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重逢,毛主席追问:当年为何一定要走?贺子珍痛哭不止

亦唐历史故事集 2023-10-06 14:47:01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中共中央于庐山召开会议,毛主席亲自前往会场。而在会议过程之中,党中央干部、国家领导之一陶铸的妻子曾志,却亲自来到毛主席身边,为他带来一个消息。

不久之后,毛主席第二任贺子珍来到庐山之上的“美庐”,同毛主席秘密见面。

一别22年,二人终于再见,尽管此时二人已经不再是夫妻,但革命感情依旧。激动的二人话起家常,贺子珍不住流下泪来。毛主席一边出言安慰,一边询问贺子珍当年为何要走。

泪眼婆娑的贺子珍,这才停住哭泣,缓缓开口。而听完贺子珍讲述的主席,竟忍不住红了眼眶,洒下泪来。

贺子珍当年为何要离开主席?为什么20余年都不再回来同主席联系呢?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贺子珍与毛主席的爱情故事。

井冈山上,革命爱情

毛主席的婚姻状况,是公之于众的事情。在主席的一生之中,有着四位妻子。首任妻子罗氏是主席家中为其进行的包办婚姻,主席从未将其认可。因此,在主席的口中,常对人说自己一生有过三段婚姻。而这三位受到主席认可的妻子分别是杨开慧、贺子珍、江青。

首任妻子杨开慧,是主席早年就学湖南第一师范时恩师杨昌济的女儿。主席作为杨昌济先生的得意弟子,在与杨开慧相处中渐生情愫。杨开慧对主席这位有着远大理想的大哥哥,也是十分钦佩,逐渐爱慕上了主席。

在追求中国发展道路的征途之上,二人互相表明爱意,最终走到一起。杨开慧作为主席的首任妻子,既是一位合格的妻子助手,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不仅始终支持主席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为主席担任助手工作,更是为我党在湖南地区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样一位好妻子、好助手、好同志,最终却永远离开了主席。

1930年,湖南军阀何键抓获了回乡探望孩子的杨开慧。在何健的严刑拷打之下,杨开慧始终没有透露丝毫有关我党的消息。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而彼时,毛主席正领导秋收起义的残兵,于井冈山地区展开革命斗争。在这里,他积极联系江西当地的我党组织,与之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

也正是在此过程之中,毛主席与贺子珍相识。

贺子珍1909年生人,出生于江西永新。贺家家境尚可,贺子珍父亲在当地是颇有声望的乡绅。贺家早年甚至还开办有茶馆这样的实体产业,收益尚可。但就是这样出身不错的贺子珍却在日后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贺子珍能够在日后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与她的大哥贺敏学脱不了干系。

贺敏学从小就喜爱伸张正义,对于救济家国,匡扶天下有着十分的热忱。长大后的贺敏学逐渐走上革命道路,最终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之中。而正是这位大哥珠玉在前,才为自家的两位妹妹指引了正确道路。贺子珍与妹妹贺怡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在毛主席进军井冈山的过程之中,贺家兄妹发挥了巨大作用。1927年,在贺敏学的带领之下,贺子珍来到井冈山根据地,见到了毛主席。

彼时,毛主席33岁,贺子珍17岁。这位年轻的小姑娘初一见面,便被主席所震撼。谁能想到领导整个湖南农民起义,并率领大军转战江西的传奇人物竟然是位只有33岁的壮年男人。毛主席的睿智与远见卓识都让这位年轻的女孩为之倾倒。

在驻守井冈山的干部袁文才安排之下,贺子珍开始担任毛主席的秘书职务。在日常相处之中,贺子珍更加认识到毛主席身上蕴含的巨大魅力,她逐渐爱上了主席。而对于这位秘书,主席也是十分满意。在主席的眼中,年轻的贺子珍不仅干劲儿十足,还十分机智。在长久的相处之中,二人之间也生出情愫。

由于远在江西,毛主席无法得知湖南地区的消息,也不知道在自己走后,杨开慧与孩子将有怎样的遭遇。在现实原因阻隔之下,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婚姻已经死亡。在井冈山众多干部的撮合之下,最终毛主席与贺子珍走到了一起。1928年,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举办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革命途中,坚贞不渝

毛主席贺子珍井冈山相恋,在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斗争之中,二人又将展现怎样坚贞不渝的爱情呢?

