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人类历史上哪个国家的版图最为辽阔,或许大多数人会把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一同抬出来。
但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应当是蒙古帝国无疑,原因就在于,蒙古帝国对占领区的统治实行的是直接管理。
大英帝国对于占领区则实行的是殖民地化的管理,只追求形式上的隶属关系。
蒙古帝国的面积虽然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蒙古人的骑兵只适合在陆地上作战。
一旦脱离土地,他们的双脚将难以站立,尤其是在海上作战时,蒙古人的作战短板就显露无疑了。
作为一个已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绝大部分领土的超级帝国,蒙古人对于领土的渴望也达到了顶点。
高丽投降之后,从高丽人的口中他们得知,在大海的东侧还有一个国家存在,因此,刚刚登基不久的忽必烈想让这个东边之国也向自己臣服纳贡。
蒙古帝国的威势,在忽必烈时期达到了巅峰。
元朝作为第1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也学着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开始向日本施加影响力。
忽必烈前后派出多批使者,期望通过劝说的手段让日本臣服自己,可日本人得到消息之后,三番五次拒绝。
忽必烈的招降最终演变成日本斩杀元朝使者,终引发了元朝与日本的元日战争。
勇猛的蒙古人,第1次在日本人面前吃了鳖忽,必烈前前后后动用了20万的兵力,却没有攻打下一个小小的日本。
两次跨海远征,军事上虽波折,但都登陆日本本土了,可没想到被台风所阻挠。
甚至第2次远征时,蒙古14万远征军竟有数万人折损在了台风的手中,导致10万攻日部队滞留在日本,或被杀或被俘。
难不成忽必烈的死敌是台风,是所谓的“神风”拯救了日本吗?日本引以为傲的神风到底是如何拯救日本的?忽必烈的失败真要归结于自然灾害?
蒙古人在南宋之战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让忽必烈的内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特别是在高丽也选择臣服之后,放眼整个亚洲地区再也没有了对手。
可是高丽人却告诉忽必烈,在高丽的东方还有一个岛国,武力并不在高丽之下,甚至有实力与元朝一争高下。
当然,这是高丽的一面之词,它与日本之间充满了矛盾,也想借元朝人的手收拾日本,为此夸大其词。
它的话语在忽必烈的内心当中引起了波澜,1271年开始,忽必烈就派高丽使者前往日本。
要求他们学习高丽向元朝臣服,但高丽人心怀叵测并没有促成这一事实。
诚然,日本也不会选择臣服元朝,毕竟他与南宋之间的交际要远早于蒙古,甚至元朝。
对于攻击南宋的蒙古与元朝,日本人也不看好。
在高丽、元朝使者来来回回6次之后,日本人依然拒绝了忽必烈的臣服请求,似乎战争是唯一的解决之法了。
1274年,忽必烈第1次东征日本开始了。
在这次出征当中,忽必烈征集到了2万5000人的蒙汉联军,同时,要求高丽出兵协助。
为此高丽也出动了8000人,使得东征的队伍达到了33,000人。
10月初5这一天,浩浩荡荡的船队抵达了对马岛,900艘战舰横亘对马岛面前,光靠气势就可以把日寇的守岛部队震碎。
80名日本武士还不够联军一番箭雨,所以对马岛被轻而易举拿下。
10天之后,元朝军队军队又到了壹岐岛,在这里守卫的日本军队也不多,几番交战下来同样被元朝军队击败。
终于,元朝军队在博多登陆了日本本土,开始向日本幕府攻击。
日本方面也组织了凶猛的守卫部队,凭借着地利优势开始与元朝军队纠缠。
第1次东征初期的战事进展的还比较顺利,但当登陆日本本土之后,多山的地形使得元朝军队首尾不能相顾。
再加上左副帅刘复亨的重伤,使得元朝军队第1次感受到了挫折。
丢下13,500多具尸体之后,第1次东征结束了。
回到朝堂之上的远征军统帅们没有对忽必烈说实情,反而夸大其词,声称对日作战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的问题才主动撤军。
忽必烈受了蒙蔽,没有立即发动第2次东征,而是派出使者要求战败的日本投降臣服,可没想到使者到了日本之后,直接被日本杀害。
哪怕忽必烈派出的第2批使者,依然没有逃过日本人的杀害。
忍无可忍的忽必烈决心开始第2次东征,此时崖山海战也结束了,蒙古军队不善水战的困局有了一定的改善。
投降的南宋水师被派上了用场,第2次东征,忽必烈出动了南北两路。
北路以蒙汉联军为主,南路则从浙江出发,以南宋水为主。
1281年,军队出动了,预感到此次东征会出现问题的,忽必烈在开战之前已经叮嘱了所有的将领。
不求他们速胜,但求他们作战过程当中同心协力,不要相互使绊子。
可没想到忽必烈的话在最后应验了,南方的宋朝水师刚刚投降,对于元朝的所作所为并不认可,加上亡国之恨,他们没有为蒙古人出力。
反而行军缓慢,比预定的时间晚到了半个月才到,北路蒙古军队此时已经受到了重创。
等到两军汇合之后,他们再次登陆了日本本土,这一次日本准备的十分充足,7年来,日本从来没有放松,一直在留意元朝的动作。
准备许久的日寇部队对东征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元朝军队虽然号称14万之众,但应对他们的日寇队伍也不在少数。
元朝尽管取得少许胜利,可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接下来的攻击该如何施展?将领之间却产生了分歧。
正当他们在犹豫之间,日本国内各地赶来的支援力量到了。
元朝军队只能转移主力,可是8月初1日晚上,一场不期而遇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沿海。
日本人对台风的到来习以为常。但蒙古军队,哪怕是投降的南宋水师并未见过如此规模的台风。
水兵在海面上损失了数万,战船更有数百艘被摧毁。
南宋水师的范文虎见此情况主动撤出了战圈,导致北路军也无法支撑,最终也慢慢退去。
此役元朝军队出动了14万,但最终归来的不到3万人,剩余的全部留在了日本本土。
他们或被杀或被擒,对于抓获的元朝军队,日本人也区别对待,朝鲜人、蒙古人一律被杀,只有投降的南宋人活了下来,不过也是在日本为奴。
两次东征结束了,对日本的讨伐也随着第2次东征的失败而终止,哪怕忽必烈想组织第3次。但也没有成行。
台风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元朝的失败不应归结于自然灾害。
而是应归结于忽必烈的轻敌,以及诸将的不和,哪怕在首次作战失利的情况下,继续进攻日本,以日本的弹丸之地也难以抵挡。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畅想一下,元朝时期统一了日本,今后东亚的格局将会有一番新的变化。