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复读16年考清北,35岁上大学引争议。其执着追梦耗尽青春与家庭积蓄,大学期间直播、申请助学贷款等行为受质疑。唐的故事引发对梦想、应试教育及个体选择的思考。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坚持,让人明知道希望渺茫,依然愿意虚掷青春去追逐?如果你是唐尚珺,你会在35岁的年纪,重新背上书包,走进大学课堂吗?这个耗费人生16年复读高考、拒绝过名校录取、却仍不肯妥协梦想的男人,带着他的执着闯入了大众视野。有人称他是追梦的勇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自我感动的“高考钉子户”。他的故事,究竟是励志佳话,还是现实悲剧?
唐尚珺35岁的大学梦,其实始于他19岁那年。在其他同龄人迈入大学、寻找未来方向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继续复读,直到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他不接受“次优”的选择,哪怕曾被中山大学等985名校录取,他也断然拒绝,只为追逐清北的“最高峰”。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这股韧劲让人佩服,但生活没有白来的甜头,执着追梦的代价从不会手下留情。为了支持他,唐尚珺的父母几乎耗尽家中所有的积蓄,生活过得紧巴巴。长期复读不仅让唐的青春耗尽,也拖垮了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
他的父亲甚至在肺癌晚期时,还要支撑家里的重担。而他的母亲也因长年劳累和精神压力,身体每况愈下。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因为儿子的执着,生活变得更辛苦。
多年后,当唐以一名普通大学生的身份走进校园,外界开始追问:这些年,他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凭一己之力耗费的不只是青春,还有家庭的幸福。这时,问题也浮现了:梦想的价值是否一定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今年,唐尚珺终于如愿考进了华南师范大学。然而,他的大学生活却并没有电影里想象的那般励志,频频引爆公众视线的争议已经让他的学校生涯波澜不断。
首先是他的直播行为。入校后,由于唐的系列直播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他宿舍的安静变成了热闹的“流量基地”。室友们被迫在镜头前的吵闹和光线中辗转难眠,不堪其扰,频频投诉。最终,学校不得不批准他搬到校外租房。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不少人认为,他直播自己上学赚取流量,并通过社交账号不断将自己的故事放大,或多或少有消费人们同情心的嫌疑。
最具争议的,是他以一个直播博主身份申请了1.6万元的助学贷款。他的助学贷款行为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点——一个月能靠流量收入维持生活的成年人,是否该占用这笔原本优先帮扶贫困生的资源?有人认为,申请贷款无可厚非,凡是合规合理就不应有争议。也有人指出,他已经脱离了普通大学生的经济困境,申请贷款是对“学生身份”红利的利用。
更让人唏嘘的是,唐尚珺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出彩。例如,在计算机课程C语言上因基础薄弱而一度跟不上进度,甚至被老师建议转专业至法律类学科。然而,这建议却被他坚持拒绝。这种对自己“热血少年”目标的坚持,或许是难能可贵的,但也折射着一种与现实脱节的倔强。
像唐尚珺这样疯狂迷恋高考的人,绝不是个例。社会中每年都能冒出几位类似的“高考钉子户”。有些人连考20年、30年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中有人成功圆梦,有人成为了社会热门议题,却并未得到长久的关注。不论从教育资源利用、家庭影响还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无不充满争议。
关于这类“高考复习达人”现象,社会观点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当代追梦人的代表,执着与不屈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能为更多普通人提供精神上的标杆。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中间折射出的,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一种荒诞的价值观——把高考成功等同于人生成功。在唐尚珺的案例中,这种争议尤为激烈。
一位心理咨询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观点:像唐尚珺这样经历多年复读的人,通常内心有着极为固化的价值认知,他们将目标视作人生全部意义所在,甚至因此选择忽视了个人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其实,这种偏执追求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挫败感和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渴望,但人们忽视了“大器未必要晚成”的另一条路。
唐尚珺的故事并没有“励志大片”中那样轰轰烈烈的结局。从35岁大学新生到步入40岁后的职场生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困境才刚刚浮现。职场喜不喜欢大龄应届生?就业市场会不会接受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这些未知的关卡,终会成为他必须直面的现实。
更让人担忧的是,他所执念的“人生翻盘”目标,从逻辑上似乎跑偏了轨迹——即便目标达成,这条路的社会回报大概率也无法回收他付诸的成本。他创造过的舆论关注、收获过的直播流量,以及他申请到助学贷款的争议,像是一次次对现实的撞击。可直到如今,他似乎仍未停下脚步去重新思考:是否应该换一条路走得更稳妥?
唐尚珺事件,它不仅引发了对个体选择的思考,也让人们关注到了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某些极端现象。高考到底还是不是唯一的“出路”?教育体系又该如何避免将“分数第一”的观念转变为个人执念?
如果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开启人的多样性潜力,那么像唐尚珺这样的例子或许可以成为一本反面的教科书。执着于考试,真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分数之外的综合素养,比如应变能力、职场适应力、情感管理,是否应该得到更多重视?这是唐尚珺事件留给我们的重要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横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你会选择坚持,还是转身离开?唐尚珺的故事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它确实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梦想”的思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