在与毛主席成婚之后,贺子珍依旧担任其秘书工作。她不仅在工作中担任主席的助手、秘书,更是担任主席生活中的大管家,照顾主席的生活起居。1929年,在国民党的围堵之下,井冈山形势变得极为严峻。经过毛主席等人的商议,众人决定南下赣南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贺子珍作为主席秘书,和湘赣边区政府的机要秘书也一同随军南下。1935年,因为党中央受王明等人思想影响,针对国民党进剿的抗争失败。中央苏区遭受严重打击,红军就此展开长征之旅。贺子珍再次随军远征,一路之上爬雪山、过草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而过。在此过程中,贺子珍不幸被炸伤,几乎丧命。

在部队医生的检查下她被鉴定为伤残,但贺子珍完全没有因此而大受打击。在她随后的一生之中,更没有领取过一分伤残补贴。毛主席由于部队作战原因,没有与贺子珍同行。听闻贺子珍受伤的消息,心急如焚的他也只能嘱咐警卫员前往探望,并送去药品。主席对警卫员再三强调:“一定要把药带到,让子珍好好休养,千万不要再出现问题!”

最终贺子珍顽强的幸存下来,随部队一起再次出发,前往长征的终点——陕北。

1936年,红军主力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贺子珍也与毛主席与陕北相见。再次见面的二人都十分激动,毛主席拉着贺子珍的手说道:“终于又再见面了,这一路上,让你受苦啦!”贺子珍闻言眼眶微红:“不苦,为了革命,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长征的途中贺子珍不仅是自己受伤,还是失去了数位孩子。贺子珍一生六个孩子,仅存于世的只有李敏一个。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福建龙岩,是贺子珍随主席南下之时所生。但因为战斗形势十分严峻,贺子珍只要将孩子交给当地的农家收养。但数年后再次回到此地,收养孩子的农家却因为战乱不知所终。后面三个孩子都是因为战争原因,只好寄养在当地老乡家中,最后也因为时局的动荡,最终再也难以找到。其中两个孩子都是在长征途中所生,又无奈送给当地老乡收养。

这段痛苦的经历,让贺子珍每每回忆起来,心中便十分伤心。对于那些可怜的孩子,她十分想念,但也没有机会寻找。她常对的身边人说:“这就是命。如果孩子将来从事革命事业。我们一定能够再相见的。如果不从事革命事业,就让他健康的作为平民百姓成长吧。”

虽然话语中,贺子珍十分豁达,但实际上,作为一名母亲,她的心中还是有着无尽的思念。据贺子珍身边人回忆,在贺子珍私下,她常常十分伤感,称自己非常后悔将孩子送给他人。

这些痛苦的经历都随着长征的胜利,暂时被贺子珍抛在脑后。她享受着长征的喜悦与重见毛主席的激动。

但这份喜悦却并没能够持续多久。二人的感情在经历多许多风雨,却在长征胜利之后出现了破裂。

在会师陕北之后,党中央便在陕北扎下根来。党中央的各项事业开始恢复,并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仅很快从长征的创伤中恢复,还飞速的壮大起来。而这也为二人的感情破裂,埋下伏笔。

延安圣地,感情破裂

贺子珍与主席一同走过艰难岁月,抵达陕北,迎来我党阶段胜利的二人为何却感情破裂?

