压力下,昔阳的外调干部受排挤,昔阳的本地干部被撤职,已经66岁的陈永贵一边承受着外界强加给他的诘难,一边为身边人的遭遇自责不已。
陈永贵心里也委屈,大寨人把陡坡修成梯田,开山打石筑起了田埂,实在是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为了多打粮,不得不这么做,外面有些地方为了学大寨,硬是把好好的平原改成了梯田,结果老百姓叫苦连天、抱怨不止,这怎么都是大寨的错呢?
若说他是四人帮一伙,更是无稽之言了,“我和张春桥拍桌子干过,怎么我成了他们一伙?”
这些话,陈永贵平时只在家里说说,只有和好友喝酒时,陈永贵才一吐心中的不快:“如果说工作中有缺点,有失误,我承认。主要应该由我陈永贵承担,不能让大寨所有的干部和群众分摊。这些年他们也够辛苦了,如今再受上一顿窝囊气,谁心里能服?他们到我这里来,委屈得都哭了,我也为他们抱屈……”
更让陈永贵心寒的是,他昔日重点提拔过的一些干部也开始跟风,向中央递交了揭发陈永贵的举报信,陈永贵不无感慨地说:“老虎吃人有躲闪,人吃人可没躲闪啊!”
陈永贵因此大病了一场,这时,邓小平站了出来,他安慰陈永贵说:“挺起腰杆,让他们说,放开让他们说。不要怕骂,骂也是好事。我自己也是三起三落嘛。有时潮流来了是不可抗拒的。周总理去过大寨三次,我去过两次,大寨是干出来的!我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上表扬过大寨精神,学大寨没有错。”
邓小平还亲自给陈永贵写了批示:“你不是四人帮的人”,自此,加在陈永贵身上的“罪名”才减少了一些。
1983年,闲不住的陈永贵又给中央写信,要求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中央很快批准了他的要求,安排他做了北京东郊农场的顾问,并保留副总理的待遇不变。
1985年,陈永贵因肺癌晚期住进了北京医院,得知自己时日不多的他在病床上做了四件事:
一, 拒绝治疗,陈永贵说:“我已经没救了,不要为我再浪费国家的医药钱了”。
二, 约见大寨来的几位干部,他深情地对其中的铁姑娘郭凤莲说:“你还年轻,西水东调的事,再给国家反映反映,已经花了那么多钱,马上就要完工了,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了。”
西水东调,是陈永贵力推的项目之一,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个项目完全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决定、是陈永贵自己搞的形象工程,后来随着陈永贵的失势也随之叫停了。这件事成了陈永贵临心中永远的一个遗憾。
三, 将自己的毕生积蓄8365元全部捐给国家,后来宋玉林考虑到家庭和孩子生活的需要,同意捐了一半的积蓄。
四, 安排自己的后事,陈永贵生前没能回到大寨,他交代子女,自己死后不葬八宝山,要把骨灰撒到大寨的土地上。
1986年3月21日,陈永贵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1岁。
陈永贵塑像
陈永贵这一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大寨,而大寨也给予了他极高的爱戴和尊敬,不管外界怎么非议,在大寨人的心里,陈永贵永远是他们心中顶天立地的英雄!
第二天一早,陈永贵的骨灰刚被送进大寨,村口就黑压压跪了一群人,男女老幼泣不成声,那个曾经带领他们创造奇迹的英雄,永远的走了……
后来,大寨人在虎头山为他立了一座碑,上书:“功盖虎头,绩铺大地”八个大字,这也算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了吧。
最后,用陈永贵自己的话做个总结吧:“我这一辈子能够和毛主席连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一场了。人总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党中央的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