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公开谈论了“美国梦”这个词,引起了不少讨论。
他说,真正的“美国梦”不是买到便宜的中国货,而是让美国人能还得起房贷、买得起车、工资能上涨。
这番话被美国媒体解读为,是在给涨价的商品找理由,因为特朗普政府刚刚提高了中国商品的进口税。

这事得从头说起。就在贝森特说这些话之前,他还和中国的经贸负责人通过视频电话。
当时双方都认同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说要继续保持沟通。
结果电话刚挂,贝森特就说出了以上言论,这明显就是在为美国之后的经济工作定下反华的基调。
现在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商品多收了20%的额外费用,小到玩具家电,大到机械设备都要涨价。
特朗普自己都承认,这么做会让美国老百姓买东西更贵,甚至可能影响经济,但他觉得这是必须要经历的“短痛”。

中国这边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像美国卖到中国的大豆、高粱、天然气这些产品,现在要多交10%到15%的费用。
特别是美国中西部种大豆的农民和天然气公司,生意明显受了影响。
有人算过账,按照现在的价格,中国买家买美国天然气要比买其他国家贵出一大截。
这其实就是两场“战斗”同时在进行。
第一场是明面上的加税战,美国给中国商品加价,中国也给美国商品加价。
第二场是看不见的“贸易战”,像贝森特这样不断强调“美国梦”,其实是想让老百姓不去抱怨物价上涨,转而支持政府政策。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美国超市里的中国产日用品确实变贵了,很多家庭主妇已经开始抱怨。

除了经济上的动作,美国还在想办法分开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最近美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公司开始接触,说要一起开发全球的天然气项目。
可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光是正在建造的西伯利亚输气管道,每年就能往中国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个量足够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用上好几年。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明确说过,就算美国来拉拢,他们也不会改变和中国签好的协议。
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确实越来越紧密,除了能源,两国还在航天、银行支付这些重要领域有合作。
比如现在中俄做生意,已经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不用再换成美元。这对一直依赖美元的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特朗普政府到底图什么呢?看起来他们想用两招同时对付中国。
一招是把中国商品的卖价抬高,让美国老百姓少买中国货;另一招是拉拢俄罗斯,切断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就目前来看,这两招效果都不太明显。
先说加税这事。虽然中国商品在美国确实贵了,但很多工厂短时间内没法搬回美国。
比如服装厂要找新工人、新布料,没个三五年根本搞不定。
沃尔玛的老板就担心,要是完全不用中国货,货架怕是有一半要空着。
再说俄罗斯那边,这些年被美国制裁的次数多了,现在中国这个大客户愿意真金白银买能源,自然不想得罪。
现在最头疼的其实是美国自己。政府既要安抚老百姓对涨价的抱怨,又要劝企业把工厂搬回国。有些农民已经把卖不掉的大豆堆在仓库里,还有人开着拖拉机去华盛顿抗议。
就连美国能源公司也很为难,明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买家,现在非要他们去找新客户,哪那么容易?
倒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越来越顺。西伯利亚那条输气管道按计划完工,到时候中国每年多出的天然气,能少买好多美国货。
俄罗斯近两年卖给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比卖给欧洲的还多,给美国想搞能源合作泼了盆冷水。
而且中俄做生意不用美元结算,这让美国想通过美元控制贸易的算盘落了空。

总结来看,美国现在两场“战斗”打得都不太顺利。加税让自家老百姓多花了钱,分开中俄的目标也没实现。
中国这边该买的天然气继续买,该用的俄罗斯石油照样用。
有专家分析说,特朗普政府要是不能拿出实际好处,光靠喊话和加税,最后可能伤到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
毕竟现在全世界又不是只有美国卖东西,非洲的矿、东南亚的衣服、中东的油,都能找到新买家。这场较量接下来怎么发展,还是要看各方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
——THE END——
参考资料:金融界——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 没有理由出现衰退

观察者网——美财长夸口:美国梦不能光靠买便宜中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