在我党的发展之下,作为党中央机构集中地区的延安,很快便从一个陕北的无名小城成长为名满全国,甚至享誉世界的革命圣地。在此过程之中,无数心怀革命理想的少年来到延安,无数希望了解我党,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来到延安。

而在其中便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美女记者史沫特莱,同样来到了延安,前来采访主席。而同她起来的还有一位中国女翻译。二人皆是年轻漂亮的大美女,一时间引来延安诸多人的关注。

由于经常采访主席,二人与主席之间的关系颇为亲密。二人所受的西方教育,使得她们在行为处事中表现的十分热情大方。这在当时延安某些思想落后的人看来,这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甚至有人在私底下议论纷纷。

某次采访之时,主席与二人相谈甚欢。在二人的建议之下,主席与他们跳起交谊舞来。而恰在此时,贺子珍前来寻找主席。见到主席与二人之间的亲昵举动,贺子珍再次联想到了大家口中所说的流言蜚语。一时间,她竟然难以遏制自己跌怒气,冲进了屋中。

原本活跃的气氛突然消失,陷入了一片寂静。为了缓解尴尬,女翻译主动拉住贺子珍的手,希望她冷静坐下,但贺子珍并不喜欢这位翻译,于是便推开了她。结果因为过于用力,翻译被推掉,摔到了地上。于是,这位女士开始大声喧闹起来,哭泣不已。史沫特莱见自己的翻译被打,立即冲向贺子珍,主动出手。

贺子珍被打之后,毛主席自然出来劝和,两人之间都有误会,希望他们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但美国记者脾气火爆,非要把这件事闹大。

事后延安当地甚至流传的是她打了人,还说被打的对象是毛主席。这次事件虽然最终得到解决,但贺子珍始终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毛主席虽然是贺子珍的丈夫,但他更是革命的领袖,是人民的希望,他的身上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当时正处于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毛主席每天忙于革命,要带领我党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有些时候难免疏忽了贺子珍作为妻子的感受。

两人婚后生了6个孩子,频繁的生育影响了她的健康,影响了她的学习和进步。甚至她还曾与身边人说自己对生育已经感到恐惧。但毛主席却对此反应平淡,这让她心中产生了不快。

最为关键的是,在延安时期,贺子珍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有了远大目标期盼。二人之间发生口角之时,主席曾说到当前的革命形势,贺子珍猛然发现自己好像很久没参加革命了。

这让这位要强女子的内心产生了巨大波动。她不再甘心只在主席身边担任秘书。她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学习,在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贺自珍的性格便是如此,凡是她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都一定要完成。

1937年底,她以治病养伤为由向组织上递交了口头报告,同时向毛泽东表达了她准备离开的决定。作为丈夫,毛泽东自然不愿意就此让贺子珍离开。主席多次请求她不要离开自己身边。但贺子珍心意已决,是谁也不能够改变的。

本来贺子珍打算前往上海,但因为战争原因,上海沦陷,她停留在西安 。主席再次劝她回到延安。但贺子珍依旧没有听从主席意见,在王明等人飞往苏联后,贺子珍也于当年由兰州前往苏联养病。而这一去便是22年,在此过程中,因为众多事件,贺子珍被关进苏联精神病院。后来在党中央干部王稼祥的帮助下,她才回到祖国。

但时光流转,二人再次见面已经物是人非。但主席提到为何当年一定要走,贺子珍哭着说道:“是我太年轻,一气之下就做出这样的决定。主席,这不怪你!”毛主席多年以来常因为当年没能留着贺子珍,导致发生后面的事情而自责。听到贺子珍的话,主席也再难自矜,流下泪来。

对于主席,贺子珍从未说过他的不是。当年的负气出走,贺子珍也表示主席没有过错,都是自己太过年轻。当年的她也只是希望暂时离别,在提升自己后两人重聚。谁也没有想到,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二人竟就此失联,人生就此交错。

世事便是如此,一步踏错,人生便无交葛。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0 阅读:19

亦唐历史故事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